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冠军已无悬念,非《长津湖之水门桥》莫属!
上映第5天,狂揽票房22亿(数据还在持续增长),将排名第二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远远甩在后面。
至于其他几部影片,更是望尘莫及。
根据猫眼平台数据,《长津湖之水门桥》评分高达9.6,不仅打破多项纪录,还解锁超160项成就。
目前看来,该片在春节档“霸主”地位不可撼动。
众所周知,一部电影想要做到口碑票房双丰收,并非易事。
尽管,该片有前作《长津湖》的热度加持,但一部电影仅仅靠情怀,是无法征服观众的。
而影响电影的因素也不仅仅是一种,咱们就聊一聊《长津湖之水门桥》凭啥这么横?
阵容强大有号召力电影成功与否,选角是关键。
商业片在保证电影质量的同时,还要兼顾票房,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长津湖之水门桥》的选角可以说“实力流量”兼具。
请注意,此“流量”非彼“流量”,这里所说的“流量”指的是演员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先从吴京说起吧,他凭借《战狼2》“封神”后,已经成为“现象级”演员。
参演和参与制作的影片,都是有口皆碑。
久而久之,在观众的心目中,他就是口碑的象征。
再说易烊千玺,他本来是“偶像明星”,粉丝数量庞大,转型成功后,带动票房是自然而然的事。
还有李晨、朱亚文、段奕宏,这三位也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
他们曾塑造过很多经典角色,有着非常丰富的演戏经验,深受观众喜爱。
更关键的是,他们非常敬业,有责任心、能吃苦,这样的演员肯定能演绎好每一个角色。
《长津湖之水门桥》还有个很牛的地方,就是能提升演员的演技。
都知道韩东君也是偶像出身,之前演技备受质疑。
可在《长津湖之水门桥》中,他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
不耍帅、不油腻,完全与角色融为一体,实现了从“偶像派 ”到“实力派”的华丽转身。
除以上几位主要角色外,配角也都是重量级演员。
饰演杨营长的耿乐、饰演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的张涵予、饰演张营长的杜淳,这三位也都是响当当的实力派。
别说演配角,就是演主角也都很“扛剧”。
可却甘当绿叶,足见《长津湖之水门桥》的选角有多用心。
既有实力,又有号召力,这么多优秀演员汇聚在一起,《长津湖之水门桥》想不爆都难。
千万别小看演员阵容,就说同是春节档的《狙击手》,质量未必不及《长津湖之水门桥》,但演员阵容上,张艺谋大胆启用新人。
不是说新人不好,而是他们的影响力确实没办法与一些成熟的演员相比。
情景真实有震撼力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虎年,也是在那一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
《长津湖之水门桥》是以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三炸水门桥”的故事。
时隔72年,观众通过这部影片,再次感受到了那场战役的悲壮与惨烈。
接近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中,物资极度匮乏,前作《长津湖》中,战士们靠“烧土豆”充饥。
因天气太冷,“烧土豆”变成了“冻土豆”,差点硌掉了伍万里的牙。
就这样,战士们还是你让我,我推你,舍不得吃。
《长津湖之水门桥》中,指导员梅生拿着缴获来的豆子罐头,分给战士们充饥。
罐头已经冻成了冰碴,用手抠只能抠下几颗黄豆,梅生与战士们互相推让。
除了食物问题,还有穿着。
前作《长津湖》中已经交代过,由于半路上被敌人袭击,战士们将衣物和棉被都扔下了。
零下三四十度已经冷到了极致,志愿军的战士们穿着的却是单薄的棉衣,脚上是单层的胶鞋。
而到了《长津湖之水门桥》,战士们的境况依旧没有改变。
他们的头上、脸上挂着厚厚的霜雪,很多人还被冻伤。
另外,志愿军战士的武器装备也很落后,居住环境也非常简陋。
与志愿军战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方部队士兵穿着厚厚的棉衣,脚蹬皮靴,喝着咖啡,吃着烤鸡。
不仅武器先进,还有飞机、坦克。
可即使环境如此恶劣,战士们依旧坚守阵地,影片中展现的“冰雕连”是真实事件,并非杜撰。
尽管所有观众都知道,真实的情况远比影片呈现得更加残酷,但还是被震撼到了
而《长津湖之水门桥》也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作战场景和环境。
为了真实再现,导演徐克不仅和演员们一起感受风雪,还故意制造拍摄难度。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拍出真实感。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长津湖之水门桥》成功打动了观众。
场面恢弘有吸引力像《长津湖》系列这种涉及战争的电影,务必要做到场面恢宏,气势宏大,这样才能吸引观众。
影片中的飞机、大炮、坦克等等就不说了,让人感慨的是连一些细节都很用心。
通过花絮和采访可以得知,《长津湖之水门桥》中,很多场景都是真实拍摄。
影片中有很多“火烧人”的画面,开始观众以为是特效合成,后来才知道都是真的烧。
拍摄时,一部分工作人员拿着火焰喷射器,站在高处将火焰喷出,这些火焰瞬间就将演员吞没。
坚持7秒后,另外一部分工作人员拿着湿浴巾、干粉、灭火器,迅速跑上前将火扑灭。
除了“火烧人”是真人上阵,演员们脸上的“烟熏妆”也是真实的。
影片中炮火连天,密集的炸点让演员们无处躲藏,有的还被直接掀翻在地,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烟熏妆”。
就这样,李晨还嫌弃手不够黑,拿着泥巴直接往手上涂。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场戏是吴京被砸到废墟下面,拍戏前他一再要求砸下来要有力量感,还亲自准备道具。
等到正式拍的时候,他就在下面,上面的钢管、石子纷纷落下,看上去十分危险。
对,还有特效。
有人说,《长津湖之水门桥》是顶级特效,我认为并没有夸大其词。
这两部电影是同一时间拍摄的,但是,拍第二部的时候天气变暖,有些镜头只能后来补拍。
因为疫情原因,补拍没有赶回原来的拍摄地,而是在横店。
但是,横店的气温无法与原来的拍摄地相比,为了镜头、场景衔接更好,只能特效合成。
据于冬透露,为了营造出《长津湖》中冰天雪地的气氛,剧组将大量工程用的白沙运往横店,光成本就有几百万。
而《长津湖之水门桥》“炸桥”的重头戏,几乎每一个镜头都要做特效,比如演员的哈气,比如身上的雪花。
按照于冬所说,《长津湖之水门桥》在特效上是砸了“重金”的,就口碑和票房来看,这钱没白花。
故事动人有感染力电影除了特效、场景,故事也要动人,否则感染不了观众。
《长津湖》系列最厉害的地方在于,没有将志愿军战士打造成“神”。
梅生对战争厌恶且恐惧,他说:“战争的二次恐惧,书上说的,像当新兵时候的害怕,那感觉一模一样。”
雷公在牺牲前一直喊疼,那句“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让人潸然泪下。
很多战争片,过于执着角色的“完美塑造”,结果呈现的效果不真实。
《长津湖》系列,打破了这一点。
导演和编剧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这些志愿军战士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泪,会疼会难过,也有柔软的一面。
伍千里一有空闲就设计老家的房子,就等着战争结束,回家为父母盖新房子,可终究忠孝不能两全。
伍万里参军是为了叫哥哥看得起自己,整天想着怎么成为英雄,可一路成长他终于懂得活着最重要。
他把七连所有人当成哥哥,愿望是“他们都能安全回家”,但却没有实现。
梅生始终放不下对妻子、女儿的思念,临牺牲前咬着女儿的照片、开着装甲车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他,再也没机会教女儿“3+4”等于几了。
平时嘻嘻哈哈,看上去极不靠谱的余从戎,为了掩护战友,故意暴露自己,最终葬身火海。
平河为了完成炸桥任务,整只手臂被坦克碾碎,临牺牲前他望着旁边的炸药包,示意伍千里开枪。
枪声过后,坦克炸了,桥炸了,平河也炸了。
伍千里、梅生、余从戎、平河,他们面对战争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感染了观众。
“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伍万里最后的报数更是让人热泪盈眶。
翻看网络评论发现,看完《长津湖之水门桥》后,几乎所有人都是哭着离开影院。
从来就没有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
一部影片,能够点燃观众的热情,影响观众,才是成功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做到了。
这几年,随着观众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再粗制滥造地去哄骗观众,是自找苦吃。
电影只有做到精益求精,才能获得观众的青睐。
《长津湖之水门桥》之所以能够大爆,是因为用心。
导演和编剧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细节都没有放过,这样的电影观众能不喜欢吗?
高票房保证:请大量水军吹自己黑别人,和院方设计垄断排片和价格,再鼓吹感爱国。多管齐下,一个字:绝[笑着哭]
不吹牛,不耍裤,不加特技,还有剧情,很难得的打仗片
把爱国玩到极致[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因为有资本出了大钱雇人写文章做推广。
无论片如何,故事是真实的,支持
烂片一部!使劲吹[得瑟]
呵呵,又可以吹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