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味儿最浓的,不是城市不是农村,而是县城

村口小酒馆 2024-01-28 09:24:27

城市的年味儿,靠的是商家促销。农村的年味儿,倚的是老人坐堂。

当商场门店冷清,人们不舍得花钱时,城市的年味儿大打折扣。许多朋友应该深有感触,亦有感慨:直到临近小年的现在,居住的城市好似对年毫无动静。

农村的老人,指的是能聚起大家族的祖辈儿。他们在时,一大家子无论身处天南海北,总有个回家的愿望。当他们离开后,除非有如父的大哥,知情理的大嫂张罗,否则,再难提起回村过年的兴致。

县城的年味儿,恰在城乡之间。尤其是小县城,人们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真正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这些年村子里的年轻人进城,其实去的最多的不是大城市,而是小县城。这里生活成本较低,有一定的工作机会,孩子的教育水平比之农村有大幅度的提高,基本的医疗也能够保障。

处于人情社会的县城,经常被人们所诟病。但就年味儿一说上,它确是沾了“人情”二字的光。有在县城生活过的朋友能够体会,在此处的人们,依旧处于松散的抱团取暖阶段,人们的热络,可在生活中获得许许多多的便利。

临近过年,县城的大街小巷各式年摊依次摆开。在两棵树间拉根绳子,挂的红火热闹的是卖春联福字的;在店门口铺展开来的是卖干果炒货的;屋子里亮亮堂堂,屋子外摞一堆纸箱子的是卖水果的。至于卖蔬菜的菜铺子、搭着塑料布帐篷的菜摊子,更是人来人往。

能够在县城谋生的人,压力比较小,生命的活力仍在。以我老家所在的坝上小县城为例,这里的人们过年时喜欢在阳台、窗前挂彩灯。心灵手巧的,把彩灯编成好看的造型,手脚笨拙的,以数量来增加彩灯的光彩。

一般人家,彩灯自小年开启,家有孩子的或者心急的,早早便把夜晚点缀。在寒风料峭的冬季,你进入县城,万物的萧索在一闪一闪的光亮中被抵消殆尽,给“节”这个字,添了一笔灵动。

县城的年节聚会,是自年前开始的。在外游子陆续归家,每个人的回来,都是一场欢聚的理由。关系亲密的同学朋友,小酒馆围着火炉暖气喝一盅,甭管多晚,老板不催促不着急,就像他守着的这个小店,几十年如一日。

亲戚聚会,选择中高档饭馆。现成的高档饭馆也没多贵,主打一个实在。要知道,在县城里做买卖,哪怕是表面的实在你也必须做到,否则坚持不下去。大大小小的饭馆人满为患,你不提前订桌,很难有位子。

县城里的年夜饭人们多选择在家吃。就算没有祖辈儿人在,叔伯兄弟也会不由自主地凑在一起,过年嘛,人多才热闹。

县城,从不拒绝热闹。

县城里的商家过年最火的是理发店。女士们都要烫个时兴的发型,理发店从天刚亮便有人预约,营业直到晚间。男人们,还有着不出正月不剃头的传统观念,大男人小男孩全都集中在年底的那几天剪一次头,搞的理发师的电推子不停的上油。县里面的理发店没有托尼,是各种“小”。小张小李小陈,要的是个邻家的感觉。

县城老街区的道路狭窄,商铺集中,人稍多便显得拥堵。此情此景不似城市商业那般分散,生生把年味儿都散去了。

现在有个奇怪的现象,城市的人不舍得花钱,农村的人还在节省,唯有县城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有闲有钱的人,选择出门旅行过年,略逊一筹的,在家也得买新衣购新物,把自己和家都弄得焕然一新。

也许,县城的年味儿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逐渐凋零,但我们不需要想的那么久远,活在当下,享受生活,与家人团聚,把年过成年,哪怕刻意,也是极好的。

1 阅读: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