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咸阳|咸阳老百姓75年来出行的“天涯咫尺”

海文遇见 2024-11-01 13:39:36
让脚步说话告诉你咸阳老百姓75年来出行的“天涯咫尺”

75年来,咸阳老百姓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的难得出远门,到如今的说走就走,从走路赶脚到高铁飞机……这些转变不仅记录了时代的进步,更映射出生活的日益美好。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出行基本靠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人们的出行方式极为有限,步行是最常见的方式,对于远距离的出行,则依赖于简陋的马车或驴车。据老一辈咸阳人回忆,当时从咸阳城到周边乡镇,如礼泉、泾阳等地,往往需要花费数小时甚至一整天的时间,交通不便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和经济发展。除了四时八节近距离走亲访友,多数人很少出远门。特别是北部县,许多农村人一辈子没进过县城,不少小脚女人连集镇都没有去过,许多人都没见过汽车、火车。麦收时节,青年男子成群结队到泾阳、三原、咸阳一带赶场收割麦子,当“麦客”一个多月时间,算是出趟远门。走省过县经商的人极少。所以,人们把出门、离别看得很重,很少轻易出行。

咸阳市工人文化宫。

那时,自行车是一种稀缺而珍贵的交通工具。一辆自行车售价高昂,是多数家庭难以企及的奢侈品。拥有自行车,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代表着身份与地位。老式28型自行车,以其坚固耐用、载重能力强,深受人们喜爱,也改变了咸阳人的出行方式,提高了出行效率,也承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青春记忆和时代情怀。

七厂十字的公交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公交车自行车基本普及

进入70年代,咸阳市区逐年购置投放公交车,乘坐公交车成为咸阳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但那时,公交车比较少,到1979年底,市区仅有43辆公交运营车辆,线路有限,难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咸阳人都不叫“坐公交”而是喊“挤公交”,有时司机还要下车推人,门才能关得上。车厢里除了说话声,就是售票员喊着:“买票买票,上车的买票!”这一时期,随着自行车的普及,还有了“自行车,真正快,出门就把媳妇带”的顺口溜。在农村,人们进城逛县,走亲访友,自行车前梁后座驮着全家,既省劲又快捷。车型多是28型飞鸽、永久加重自行车。邮递员和做长途贩运的生意人骑的车子后轮车架两边增加了承载货物的架子,最多可载200来斤。改革开放后,咸阳的公共交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公共汽车数量迅速增加,从最初的几十辆发展到后来的上百辆,线路不断扩展,覆盖了城市的主要区域和周边乡镇,极大地方便市区人民的出行。据《咸阳市志》记载,到1990年市区有公交运营线路13条,长度240.2公里,设站点162个,营运车辆115辆。自行车成为家庭必备的出行工具,尤其在城里,上班一族骑着色彩斑斓的自行车在街道上穿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982年,咸阳人民路上的车。

20世纪90年代

出行方式逐步多样化

9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咸阳市及周边农村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摩托车、小型拖拉机、三轮摩托和农用汽车等交通工具开始进入农户家庭。短途出行时,人们倾向于骑摩托车或自行车,这两种交通工具既灵活又便捷;而出远门时,他们可以选择机动车、长途汽车或火车,这些交通方式提供了更为快速和舒适的出行体验。据《咸阳市志(1991-2010)》记载,到2000年,咸阳市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67辆、摩托车9辆。这一时期,咸阳市区内还出现了出租车的身影。市出租汽车公司在电影院广场和火车站设立调度室,采取电话预约与乘客直接要车相结合的办法,以电话预约为主,虽然数量不多,但标志着城市公共交通正逐步向现代化、多样化发展。

20世纪90年代,咸阳街头行驶的车辆。

90年代中后期,随着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联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客车在城乡间穿梭,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务工经商,都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这一时期,青年人的流动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每年春节过后,大量青年人怀揣着梦想和希望,走出家门,踏上到外地打工的旅程。他们或前往城市,或远赴他乡,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这种大规模的青年流动,不仅促进了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也为青年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1世纪

出行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

进入21世纪后,咸阳地区及周边乡村的交通出行方式再次迎来了新的变革与升级。农用机动三轮车在乡村地区逐渐普及,成为人们走亲戚、短途出行的主要选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轿车和面包车也开始进入城镇普通家庭,进一步提升了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各级政府积极实施“村村通”工程,使得水泥公路基本覆盖了所有村庄,村与村之间开通了区间班车,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日常出行。

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自行车也经历了显著的演变。传统的28加重型自行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轻巧便捷的24、22、20型号自行车,甚至更小的折叠自行车也应运而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电动摩托车逐渐替代了燃油摩托车,在城乡地区广泛普及,成为了一种环保且经济的出行方式。

伴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驴友们开始骑着变速的山地自行车或时速20—30千米的赛车外出旅游,这种出行方式既环保又能锻炼身体,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学生们也普遍选择骑自行车上学,有的家庭甚至同时拥有多辆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以满足不同成员的出行需求。

小轿车在城乡家庭中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已不再是稀罕之物。到2010年,咸阳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8辆。城市居民家庭自驾出行的趋势日益明显,人们更加享受自由、舒适的出行体验。而共享单车的出现,则为短途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选择,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如今,在咸阳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骑着共享单车穿梭的人群,成为了一道新的亮丽风景。

新时代

出行方式实现现代化

随着高铁、地铁的入驻,咸阳人的出行方式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高铁的快速发展使得咸阳与周边省市的联系更加紧密,无论是商务出差还是旅游观光,都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同时,地铁的开通更是为市民提供了极大的出行便利,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这一时期,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家庭用车的主流。出远门坐高铁、乘飞机成为常态,走亲访友开自家车司空见惯。

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咸阳人民在出行方面的巨大变化,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从之前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火车,到如今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从长时间等候只为搭上一辆长途车,到如今手机一点就能叫到的网约车。以前短途出行骑上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让人刮目相看,如今,开着私家车跑遍大江南北已不是什么稀罕事。75年咸阳人出行工具的多样化、出行方式的变迁史,勾勒出老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本文转载自 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0 阅读:83

海文遇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