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非的定律
编辑|莫非的定律
前言:
最近有关于各个国家的太空工作进展的消息真的很多,其中就有很多关于我们空间站的。
就在前几天,还有外媒“爆料”说称中国正在悄悄进行一项与空间站相关的太空实验。
那这个实验内容是什么呢?有什么影响呢?
信息来源:SPACENEWS-<China quietly tested its first inflatable space module in orbit>
新变动
外媒这次公布的那个信息其实就是中国在轨测试的一项全新技术,充气密封舱实验。
他们觉得这是中国为未来空间站扩展提前布局的一步棋,目的就是在验证新型舱段的实际性能。
报道中还说这项实验以实践十九号卫星为平台,完成了解锁、充气、展开等一系列动作,填补了中国航天的技术空白。
看得出来外媒对此评价确实挺高的,那事实上我们的实验内容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他们说的那个实验,就是我们中国首个充气式柔性密封舱成功完成在轨飞行试验。
这个充气密封舱其实就是航天领域一个亮眼的突破,它的设计并不复杂,核心理念是“折叠小,展开大”。
信息来源:千龙网-《我国首个充气式柔性密封舱完成在轨飞行验证》
发射时,舱体被压缩成一个小体积,入轨后通过充气迅速扩展,瞬间提供更大的内部空间。
这种技术不仅解决了太空中运输空间有限的问题,也为未来的深空探测和空间站扩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通过实践十九号卫星的飞行平台,中国成功完成了这一技术的测试,包括舱体的解锁、充气、展开以及保压等动作。
而且舱体的承压能力、气密性能和温控效果均达到了预期,整个试验很成功。
那这个充气密封舱到底能做什么呢?
其实它的用途还挺多的,它可以用作深空探测中的生活舱,甚至是月球基地的模块。
信息来源:西步交通大学科技在线-《这间“充气房”比你想象的更靠谱 外柔内韧不怕“撞”》
而且它还能用来隔离噪音较大的设备,或者作为储物间存放补给物资,甚至成为一个临时的“垃圾站”,用来集中处理废弃物。
因此它对于太空任务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在努力推进。
这次我们也做出了一次推进,而且突破还不少。
信息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载人充气密封舱飞行试验方案研究》
很多突破
其中充气密封舱最大的突破就是在技术上的突破。
相比于之前传统的体积庞大的舱体结构,充气密封舱则不同,它的核心技术是柔性蒙皮复合材料,能够在发射时紧密折叠,入轨后迅速展开成一个完整的舱体。
虽然看似简单,但是解锁、充气、展开、保压等每一步都是技术的突破,而这些环节中最难攻克的,就是刚柔连接和展开过程中的精密控制。
在这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试验里,充气密封舱在实践十九号卫星的助力下完成了飞行验证。
整个过程不仅验证了承压能力、气密性能、温度调控等核心指标,还展示了材料的耐久性。
这种柔性舱体需要在严酷的太空环境中承受高强度的辐射、剧烈的温差变化以及可能的微小流星体撞击。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填补技术空白!充气式柔性密封舱完成在轨飞行验证》
长得设计思路确实是一次很大的革新,但是它的突破还有很多。
充气密封舱的成功,使中国在柔性舱体技术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新的主动权。
以往在这一领域,国际上已有探索者,比如美国的毕格罗公司,他们的充气式太空舱BEAM曾在国际空间站上测试过,验证了柔性舱体的基本性能。
信息来源:News4LJAX-<NASA successfully inflates new space station room>
但BEAM技术基础源自美国宇航局,商业化路径也更为单一,而中国的充气密封舱技术则完全是自主研发,不仅技术源头可控,未来应用场景的拓展性也更强。
所以这次实验直接增强了中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国际话语权,也算是完成了一次大的突破。
而这样的突破不光是对航天事业,在其他方面也是有很多的好处……
有什么好处
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宇航员在轨生活的时候长期的失重状态、有限的活动空间和高强度的工作任务,都会对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的挑战。
在这上面,充气密封舱的出现直接为改善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空间的增加,传统的刚性舱体空间固定,而充气密封舱的扩展能力,可以让航天员拥有更大的生活和工作区域。
而且充气密封舱还能根据任务需求,用作临时实验舱,也可以为航天员提供紧急避险空间。
这对于之前我们一直在推进的中国空间站由“T”变“十”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十”字结构的升级计划中,扩展舱段需要增加更多的实验舱和接口,而通过充气密封舱,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展出容积更大的实验舱,为更多科学项目提供平台。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未来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将由“T”字型升级为“十”字型》
所有它这次的成功,就是给空间站改建点了“倍速”。
不过除了空间站,对于我们的载人登月的计划也是有不少好处。
中国未来在月球基地的构建中,运输成本始终是最大的瓶颈,每一公斤的物资发射到月球,都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源。
而充气密封舱的折叠式设计,可以提供更大的使用空间,跟之前一艘货运飞船可能只能运输一个金属舱段相比,充气舱的运输数量可能翻倍甚至更多。
载货只是一方面,登月计划中,环境也要考虑,月球表面的环境更加复杂,温差极端且缺乏大气保护。
这种情况柔性舱体在入轨后可以快速展开,并通过多层材料的保护设计,抵御月球环境的恶劣影响,能减少不少麻烦。
再加上充气密封舱成本不算高,之后它适用的频率和范围肯定是不小的。
而它的成功,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大的意义……
意义深刻
充气密封舱的成功首飞,从技术的复杂度到最终的实际验证,这项成果走过了一条扎实且漫长的道路。
但是中国航天能够在首次测试中就实现技术指标的全面达标,这不仅是技术团队经验的体现,也是我国系统工程能力的最佳证明。
回想二十年前,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
到现在充气密封舱的问世又进一步稳固了中国在国际航天技术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从跟跑到领跑,中国航天用一次次的技术突破,向世界证明了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
所以这对我们国家而言,就是一种综合国力的彰显,而且航天技术的突破还带动了多领域的技术进步。
这次充气密封舱使用的新型复合材料,未来可能应用于民用建筑、抗震设备以及其他高科技领域,这些技术的溢出效应,也会不小的影响。
也许有人会问,航天技术的突破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其实航天事业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气密封舱的新型柔性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更轻便、更安全的建筑结构,甚至可能改变我们对传统居住空间的想象。
而且这项技术还可能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相信在未来,我们的密封舱不断地发展,总有一天我们当普通人也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踏上太空旅程。
不过我们除了关注航天上的突破,这背后科研人员的艰辛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们的艰苦奋斗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
在每个人的人生中,艰苦奋斗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把“磨刀石”,我们每一次努力,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步伐,都在为未来铺路。
虽然艰苦奋斗带来的好处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对很多人来说,那种一步步靠自己攀登的踏实感,是任何外在条件无法给予的。
也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在登顶的时候我们才会收获更多的喜悦。所以希望大家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再坚持一下,试着努力努力,万一就成了呢?
最后,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