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科学可以无国界,但人必须要有国界!
1977年我国全面恢复高考,全国各地的学子纷纷涌入考场,渴望未来能够为国效力。
那场高考充实了国家的人才储备量,经过试卷的筛选,让那些蒙尘的人才得以施展拳脚。
而其中有一位“天才”级别的人物,她就是当年上海市的“女状元”袁钧瑛。
因为成绩足够的突出,还荣获了彼时为数不多的“公费留学”名额。
本以为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够让人才通过海外学习回馈祖国,可万万没想到。
袁钧瑛不仅硬生生将国籍更改为美籍,而且还拒绝了国内的“召唤”。
美国究竟给袁钧瑛灌了怎样的“迷魂汤”?
为何她会做出“背叛”祖国的行为?
书香门第的“天之骄女”
因为父辈都是读书人的缘故,袁钧瑛自小便在书海中成长。
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过家家、玩泥巴的时候,她就已经能坐在书桌前享受知识带来的魅力。
看着好学的女儿,父母也是竭尽全力的为女儿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可意外总是比计划来的更早,更凶猛。
在袁钧瑛十几岁的时候,国内正值“动荡时代”,家中的长辈多多少少惨遭“时代”的欺凌,而她也只能暂时远离书籍。
家庭的变故,让她不得不走出家门,来分担父母身上的压力。
于是她从学生转身一变,成为了工厂里的一名工人,直到高考恢复那天,她的希望来了。
为了能够实现逆天改命,袁钧瑛总是在工作空余时间,重拾多年前丢弃的学业。
尽管她在学习有着基础,但她仍不敢松懈,试图将每一个知识都牢牢的灌输进大脑里。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考那天,她信心满满的走进考场。
成绩果然没有辜负她的付出,“上海女状元”的称号被她收入囊中。
在众多的优秀学府中,她选择了复旦高校。
即便放在当下,复旦大学的含金量仍是不言而喻。
能够考入其中的学子,无一不是“人中龙凤”。
而袁钧瑛进入之后也没有丝毫的松懈,或许在她看来,大学只是过程,这样的结果她还远远不能满足,经过大学四年的锤炼,她将目光锁定了上海医科。
本就成绩优秀的她,不出意外的考上了上海医科的研究生,可以说,当时的她已经领先同龄人百倍之余。
因为在当时,能够考上研究生的屈指可数,而且医科更是被赋予“铁饭碗”性质的。
在外人看来,袁钧瑛的未来必定前途无量,可在她的眼中,这还远远不是她想要的,她的目标是能够在生物学领域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不过由于当年我国的科技水平有限,再加上海外国家的制约,导致生物学领域迟迟无法更进一步,就连基础设备都只能依靠进口。
想要学习先进的技术,那只能通过海外学习。
恰巧当时学校也有意让学生飞往海外,进行学术交流,于是袁钧瑛便抓住这次机会,毛遂自荐,再加上平时她的成绩也符合要求。
就这样,她如愿去往了美国,学习更为先进的科学研究。
在此之前,没有人会预料到,这个在国内孜孜不倦的学子,会演变成留美不归的“外乡人”。
留美不归的“背刺者”
在落地美国之后,袁钧瑛去往了美国知名院校——哈佛。
而她的导师就是日后荣获诺贝尔生物学奖的罗伯特,这条件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呀。
可在这看似优秀的学习环境、名师指导的背后,还有长久积累的“种族歧视”。
美国同学的轻视、异国他乡的不适,都让袁钧瑛的留学生涯举步维艰。
不过这些所谓的压力在她的转变下,成为学习的动力,她珍惜每次的学习机会,把握住导师的每一次指导。
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止她一人,太多的留学生有相似的境遇。
美国当时高高在上的姿态,不过是依仗着国力的强盛,而且其“霸权主义”显而易见。
但我们的留学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将科技带回国内。
很多学子在学有所成之后,基本都选择归国,回馈祖国曾经的栽培。
可袁钧瑛却是一个例外,尤其是当她拒绝回国的消息在国内流传,瞬间她便成为了万千国民“唾弃”的对象。
就连他的家人、朋友都无法理解她这一决定,而且随后她更是做出一个离谱的选择。
那就是将国籍更改为美籍,此时的她可谓是“众叛亲离”,整个家族里只有她一人是美籍。
国内的舆论铺天盖地,可远在美国的她却丝毫不在意,似乎从改变国籍那一刻,国内的一切声音都与她无关了。
从那之后,她就持续在生物学领域研究,久而久之,她的名声在国际响起,可始终没能挽回她在国内的名声。
在此期间,国内的发展也在与日俱增,综合国力更是均衡发展,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都有翻天地覆的发展。
其实在此期间,袁钧瑛也曾回国教学,不过由于她美国身份,导致不能长久待在国内,甚至有些知识也不能明说。
于是她便长期往返于中美之间,似乎也就是那时开始,她有了回国发展的想法。
2012年,国内出现了她的声影,她与国内的相关人才共同在生物学领域发光发热,对国内技术进步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若光从专业知识上来讲,袁钧瑛的权威绝对毋庸置疑,但她的国籍终究是一个“污点”。
如今的她已经64岁,或许是那份爱国情怀,让她想要回国发展。
不可否认,现如今的袁钧瑛为我国的生物医学领域的确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还为培养人才做出了杰出的奉献。
或许她的回归,从某方面来讲更像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现在的袁钧瑛已经成为了中科院的外籍院士,其工作重心更是转移到了国内,
其实在她的身上,能够看出她纠结的一面,如果当初她选择了回国发展,她会有如今的名利吗?
同样的,她更换国籍同样是事实,她放弃了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如果她真的没有爱国情怀,又怎会在晚年之时选择回到国内呢?
结语
每当提及“留学不归”这个话题,总能想到我们的钱学森先生。
同样是留学美国,他却能凭借着一腔热血,不畏美国强权,坚持回到国内,为国内建设、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努力。
在他的心中,始终蕴藏着一种信仰,那是不可侵犯的,不容篡改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时候包容也是一种格局,袁钧瑛有着自己选择的权利,只要她的未来能够对中国有益,对国民有所贡献,何尝不能给予尊重。
对于袁钧瑛的事迹,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人民网:《袁钧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科研路》发布时间:2017.8.28
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当选名单的公告》发布时间:2023.11.23
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