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若没有与外界建立起双向互通渠道,经济就很难得到良好发展,近几十年来,我国着重发展道路基建设施,中国高铁举世瞩目,已然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现如今我国铁路总长突破15万公里、高铁里程也已位居全球第一,但你知道吗?其实我国高铁几乎每年都处于亏损状态,当下累计已欠下近6万亿的巨额债务,有人指出国铁巨亏是因为耗电量太大,跑一公里就要烧掉一万度电,而日本才只要43度,这是怎么回事呢?
背靠14亿人,国铁却负债6万亿?
因中国幅员辽阔、人口资源发布不平衡等特点,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去几十年间我国开山挖隧道、跨海修桥梁,只为让交通道路更便利、让民众出行更顺畅。据统计我国仅高铁线路的每年运载量就高达10.5亿人次,尤其在春节、中秋等节假日,可谓一票难求。
既然拥有如此庞大的运营里程和运载需求,想必中国高铁应该很赚钱吧?单从营收上看,国铁每年营收可达万亿以上,但与此同时负债也不少,2020年我国18家铁路局中有12家出现严重亏损,截止去年国铁总负债累计已达6万亿。
明明有着上百亿载客出行量、依托14亿国人,为什么大家常坐的高铁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还巨亏了?有网友认为亏损的根本原因在于太耗电,同样是跑一公里,日本只需要消耗43度,而国铁却要1万度电。
那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这就是在偷换概念!据官方数据,我国时速350km的复兴号每小时耗电9600度,平均每公里为27度电;时速250km的高铁耗电量为4800度,换算成每公里耗电量也才不到20度,而日本新干线时速仅220km,折合每公里耗电却高达43度。
年亏超万亿,为何还要坚持国营?
“高铁是一定要建的,还必须由国家来建!”中国交通协会原副会长雷汀的一句话,也说出了许多中国铁路人的心声,如今全球多数国家都有铁路系统,运营模式各有差异,但唯独我国是完全由官方直接管理整个系统,这种模式好处在于能尽量做到宏观稳定、促进市场发展,局限性在于盈利空间有限。
假设放开铁路运输系统、让民企接管商业运作会如何呢?看看美铁就知道了,其交通部长在接受采访时曾言:过去30年间美铁平均每年脱轨1705次。近期还发生了惊动全球的俄亥俄州脱轨、危险化学物质泄露的严重事故。
国铁不是不懂赚钱,而是更多以民众需求为先,此前没有高铁时,国人长途出行主要依靠公路,有务工人员回家得转多趟客车,甚至自驾摩托车风尘千里,在国铁线路搭建完毕后,老百姓们能坐着又快又省的动车回家,出行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运营数年负债6亿,国铁是否会破产?
有人可能要问了,既然国铁巨亏的主因并非耗电量太多,那又是为何呢?其实无外乎在于三方面投入,其一是基础铺设。高铁讲求又快又稳、直线运营,因此建设之初经常需要开山搭桥,光这一项就很烧钱。
其次是运营成本,自1995年国家颁布铁路定价机制以来,将近28年都没怎么涨过价,在物价持续攀升的当下,这一点实属难得,别看高铁发一趟车能赚不少,但背后的人员安排、配件购置、平台维护都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此外还有轨道修补、设备维护等,为什么国铁几乎不曾发生过事故?因为背后有无数基建人员数年如一日在默默付出。
其实中国高铁早已脱离了单纯的经济效益,更关键在于带动了巨大的外部连接效益,还发挥了偏远地区引进人才及技术的作用。即使背负了巨额债务,但毕竟是国有控股企业,官方税收也能对其建设进行补贴,真要到万不得已的地步,也可以实行混合所有制从鼓励民间注入资本。总而言之,国铁不计成本投入运营,并非为了赚钱,只为让万家灯火更明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