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时期我国境内曾存在一个神秘强国,险些摧毁华夏文明

审时度势历史说 2023-09-28 20:51:02

我们的先祖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或许至少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华夏文明是要大幅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春秋》中更是如此定义华夏文明:“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以此彰显先祖们的骄傲。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殷商时期,不知从哪儿跑来一伙白种人,他们一路杀到我们家门口,一度盘踞在中国陕西、河北一带长达数百年。据近代学者王国维考证: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起强大的国家,所控制的范围比商朝还大。

据商人记载,这伙人的文明程度丝毫不亚于中国,他们黄发白肤,身材高大,会铸造青铜器作为兵器,擅长驯化马匹用以作战。

这个神秘的国家曾给商朝带来过极大的压迫感,以至于商王武丁也感受到了威胁,不得不连年出兵讨伐。

先秦文献将这股白人称为“鬼方”,《诗·大雅·荡》有云:“内奰(bì)于中国,覃及鬼方。”

如今学界将鬼方解释为上古时期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但根据其他史料来推断,这背后恐怕还藏有另一段曲折诡谲的往事。此外,解答这个问题时或许还能解释另一个历史谜团:妇好墓中为什么会有白人祭品。

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对“鬼方”的提及非常频繁,例如除《诗经》外,《易经·未济》也提到:“震,用伐鬼方。”

另外,史家有部颇具争议的编年体通史《竹书纪年》,这本史书因埋葬于战国时期魏襄王墓而免于秦火,后因盗墓贼盗发而问世。其中记载的许多历史事件与我们熟知的历史大有出入,同时因曾遭失佚,学界对其可信度一直存在质疑。

《竹书纪年》几乎记载了商朝对抗鬼方的整个过程: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三十四年,“王师克鬼方”;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等。

正如刚才所讲,如今有观点认为,所谓“鬼方”,是当时北方一少数民族的称呼,笔者之所以不这么认为,是因为同时期有足够多的证据,能够证明鬼方绝对是外来者。

据相关史料记载,鬼方大概出现在前13世纪左右,这伙人“出道即巅峰”,一上来就建立起庞大而强盛的国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鬼方的势力范围里,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不属于中国的东西。

考古人员先后在新疆、甘肃一带发现诸多历史遗迹,并从其中出土了数量可观的文物。经考证,这些文物大多是武器、饰品和生活工具等。然而,它们的制作工艺与风格不仅与同时期中原中原文明存在巨大差异,甚至与当地文化都格格不入。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附近发现过一些古代建筑遗迹,从中发现若干手稿与绘画等,从审美来看,这些艺术作品显然不是出自当地人之手。

通过对比,专家认为这些文物与约5000年前里海北岸原始印欧人的极为相似。而巧的是,当时还真有一支古来的游牧民族,他们原本生活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可由于遇到不可抗拒因素,不得不南下重新寻找栖息地。

根据研究,气候学家相信在12世纪的小冰期降临之前,全球正处于全新世大暖期阶段,亚欧大陆不像今天常年被白雪覆盖,气候温润适宜,水草丰美,适合农耕畜牧。

至于这个大暖期持续了多久,学界如今并没有达成共识,有人认为其跨度在7500年到1万年之间,也有观点认为其在前13世纪左右便进入尾声。小冰期对地球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巨大的惯性令北欧温和的气候依旧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公元前22世纪左右,严寒才开始对当地人的生活产生威胁。

气候的改变直接重塑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产出的物资无法支撑这支游牧民族的消耗。为此,当地人分为两股:一部分人毫不犹豫地放弃故土,重新寻找一处完美的栖息地;剩下的则坚守家园,建造更保暖的房子,缝制更厚的衣服,改变生产方式,获得更多粮食。

从前22世纪开始,这支游牧民族从乌拉尔山出发,最先来到中亚的阿姆河、锡尔河一带,此处大片的平原令他们满意,在这儿建立了第一个据点。随后,他们继续南下,用侵略的方式向南亚次大陆扩张。

这支来自北欧的游牧民族身材魁梧,凶悍好斗,一路无人可挡。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等盛极一时的文明,都毁于残暴的侵略。他们在废墟之上建立起新的秩序,彻底打乱了这些古文明的发展节奏。

诸多文明古国深受其害,例如印度,入侵者们在印度建立起延续至今的种姓制度,将自己的血统置于社会最顶层。印度人也用伤痕般的文字记载这支凶悍野蛮的部族,将其称为“雅利安—旁遮普人”,即我们常提到的“雅利安人”。

插句题外话:有趣的是,二战中德国人以“高贵的雅利安血统”自居,事实上,如今雅利安血统最“纯正”的应当是斯拉夫人,而论血统,普鲁士人甚至不如印度人纯正。

话说回来,前13世纪左右,雅利安人经由中亚,将势力扩张至西藏、新疆境内。彼时,商人和周人的势力范围有限,外来者得以将版图延伸至河套平原以东,甚至一度控制了大部分陕西省和一部分山西省。

西方历史学家认为,雅利安人在今中国土地上盘踞了2至4个世纪之久,并对商朝的存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双方也因此频频发生摩擦。

好在,彼时的商朝在位的是一位贤明的君主——武丁在位期间体恤民情,唯才是举,扩展疆域数千里,商朝国力达到全盛。在随后的大战中,不可一世的雅利安人惨败于中国先祖手下。

《竹书纪年》有记载:“率军西出,斩白首两万余。”

学者认为,顾名思义,所谓“白首”即“白色的头颅”,指的就是白种人,即鬼方人。

要知道,彼时的商朝只有约800万人口,一般出动超过千人的军队,便可被视为一场“大战”;妇好曾在一次征讨羌人的作战中统帅一支1.3万人的部队,史官还对这支队伍的庞大大书特书。而一役能够斩杀2万多鬼方,足见这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一次决战。

好在,全盛时期的商朝足够硬气,通过一场持续了约3年的大战,直接打断了雅利安人的运势。

此后,鬼方再也无力对中原政权构成实质性威胁。

这同时也解答了一个历史谜题:1976年,考古人员在挖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妇好墓后,从墓室中发现16具殉葬者遗骸,其中几具带有典型的白人特征,原来他们只是商朝对外征战胜利的战利品,至于“商朝是黄人与白人共同建立的”,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前979年,周朝将领孟大破鬼方,向周康王献俘时,周王大喜过望,当场下令铸造小孟鼎以记录其功绩。

周朝末年,鬼方已沦为强弩之末,即便在周幽王、平王时期,中原政权衰落得厉害,周人依旧用“戎”、“狄”等蔑称代指鬼方。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出现过“玁狁”等待着强烈侮辱性的称呼来指鬼方。

秦汉时期,鬼方已彻底湮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而华夏文化则随着大一统的实现,走向了新的繁荣。

按说雅利安人能够在亚洲建立盛极一时的国家,其人口想必不在少数,那么鬼方被灭后,其残部下路如何呢?

有观点认为,剩余的雅利安人与当地民族融合,外来血统的混入导致当地人的体貌特征呈现出巨大的变化。例如唐朝时的“色目人”就有着完全区别于中亚、东亚人的特征:他们金发白肤,身材异常高大,凶悍好斗,因此被认为是鬼方的后代。

而色目人不是省油的灯,多次投诚唐朝后又作乱,后被朝廷出兵消灭。元朝时,剩余的少数色目人与汉人友好相处,后逐渐融合,成为中华民族血脉的一部分。

当然,以上所述是根据文献与考古发现推断的,它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

有人提出,这套推论很大程度建立在《竹书纪年》之上,而此书遭受过严重的失佚,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且文献中所提到的“白首”,按照当时的记述方式,可能并不止白人的头颅,而是指“佩戴白色首饰的人”,即当地的土著部族。

持反对观点的人认为:历史上雅利安人确实尝试侵入中原,但他们并没有直接与殷商对话,而是在进入新疆、西藏边境不久便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0 阅读:4

审时度势历史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