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中期伯㺇簋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㺇sī器,是西周时期一个名叫“㺇”的人所做的一组青铜器,目前已知的有十四件,应该是上世纪被盗掘的,后来陆续出现在海外市场,一些被国内斥巨资购回。其中2件伯㺇簋、1件㺇簋、1件㺇盘、1件㺇盉和1件㺇鼎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入藏。
之前我们介绍过了国博的㺇鼎,这篇介绍这对伯㺇簋。
两件伯㺇簋从大小、纹饰到铭文几乎一模一样。两件的品相都很好,非常难得。器高24.5厘米、口径24厘米,侈口短颈,鼓腹圈足,两耳有盖。

颈部饰一圈目云纹,前后中点各有一个浮雕小兽首;腹部饰云雷乳钉纹,上下有一圈连珠纹为界;圈足亦饰一圈目云纹,但这部分的云纹比颈部的要小要密。

颈腹部两侧各有一个半环耳,上饰兽首,下垂方珥。兽首看起来很无辜委屈。

簋盖隆起,顶上有圈状捉手,捉手上有两个方孔。
盖面饰与腹部一样的云雷乳钉纹。不过中间的菱形设计为了里宽外窄,相应地边缘的三角形也就里小外大。三层乳钉也是由里向外增大。看起来有种动态的膨胀效果。

盖内铸有铭文7列68字,特别的是里面提到了伯㺇每日早晚用馨香祭奠百神,以祈福祉。
这样的内容在青铜器铭文中是比较少的,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图片来自网络)
簋内底还铸有铭文2列16字。在现场时,我被盖铭吸引了,没意识到内底还有铭文,在网上也没能查到完整的信息。
根据部分信息及盖铭,推测内底铭文为:㺇作甲公宝(*)彝孙孙子子其万(年永宝)。

这两件文物时间是西周中期,征集,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