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黑水城之二——流入边境的军政文书

不凡的雷声影视 2023-02-22 10:00:47

流入边境的军政文书

公元1118年3月,陕北黄土高原春寒料峭,但戍守在廊延路经略安抚使司延安府、廊州、保安军一带的数万宋军将士却兴高采烈,因为他们又熬过了一个寒风刺骨千里冰封的严冬,迎来了草木泛青渐有暖意的初春。此时最兴奋的士兵莫过于保安军下辖的德靖寨普通士兵赵德诚了,身居中级军官之位的父亲已为他晋升军阶正式提出了请求。赵德诚没有料到的是,有关他晋升军阶的一件文书将这位普通士兵与宋徽宗时期的当朝权臣们联系了起来,尤其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这件文书在尘封近千年之后展现于现代学者面前,成为研究宋代荫补制度的珍贵材料。

这件文书就是《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第49页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有关赵德诚拟补承节郎文书。

“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作为宋代廊延路地区军政活动的原始记录和档案,是如何落入西夏人手中,如何被二次利用来印刷西夏文的《文海宝韵》,又如何流落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黑水城的呢?这也许如同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封闭原因一样,永远是一个无法确知的历史之谜。当然,这并没有妨碍学者们试图解开这一谜底的艰辛探索。孟列夫的汉文版《黑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导言》曾这样推测“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的来由:“最大的可能是在遭到西夏军队袭击时被抢走的”,推测西夏军队的抢掠是《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流入西夏的原因。但是就目前掌握的材料看,自南宋建立以后,并没有西夏军队直接人侵廊延路的文献记载。

那么,这批宋代文献又是如何流落到黑水城的呢?目前根据黑水城出土文献的数量、品种等来判断,黑水城不仅是西夏西北边防军事重镇,也是这一地区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如果沿着这一思路推导,则这批重要的宋代文献是被西夏运到黑水城地区以后,在黑水城被印成《文海宝韵》,然后被藏入佛塔的。

也有的专家认为,黑水城文献中除属于元代亦集乃路总管府或寺庙收藏的元代图籍档案外,其他文献基本上是元灭西夏战争中从西夏腹地、河西走廊等地区收集的西夏王朝公私藏书、档案文书,之后辗转运送到元朝后方亦集乃路总管府或当地寺庙中保管的。在明初的战乱中,这些材料又被北元或当地寺庙分别收藏在佛塔和寺庙中,直到20世纪初,始被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发现。

《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绝大多数是北宋末南宋初廊延路经略安抚使司及下属延安府、廊州、保安军、金汤城、第七将等单位及个人的文书,只有此件赵德诚拟补承节郎的文书属于宋廷中央机构形成的文书,尽管它只是抄件,但保存了原件的内容和形式,是直接反映宋朝荫补官员公文运转流程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1 阅读:101
不凡的雷声影视

不凡的雷声影视

土生土长的陕西人,爱好运动,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