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多举措深化殡葬改革服务群众在绿色公益惠民中办好“身后事”

福州日报 2025-04-05 10:20:53

越来越多人选择海葬,与自然和谐共生。记者 池远 摄

大力推行节地生态葬、建设拓展殡葬设施、提升殡葬服务品质……眼下,绿色、公益、惠民已成为福州殡葬改革的关键词。各地疏堵结合,用高质量服务维护逝者尊严,以文明礼仪寄托哀思,让绿色新风吹拂榕城大地。

生命终归自然

生态安葬蔚然成风

闽江入海口,微风轻拂,碧波荡漾。伴随着亲人无尽的哀思,一批批海葬逝者在广袤海洋的拥抱中枕波长眠、回归自然。

从1997年4人参与海葬以来,已有1600多名逝者与海同眠。在这片蔚蓝大海中,有老人“魂归大海”的遗愿,也凝结着政府奖补政策的积极引导,还折射出“入土为安”传统观念的悄然消融。海葬,重新定义了生命的终点与永恒。

海葬不仅让逝者回归了自然,也让生者的心灵得到慰藉。清明节前,逝者家属李明按照父母的遗愿选择了海葬。她说,父母青春之时就投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后来又为海军建设奉献热血,“他们对大海爱得深沉,一直希望百年之后回归大海”。

“今年我们调整了申请海葬奖补的时间,改为逝者死亡之日起5年内申请。我们还在材料方面取消了死亡证明,方便群众办理奖补申请。”福州殡葬事务中心主任洪翔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逝者家属从传统殡葬观念转变为接受海葬。海葬奖补政策让家属无需为丧葬费用担忧,他们能够更加轻松地送别亲人。

2023年,福州推出了海葬补贴政策,对参加骨灰海葬活动且逝者生前为福州市户籍的,给予申请人3000元奖补。在此基础上,今年3月福州实施《福州市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将原来的海葬奖补政策拓展到植树、植花、植草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进一步引导群众转变丧葬观念,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法。

提升服务品质

“伤心事”暖心办省心办

“原本以为殡仪馆只负责接运遗体、火化,没想到有这么全面的服务。”日前,市民薛女士经历了家人离世,悲伤之余她在朋友建议下拨通了福州市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的热线电话。不到两个小时,专业的治丧团队就携带寿衣、木棺、灵堂布置用品等上门,并提供联系车辆、代租花圈、代写挽联等配套服务。

去年,市殡仪馆成立了殡仪服务中心,组建一支分工细致的11人团队,包括客户经理、入殓灵堂布置人员、司机、礼厅服务人员等。

“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阳光的殡葬服务,市殡仪馆秉持惠民保本的公益性原则,推出福州市殡仪服务收费新标准,对殡仪服务中心提供的殡仪服务项目予以费用缩减甚至减免。”市殡仪馆办公室主任李志勇介绍,在免除福州户籍居民遗体接运、遗体存放、遗体火化、骨灰寄存四项基本服务费用的基础上,殡仪服务中心推出12项平价自主选择收费项目,包括遗体清洗费、遗体穿脱衣、遗体化妆、卫生纸棺、守灵间租用等,所有套餐服务项目均明码标价并开具发票。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开展了“减项降费优服务”行动,对现有殡葬服务项目进行全面梳理,采取合并同类项目、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等方式,增强殡葬服务的公益性。同时,指导各县(市)区殡仪馆执行“阳光公示”制度,将殡仪服务收费项目、内容、标准等上墙公示,设立“普惠套餐”,限制殡葬用品最高售价,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补短板惠民生

城乡增建公益性公墓

近日,长乐区鹤上镇公益性公墓的所有挡墙和墓位建设均已完成,主体结构基本成形。业务用房已经封顶,即将进入装修阶段。整个项目预计6月底完工。

“按照规划,鹤上镇公益性公墓建成后,可提供单穴墓54个、双穴墓385个、四穴墓651个。这里还设置了树葬、花葬等生态葬区域,满足治丧群众的多样化需求。”项目负责人颜孙鹏说。

殡葬设施建设是殡葬改革的重要支撑,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长乐坚持疏堵结合原则,大力推进公益性公墓和生命公园建设。区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加速推进,鹤上、金峰、文岭等8个乡镇(街道)也在加快建设乡镇级公益性公墓。

生命公园建设作为殡葬改革的创新举措,也在长乐落地生根。《福州市长乐区生命公园建设实施方案(1.0版)》已经出台,罗联乡方厝村生命公园预计今年5月底完成提升改造,将作为示范点在全区推广。

下一阶段,市民政局还将启动建设8个城市公益性公墓作为三大民生工程之一,予以重点实施,满足群众的基本殡葬需求,实现“逝有所安”。(记者 叶欣童)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