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几句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它们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其实只选取了这前四句,而原诗后面还有四句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却被删掉了。
那么课本中为何只保留了前四句,而将后四句删去呢?在深入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原诗的全貌。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16岁时的应试之作,唐代科举考试要求考生以限定题目作“赋得体”诗,需兼具咏物与抒情双重功能。
“离离” 一词生动地展现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而 “一岁一枯荣” 则高度概括了野草生命的轮回,它们随着季节的更替,每年都经历着从繁茂到枯萎,再从枯萎到新生的过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更是千古名句,即便遭遇野火的肆虐,野草也不会被彻底毁灭,只要春风一吹,它们便又会蓬勃生长。这几句诗也营造出一种充满希望的意境,给人着积极向上的力量,让读者深刻感受了到野草的顽强。
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好的教育,它也能教会孩子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保持信念,总会有重新站起来的一天。

后四句则转向了离别的主题,“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两句描绘了原野上芳草萋萋、连绵不绝的景象,为接下来的离别之情做了铺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
这种离别之情,虽然深沉而真挚,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却可能会过于沉重,难以理解和体会。而删去后四句只保留前四句,既能够传达出生命的顽强与不息,又能够避免给孩子们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分析,语文课本的选编旨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的初步认知的学习积累阶段,他们需要接触的是简单易懂、富有童趣、且能够激发兴趣的内容。前四句诗以其鲜明的形象、简洁的语言和积极向上的主题,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情感世界相对简单而纯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那些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情感表达。在课本中只仅保留前四句,既能够传递出生命的顽强不息这一正能量主题,又能够避免给孩子们带来过于复杂的情感体验。这种取舍之间,也体现了教育者的智慧,其实也符合孩子们的成长规律。

而且后四句则出现了一些相对较难的字词,如“芳”、“翠”、“荒城”等,这些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难以识记,还会影响他们对整首诗的理解。
如果将整首诗都选入课本,可能还会因为后四句的难度较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反而不利于他们对古诗的学习。

写到最后
“离离原上草” 课本里删掉后四句,可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基于诗歌意境、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这种删减不仅没有破坏诗歌的美感和价值,反而让它以更适合学生学习,这里也不得不感叹课本选编工作者的良苦用心。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