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萝卜快跑,网约车司机还能跑吗?

象外侵入 2024-09-01 18:00:49

在武汉的街头,一场无声的变革正在上演。

百度旗下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悄然上路,以惊人的低价搅动了整个出行市场。

在无人操控的视觉奇观背后,是数百万网约车司机忐忑不安的心跳。

街头巷尾,关于萝卜快跑的讨论从未停歇:有人担忧,有人期待,更多的人则在观望。

这个被武汉人民戏称为"苕萝卜"的无人出租车,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人们的出行方式。

当未来已来,

现实却未必准备好迎接它的到来。

这是一个关于技术和人性的故事

也是AI时代必须面对的两难困境

01狂奔的"萝卜"

萝卜快跑的横空出世并非偶然。

年底前,特斯拉的FSD系统便会在华实施,也让L4级的高度自动驾驶变为现实。

百度抢先一步,将多年的自动驾驶技术累积,转化为了落地的商业应用,这无疑是一招漂亮的棋。

但棋局之外,是整个出行市场的地震

传统网约车平台和司机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0公里4元、24小时不知疲倦、价格低廉的无人车,对他们而言无异于洪水猛兽。

他们将何去何从?

02焦虑的司机

35岁的网约车司机张明(化名)曾是一名销售经理,公司裁员后他开始跑网约车。

"刚开始时,每月能挣一万多,觉得日子还过得去。"张明说,"现在房贷还没供完,无人车又来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63岁的王国强眼中,这些"苕萝卜"就是来抢饭碗的。

"网约车是最底层的工作,"他无奈地说,"如果整个行业扼杀了,我们还能干什么?"

随着"萝卜快跑"等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出现,王师傅感到自己的饭碗岌岌可危。

在武汉,像王师傅这样的司机还有数万人:

他们中有被裁员的企业员工,有就业困难的中年人、也有才刚毕业几年的新社会人。

对他们而言,开网约车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次重新出发的机会。

而据统计,在全国已有近700万注册网约车司机,其中不少人将其视为唯一的谋生手段。

也许萝卜快跑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但所谓"落后"的背后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03马路判官

虽然遭到了司机群体的抵制,但也有不少人对萝卜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亲切地称呼它为“萝卜判官”。

萝卜不是人,它只会无感情地按照训练好的模式驾驶。

一旦遇到违反道路规则的人或车,会头铁地依规行动,而不是像人一样灵活退让。

对那些有恃无恐的低素质司机行人来说,这可算是遇到了硬茬。

正因如此,当萝卜到来时,不少人都把它当作马路判官,狠狠地为自己出了一口恶气。

过去因人产生的问题,

都因无人而得到了解决。乘客关于司机抽烟、不肯开空调之类的矛盾,也不再是难题。

我们不再需要为找停车位而烦恼,也不用怕半夜打不到车了。不用担心司机宰客,也不会被路怒加塞的人影响心情。

实事求是地说,对乘客而言,无人出租车也许确实带来了更舒适、更经济的出行体验。

闯红灯致被撞倒的大妈坐在「萝卜快跑」车头前

04无法阻挡的趋势

从积极的一面看,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是大势所趋。自动驾驶终将成为未来出行的主流。

支持萝卜的一方认为,正如当年汽车取代马车一样,新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按历史经验,新技术虽然会取代一些旧的工作岗位,但最终会创造出更多新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也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历史性机遇。

包括武汉在内的20个城市,已被工信部等五部门明确列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显示了国家层面对这一技术的重视。

作为国内首个大规模商用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萝卜快跑的的商业落地为中国在无人驾驶领域抢占了先机。

那么,代价是什么?

05历史教训

反对萝卜快跑的人认为,在当前就业环境下,开网约车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生计保障,无人车的快速扩张可能会引起大规模失业,而这些失业者未必能迅速找到新的出路,影响了社会稳定。

因此,此刻贸然推动无人驾驶,是不负责任的。

这种担忧不可谓不合理,毕竟历史上,新技术导致大失业的这一幕早已经反复上演。

从19世纪初英国工人砸毁纺织机的卢德运动,到今日网约车司机抵制无人驾驶,人类似乎总是在技术进步和就业保障之间摇摆不定。

然而,今天的情况更为复杂。

经济下行压力下,"反资本"情绪的蔓延,失业的代价变得更加沉重。人们也因此对新技术的包容度降低,反而对AI取代人类工作的担忧加剧。

普通人对新技术的抵触情绪,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现有发展模式的质疑。

就如同过往的电商与直播,让线下门店变得萧条。过往的经验教会了他们一件事:

新技术不一定总是会带来更多的机会,

反而可能会成为平台垄断市场的工具。

面对这一困境,我们似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个始终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是:

技术进步的代价,应该由谁来承担才合理?

06技术困境

技术进步本身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正如凯文·凯利所言,

"对于科技带来的问题,永远不能靠减少科技来解决,而应该发明出更好的技术,或者是改善技术应用的方式。"

但同时,技术进步不应以牺牲公平为代价,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技术带来的长期影响。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帮助劳动力进行转型和再培训,并且照顾到因为新技术而失业的这些人群。

技术创新不应仅仅服务于降本增效,更应该着眼于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推动社会公平发展。

面对困境,我们需要寻找一条平衡之道。

07平衡之道

监管层面来说,应该制定合理的无人车过渡期政策,让自动驾驶分阶段引入。

这样现有司机群体就有时间窗口转型,不至于因太过快速的变化而无所适从;对处于过渡期的共存阶段,需要有公平竞争的行业规则,避免巨头补贴低价造成垄断。

另一方面,受无人车影响的司机们,也应该获得再就业培训和转岗的机会。给予传统驾驶员的转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技能,适应产业变革。

对企业而言,商业利益很重要,但社会共同利益同样重要。

百度等公司可以探索合理的模式,让现有司机也能参与到无人驾驶生态中,分享无人驾驶的红利,以此对冲无人驾驶的负面影响。

如让司机成为远程监控员,或紧急情况下的人工干预者,甚至是允许他们投资或参与运营无人驾驶车辆。但这也需要有关部门对投资的风险做好管控,防止企业把风险转嫁给司机。

技术变革下,需要各方努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来帮助可能受影响的群体渡过难关。

结语:守护人性

"我还是更喜欢有人的出租车。

上车后跟司机聊聊天,

感觉不那么孤单。"

这是在聊起萝卜快跑时,一个朋友所说的话。

如果说有什么是无人驾驶所替代不了的,那可能是司机作为人本身的独特性。

在深夜回家的车上,司机口中充满人情波折的故事,经常让我陷入沉思。

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在科技与人文之间寻找平衡点的智慧。在追求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始终应该保持人的温度。

技术进步不应是冰冷的、不近人情的,

技术与民众的利益也不应该是对立的。

未来,类似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多。

在人工智能狂潮前,我们既期待又迷茫,

萝卜们将继续狂奔

如何让技术惠及每个人?

这不仅是对决策者的挑战

也是每个公民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