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上,有一尊非常著名的青铜带翼狮子,一直以来,这尊狮子被当作威尼斯和古希腊雕塑的象征。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它其实来源于中国,和希腊根本没什么关系,那么这尊狮子的造型是谁带到威尼斯的呢?
带翼狮鹫的中国起源帕多瓦大学的一份新闻声明指出,这座雕像并非起源于威尼斯,之前的理论指向公元前4世纪或3世纪的近东,可能是安纳托利亚,并使用了尖端铅同位素档案。
研究人员通过追踪雕塑所用的青铜材料,发现该材料来自以采矿著称的中国长江下游古代铜矿床,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的晚商朝。这一研究还表明,中国和威尼斯的联系要远早于马可·波罗到中国的时候。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威尼斯之狮”。
这一发现于2024年9月11日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的国际会议上宣布,对我们理解古代世界的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实际上,它也证实了我们已了解的关于古代世界的许多内容——其全球互联性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得多。
赋予象征意义带翅膀的狮子是狮子和狮鹫的混合体,象征着福音传教士圣马可,并在1261年至1264年间被正式采用为威尼斯的标志。尽管雕像在圣马可广场的确切安装日期不确定,但学者们相信它早于马可·波罗的归来。
化学分析将威尼斯之狮与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守墓者进行了比较,唐朝的传统雕塑用于保护死者在来世。虽然大部分唐代青铜器已消失或被毁,但幸存的同期瓷器与威尼斯之狮在鼻孔、牙齿、面部表情和发型上有相似之处。
唐三彩瓷狮。
证据来自狮子头上的小孔,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孔最初用于固定角。狮子的耳朵也显示出磨圆的迹象,可能是为了让雕塑更像狮子。据LBV杂志报道,这与理论一致,即原始雕像被部分带到威尼斯并重新组装,从唐代的守墓者改编为威尼斯权力和信仰的象征。
首席研究员马西莫·维达尔教授在与Artnet News的交流中表示,他不完全相信这座雕塑是纯粹的希腊化起源。他解释说,他一直觉得这只狮子是中国的混血儿,是一个被深度操纵的中国雕像。现在,我们已经解开了这个流传已久的考古之谜,其风格和化学数据完全支持威尼斯狮是中国制造的假设。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旅行当马可·波罗于1295年从称之为卡泰的遥远国度返回威尼斯时,带来了一个陌生世界的故事。在他的《世界奇迹之书》中,波罗描述了纸币的使用、像木头一样燃烧的黑石头(煤)、丰富的香料如胡椒、肉豆蔻和丁香,以及忽必烈汗的宏伟宫殿等奇迹。这些故事在当时被认为是奇幻或神秘的,大多被忽视。
Vidale教授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威尼斯发现的中国前明代陶器。他认为系统研究这些文物可以揭示威尼斯和中国之间早在马可·波罗之前的贸易范围。
据Arkeonews报道,13世纪晚期在威尼斯发现的陶器碎片表明,从中国南部经苏门答腊主要港口,沿着印度西海岸,穿越如今的伊朗和土耳其的陆路贸易路线最终到达欧洲。
这些陶瓷与其他贵重物品(如香料和纺织品)一起运输。Vidale认为,进一步调查可能会重塑我们对威尼斯商人在这些交易中作用的理解。当前的研究显示,一个更全球化、相互联系的世界早在波罗记述之前,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探险关系已建立。
Vidale说道,这一发现显示了当时威尼斯人的开放和全球视野,一名中国守墓者被改塑为四使徒之一,这一过程令人惊叹。对于狮子雕像本身,Vidale建议理想情况下应从其基座上移除以便进行详细研究,但这是一种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