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电影《大浪淘沙》,很多老观众第一反应就是那四位"结拜兄弟":于洋演的靳恭绶、简瑞超演的顾达明、杜熊文演的杨如宽、刘冠雄演的余宏奎。
但要说最让人记忆深刻的,非那个在山东第一师范学校任教的薛健白莫属。
这个角色是怎样一个人呢?表面上道貌岸然,总爱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地喊着"一个革命者,要有为国家、民族尽义务的勇敢和决心"。
可实际上呢?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专门骗取革命群众的信任。等到国共矛盾公开化,立马撕下伪善的面具,带头参与反革命大屠杀。
这个让观众恨得牙痒痒的反派角色,正是由老艺术家林岚饰演的。说来有趣,很多人一听林岚这名字,还以为是说《年青的一代》里那个由曹雷饰演的林岚妹妹呢。
可别搞错了,那是女演员,咱们这位林岚可是实打实的男演员,只是名字取得有点女性化罢了。
林岚在片中的表演可谓是入木三分。你瞧他那假惺惺的眼神,虚伪做作的表情,还有说起话来咬文嚼字的样子,无不透露着这个角色的两面性。
特别是和史进饰演的赵锦章这个正面教师角色一对比,更是让观众清清楚楚地看出两种不同教师的灵魂差距。
赵锦章是什么人?那可是个真正的革命者,在街头演讲时那句"有良心的中国人哪,我们要团结奋起",至今让人热血沸腾。
反观薛健白,表面上道貌岸然,实则无耻至极。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教师形象,在银幕上形成了鲜明对比,而林岚把这个反派角色的戏演到了极致,让观众看了又恨又解气。
这样高水平的演技,放在当下的影视圈,说是教科书级别的表演也不为过。林岚用细节表演,把一个虚伪小人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就是真正的演技派的实力。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22年9月23日,这一天,在江西省广丰县,一个叫林道传的男孩呱呱坠地。谁能想到,这个男孩后来会以"林岚"这个艺名,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8年,16岁的林道传还是广丰县杉江中学的一名学生。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这个血与火的年代,点燃了少年林道传内心的艺术火焰。
他没有选择继续完成学业,而是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先是加入了上饶地区抗日宣传队,后来又转战抗敌演剧队第三分队、第七分队。在这些进步剧团里,年轻的林道传开始接触进步话剧,这也为他日后的演艺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知道,那个年代的演出可不像现在这么轻松。演员们白天排练演出,晚上还得提防空袭,日子过得紧张又充实。
但正是这段颠沛流离的岁月,让林岚的表演功底越发扎实。战火纷飞中磨练出来的演技,往往最见功力。
在抗日剧团的日子里,林岚不仅锻炼了表演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艺术的深刻理解。那时的话剧,可不单单是演戏,更是宣传抗日救国的重要武器。
这段经历,为他后来能够如此传神地诠释各种复杂角色奠定了基础。
这一段峥嵘岁月,虽然在林岚的传记里只是短短的几行字,却是他艺术生涯最重要的起点。从杉江中学的学生,到抗日剧团的演员,林岚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了那个时代的洪流。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他后来能把《大浪淘沙》中的反派演得如此入木三分,因为他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恩怨情仇。
新中国成立后,林岚可没闲着。凭借在抗日剧团练就的真功夫,他一路升到了广东韶关地区北江文工团团长的位置。
要说这人是真爱演戏,在文工团期间,但凡有好戏,他准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家》《塞上风云》《桃花扇》《红色风暴》《大雷雨》《同甘共苦》《平凡的创造》,这一串经典话剧,哪一部不是当年的爆款?林岚在其中都担任主要角色,可以说是把话剧演员的招牌给立得稳稳的。
转机出现在1959年。那会儿珠江电影制片厂正在筹建,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电影厂需要大量演员,而林岚这种有话剧功底的老戏骨,自然成了香饽饽。
就这样,他告别了北江文工团,正式转型电影演员。
在珠江电影制片厂,林岚可真是大展拳脚。《慧眼丹心》里的刘书记、《跟踪追击》中的李明刚、《大浪淘沙》中的薛健白、《失去记忆的人》中的梁冰,一个接一个的角色,让观众见识到了什么叫演技。
特别是《跟踪追击》里的李明刚,这可是个正儿八经的好角色。一个智勇双全的公安人员,通过缜密的观察,一点点发现敌人的破坏行动,最后和隐藏的敌特分子展开殊死搏斗。
林岚把这个角色的正气和机智都演绎得淋漓尽致,和他在《大浪淘沙》中的反派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看过这些电影的观众都说,林岚是真有两把刷子。不管演正派还是反派,他总能把角色的内心世界摸得透透的。每个动作,每句台词,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他演的每个角色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959年,对林岚来说不仅是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新起点。从舞台到银幕的转变,让他的艺术生命焕发出新的光彩。
这位从抗日剧团走出来的老艺术家,在新的舞台上继续书写着属于他的传奇。
谁说演员就只能待在镜头前?林岚可不这么想。在珠江电影制片厂站稳脚跟后,这位老戏骨开始琢磨起导演的活来。
说实话,从演员到导演这条路,在当时可不好走,但林岚偏偏就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你看他执导的这些片子:《枫树湾》《与魔鬼打交道的人》《蛤蟆博士》《送粮》,一部接一部,从不糊弄观众。
特别是《与魔鬼打交道的人》,这部戏在1980年可是拿下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要知道,那会儿评奖可严格了,能拿到这个奖,绝对说明这片子有真功夫。
有意思的是,林岚还兼任过《大浪淘沙》和《山村新曲》的副导演。这就有点意思了,一个人既当演员又当导演,这操作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超前。
更绝的是,在《大浪淘沙》里,他一边演着那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薛健白,一边还得以副导演的身份操心整部戏的拍摄进度。
这种双重身份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演员,他深知每个表演细节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导演,他又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把控整部戏的节奏。
这种独特的视角,让他执导的作品既有演员的细腻,又有导演的格局。
从台前到幕后,林岚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好演员未必不能成为好导演。当时的影视圈里,像他这样能文能武的人才可不多见。
更难得的是,他在每个岗位上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种跨界,放在今天看来依然很了不起。现在娱乐圈里动不动就喊着要转型当导演的演员不在少数,但能像林岚这样真正在两个领域都做出成绩的,还真不多见。
这或许就是老一辈艺术家的过人之处:不管做什么,都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
2000年,对中国电影界来说是个悲伤的年份。这一年,78岁的林岚永远离开了我们。回首这位1922年出生于江西广丰的艺术家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电影发展史。
从16岁加入抗日剧团,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北江文工团崭露头角;从1959年加入珠江电影制片厂,到后来成为演而优则导的双栖艺术家。
林岚的人生经历,串起了从抗战年代到新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整个历程。
他给观众留下了太多难忘的银幕形象。《大浪淘沙》里虚伪狡诈的薛健白,让观众恨得咬牙切齿;《跟踪追击》中机智勇敢的李明刚,又让人拍手叫好。
正派反派都能演得入木三分,这就是真正的实力派。
不仅如此,他还用《与魔鬼打交道的人》这样的优秀影片,证明了自己在导演领域的才华。从台前到幕后,林岚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全方位的艺术家。
现在的观众可能对林岚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只要看过他的作品,就一定能记住这个能把反派演得让人恨得牙痒痒,又能把正派演得让人钦佩的老艺术家。
他用自己的人生实践告诉我们:好演员不是天生的,是在军火连天的战场上,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在对艺术孜孜不倘的追求中炼成的。
林岚的离去,是中国电影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留给我们的艺术财富,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影视工作者去学习、去传承。
现在的年轻演员们,或许该好好看看前辈们是怎么在那个物质条件艰苦的年代,创造出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