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由于平时生活条件艰苦。很多人,尤其是小孩子们最盼望着过年。因为能穿上一件新衣服,能吃上饺子和一两顿肉菜。那么,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在部队军营里,一个连队100多号人,又是如何过年的呢?这是没有当过兵的人最感到好奇的。现在我就向大家说一说在七八十年代,连队的战士们也是盼望着这个传统节日的。
我是1979年11月份应征入伍到部队的,按照规定确切的说是属于80年的兵,部队驻防在河北省保定市。我所在的连队是陆军普通的步兵连队。全连有三个步兵排一个炮排,司机班、炊事班加上连部共有120多号好人。
我们部队驻防在华北平原腹地,在风景秀丽的白洋淀岸边。连队官兵们日常伙食供应是60%的面粉、大米为细粮,粗粮主要是以玉米面、小米为主,每人每天1.5斤一个月是45斤;豆油每月每人是1.5斤;每月每人3斤猪肉,这些都是需要凭部队特制的大粮票到军用粮库购买的。伙食费我们当时是每人每天0.62元,其中买粮0.28元,菜金每天只有0.34元。在那个年代一切都是凭票供应的,平时连队想多买点肉禽蛋等副食品是很难做到的。连队只有自己养猪、种菜用来给战士们改善伙食。
我们连建有五个养猪的栏圈,因为连队养的猪一般在过年过节时杀上一两头,平时两三个月才会杀一头猪,给大家改善伙食。开荒种植有一亩多的蔬菜园地,利用训练的间隙种植一些时令蔬菜。夏千秋季节,连队种植的蔬菜基本上能自给自足。冬天建有菜窖,主要窖储一些白菜萝卜之类的蔬菜。炊事班的仓库内还有几个大沙缸,是用来腌制一些咸酱菜。
现在具体的说说一个有百十号人的连队,是如何过好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我在激情四射的绿色军营里,过的第一个春节是1980年庚申猴年春节,这是我踏入军营里度过的第一个春节,是令我终生难忘的。
进入腊月廿十左右的时候,连里就安排按照划分的卫生区域,以班排为单位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外的卫生。连文书会带领几个所谓的文化人,出一期烘托节日气氛的黑板报。分管后勤的副连长和司务长会同炊事班的同志,一起商量节日期间的食谱和菜谱,安排好节日的生活同时特别强调一定要严把食品质量安全这一关。
腊月廿八那天,炊事班长带领几位胆子比较大的战友,顶着寒风在营房后面的小河边,杀了二头连里自己饲养的大黑猪。因为春节这个重要的节日,又放假三天,全年100多号人要吃好喝好,要杀两头一二百斤重的猪,才能满足全连干部战士的口福。
那个年代的部队过春节是不贴对联的,只是象征性的在营区大门两旁,摆放两块书写着“欢度春节”的牌匾。部队营区内更不允许放鞭炮,大家就是期待着初一早晨吃饺子和连队大会餐。
部队春节放假期间每天吃二顿饭,早上9点开饭,下午是3点开饭。每餐都是一个班围一桌,每桌有10个凉热莱,主要是以猪肉、牛肉、羊肉烩一些青菜,每桌还会有一盘炸带鱼,一只拆分好的烧鸡。三十下午这顿饭吃完后,就以班为单位到炊事班去领和好的面和饺子馅,准备包饺子,第二天的初一早晨吃。大年初一早上,炊事班只负责烧好二大锅开水,接下来是以班为单位依次排号在炊事班煮饺子,各班吃各班的。
说起包饺子来,使我想起了那些很有趣的事情,全连十几个班,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工具可用。没有刀来切面剂,大家就用小水果刀来代替。没有擀面杖用来擀面皮,大家就用酒瓶子来当作擀面杖。没有摆放饺子的工具,就把床板拆下来,不管谁的床单就一把下来,用水洗吧洗吧铺在床板上,把包好的饺子摆在上面。等饺子包好之后,一排一排的站立在床板上,大的大小的小,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什么样的形状都有。再看看大家的脸上,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就像戏剧脸谱中丑角的山花脸。
大年初一下午3点全连大会餐最少是10个菜,红烧肉和土豆炖牛肉这两道菜是必不可少的。猪身上的头蹄下水内脏等都加工成熟食,在大年初一这顿有意义的晚饭时都摆上了饭桌。这就是全连干部战士一年来的大会餐。
部队上重大的节日是允许喝点洒的,但是一定要限量,更不能酗酒,每个班原则上只给一斤白洒。大家用两个漱口刷牙的缸子代替酒杯,一个班八九个人轮流着喝。部队是有严格纪律规定的,大家也都很自觉的遵守,喝上几口也就开始吃饭了。
就这样,一年一度的春节过去了,一切又恢复到了训练学习的正常秩序。虽然春节放假只有那么短暂的两天,吃饺子会餐也就那么几顿,但它对于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战士们来说,却是十分珍贵的。大家盼望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再次享受团聚会餐和放松的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