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从脂砚斋批语里的蛛丝马迹,破解贾府四春之命运结局

纵横点 2024-06-11 15:25:49

一部《红楼梦》,多少世故人情,一部《红楼梦》,几多兴衰沉浮。书至八十回,戛然而止,历来看客尽觉人生憾事,红楼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这让大家魂牵梦萦的诸多人物,其结局归宿又是如何的呢?但因为原稿的丢失,这些谜案可能还将一直延续下去,而这也正是红学的魅力之所在。

虽然,很多红楼谜案并没有被破解,或者说所被考证出来的一些结论并没有被公认,但探究这些谜案的方式和方法倒还是有的。比如,我们通过原著第五回里太虚幻境里对于裙钗的谶图、判词以及判曲,还是能够窥测一些主要人物的结局端倪,而通过灯谜诗以及后来各诗社的诸多诗文也可以获得一些探寻未解之谜的材料,再比如“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大家掣花签也是作者给读者以书中主要人物命运结局的暗示。

甚至,原著里惯用的“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写法,也将主要人物的归宿于前文之中就已埋下伏笔,相信第一回的《好了歌注》也是某种预言,而不只是劝勉。当然,红学研究者以及红迷朋友们更多的还是通过脂批来破解诸多红楼谜案,脂砚斋、畸笏叟、芹斋、松溪等人在批评原著的时候,还是逗漏了不少有关八十回原稿里的内容。

那么,贾家的四位公府小姐,都以美好之春而命名的这四位姑娘,其命运结局从脂批来看都是怎样的呢,“元迎探惜”的谐音为“原应叹息”,这本就寄托了作者对于红颜薄命的伤痛和惋惜,这美好事物的被破坏,伤春悲秋之下,又蕴藏着原作者怎样的精神意识之表达呢?

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三小姐乃政老爹之庶出,名探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春。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

应该说,在脂批里对于贾府四姝的命运结局还是给出了不少之线索的,而贾府四位公府姑娘的结局是各不相同的,也很有代表性,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鲜明之证。

贾元春之死很可能导致了贾府的最终败落

贾元春在贾府四姝里的出场是最少的,但是她的命运结局又跟贾府的整体兴衰有着很大的关系,甚至决定了贾府家族命运的走势,因此她的归宿之谜是特别值得去破解的。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在脂批里关于元春有这样一条批语,“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这是在庚辰本的第二十二回之下,这一回里贾元春组织宝玉和众位兄弟姐妹制谜和猜谜,而她自己的那首灯谜,在父亲贾政的眼里是非常不吉利的,这也是“悲谶语”的又来。“回首相看已化灰”一句明确指出了贾元春红颜薄命的悲剧属性,此中悲惨,通过“化灰”就能看出,是魂飞魄散,是灰飞烟灭,这是一种彻底的被毁灭,若非遭到了根本性的打击,怎会如此呢?

毫无疑问,贾元春在八十回后会死去,很可能还会遭遇失宠,第五回有关元春的判词里有“虎兕相逢大梦归”一句,虎和兕都是一种猛兽,二者相遇,必然会有一番激烈的争斗,而这也很可能预示着在八十回后有两股势力的博弈,而贾府是失败的一方,而因为这种失败,元春或被赐死,或致病而死,“大梦归”说得何其明白,一场虚华之梦,而入归途矣。

元春自制灯谜的谜底是爆竹,也正象征了她的命运如同爆竹一般,她的人生曲线也像划过天际的烟花一样,虽然耀眼夺目,但如昙花一现,极其短暂,虽然声势会有一时间的浩大,但终归化为灰烬,而且虽然元春可能有让宵小之辈敬畏的品性和作为,但终究没有力挽狂澜,帮助到大厦将倾的贾府,贾府的败落是不可避免的,而元春之死很可能让贾府丧失最后一道护身符。

贾迎春无疑是被中山狼孙绍祖吞噬而死

贾迎春的最终结局是被中山狼孙绍祖迫害而死,这是没有争议的,“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说得很明确,贾迎春嫁给孙绍祖一年,她便香消玉殒了。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贾政道:“是算盘。”迎春笑道:“是。”

同样在原著的第二十二回的脂批之中,庚辰本、甲辰本都有批注“此迎春一生遭际,惜不得其夫何”,这里说的是迎春的一生遭遇会像算盘一样,杂乱如麻,难以理清,而她也被算计,命运被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受尽摆布,而没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其实迎春由父亲贾赦做主,以所谓还债的由头嫁给了孙绍祖,这也注定了她的悲情命运。

所谓“误嫁中山狼”,但这所谓的误又怎能避免,贾母料定贾赦不听,贾政和王夫人夫妇又无法代替迎春父亲贾赦做主,迎春被当做筹码来交易,实在是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而有关迎春的曲词,其名《喜冤家》,也说明迎春和孙绍祖乃一对冤家,婚姻不可能幸福,而不幸的原生家庭所决定迎春的也是不美满的婚姻。

贾探春远嫁,贾府败落之际若在可挽狂澜

贾探春的结局是远嫁而去,这也是没有争议的红学论断,但到底是和亲而去,还是父母所命,便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了,总之放风筝一回里,探春的风筝被一个凤凰风筝所追随,而后两人的风筝又被大工喜字风筝缠绕,断线而去,这写得真是巧妙,这说明了探春的远嫁如同断线风筝一样,没了家族的依靠与牵引。

探春虽然远嫁但所嫁之人一定是非常尊贵的,从凤凰风筝与探春风筝纠缠就可见一斑,凤凰的象征是非常祥瑞的,也说明了探春夫婿的尊贵,二者被喜字风筝所挟,既说明了难解的姻缘,也含蓄写出了这段婚姻可能并非出自探春本意,她可能是为了完成某种使命,远嫁海外,是不得已而为之。

同样在庚辰本的第二十二回,脂批也有这样一句批语:“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这里的信息量其实很大,其一,贾探春的结局是远嫁他方,所谓远适也;其二,充分肯定了贾探春超凡的个人能力,认为她不远嫁,能够在贾府操持,贾府可能不会这样一败涂地,至少不至于让子孙后代落魄到尘埃之中;其三,包括批书人在内的红楼创作者都对探春的远嫁抱有深深的遗憾,对于家族败落有难以名状的悲戚之感。

探春是作者十分着力塑造的一位裙钗,也是读者们相当喜欢的一位,她鲜明的个性和睿智的作为给人留下的是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探春理家一回更是将她的个人能力和超凡之思给刻画得淋漓尽致,她的命运归宿虽然是远嫁,但在诸多薄命女儿的集体之中,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宝钗又掷了一个十六点,数到探春,探春笑道:“我还不知得个什么呢。”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掷在地下,红了脸,笑道:“这东西不好,不该行这令。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众人不解,袭人等忙拾了起来,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

探春所嫁之人,至少是位王子,在群芳开夜宴一回之中,探春的花签是杏花,所谓“日边红杏倚云栽”,其签的注解里有“得此签者,必得贵婿”之言,大家当时都在起哄,说“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这很可能预示了探春嫁给了某位王子,而且很可能是海外之国的王子,探春出嫁是清明时节,第五回画页之上掩面而泣的女子坐的是大船,也暗示了探春所嫁之处乃是海外的事实,而且根据脂批还可以推断探春的出嫁应该在贾府败落之前。

贾惜春遁入空门,或许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在庚辰本第二十二回有关惜春佛前海灯的灯谜之下,有“此惜春为尼之谶也”的批语,说明了惜春出家也是牢不可破的事实,而这一点历来也没人怀疑,佛前海灯这种很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就是惜春八十回后出家的明证。

其实,在周瑞家的送宫花一回里,作者就对惜春的归宿做了伏笔之写,周瑞家的到惜春处碰到了她跟小尼姑智能儿在玩耍,言语之中,惜春充满了对出家为尼的某种向往,当然,她最后如愿出世,但是怎样的机缘巧合之下,惜春出的家,这个尚需考证。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脂批都指出了“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宁不悲夫”,表达了一种嗟叹和无奈,相信惜春的这种归宿也跟贾府的败落有很大关系。在迎春、探春出嫁以后,贾府四位小姐只剩下最小的惜春,惜春本就孤介,入画因抄检大观园的一点小失误,便被她寻到去处,坚决不留,二几位姐姐的命运归宿也势必对她造成了很大的触动,因此早就有出家之思的她,选择遁入空门便是顺理成章了。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是贾惜春的判词,“勘破三春”到底是指的元春、迎春、探春的三春,还是三个年头之类的时间概念我们暂且不论,但这“勘破”二字,本就佛家之语,很可能是贾惜春自己感悟到家族的行将就木,在明哲保身之的考虑之下,她以“缁衣”去改变之前自己作为贵小姐的装扮,难怪作者都要扼腕叹息,绣户侯门之女竟然落得个青灯古佛下的孤寂结局。

可以说,脂砚斋的批语对于破解红楼的牛诸多谜案确实有着明灯般的作用,而根据脂批里对于贾府“原应叹息”的四位小姐的批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八十回后,贾府败落是怎样的惊心动魄,而作为个体,贾府四位小姐如落叶浮萍一般,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能作为筹码,乃至于被牺牲,这也是红楼女儿难以走出的悲剧之困。

作者秉承着一种大慈悲和大悲悯,以家族兴衰的历史,映射的是整个社会的画卷,反映的是人性,凸显的是心性,见微知著,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沉浮之际遇,诉说着更加深邃的内涵,悲剧是把美好的事情毁灭给人看,留给世间的是摄人心魄和令人动容的瞬间与经历,反人深省,意蕴绵长,而正因为这悲剧之美,更加彰显了《红楼梦》的伟大,一曲幽梦,万般人生……

“红楼情未了,石头传奇长”,纵横点红楼系列原创文章,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创作不易,敬请尊重,未经允许,请勿在其他平台发布本文!

红楼梦173

红楼梦 · 目录

上一篇红楼梦:“意淫”羞于启齿,竟成宝玉可贵天性,曹公为何创此概念?下一篇红楼梦:人名成谶,谐音巧妙,红楼的龙套都是作者有意设定

1 阅读:25

纵横点

简介:人文历史寻迹,古典名著解读,影视传奇回味,尽在纵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