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晨,诗人灰娃去世,享年九十八岁。她是延安时期最后一位女诗人。
灰娃本名赵翠娥,1927年出生于陕西临潼一个大户人家。大家族解体后,她随父母搬到西安。灰娃12岁到延安,进入“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儿童艺术学园学习,受到思想、文学和艺术的启蒙。1953年灰娃入读北大俄文系,这一时期,她阅读了大量苏俄作品,接触到普希金、莱蒙托夫、契诃夫、托尔斯泰等作家。1960年,经外交官黄华推荐,灰娃到北京编译社工作,翻译外文书。
灰娃写诗是在“文革”时期开始的。在那个年代里,她的第二任丈夫白天因伤病、肺癌,卧床不起。灰娃也患上抑郁症,一边照顾白天,一边忍受精神疾病的折磨。1972年,她拾起往日习惯,在纸片上写写画画,“有时是一句、一词,有时是一个字,或一段话”。后来,她将这些纸片拿给老师张仃看。张仃既震惊又激动,鼓励她说:“这是诗,我们中国人需要这样的诗。”
在诗里,灰娃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同时,诗歌也疗愈了她。她的精神分裂症慢慢痊愈。
灰娃有过三段婚姻,19岁那年和兵团作战参谋武昭峰结婚,1951年武昭峰在抗美援朝中牺牲。1960年代,她与白天结婚。白天过世13年后,灰娃与延安时期的老师张仃结婚,那一年,灰娃59岁,张仃69岁。
因陪张仃四处游走,灰娃的诗风在沉郁的基础上,变得乐观、明亮、大气。
2010年,张仃去世,灰娃深受打击,抑郁症再度袭来。依然是诗歌拯救了她,张仃去世后,她陆续写下30多首诗。诗歌对灰娃来说是很郑重的事。她写诗就是在拿灵魂去和这个世界交流,并从中汲取力量,重获新生。
据《封面新闻》,其亲属透露,灰娃最近一周一直处于弥留状态,偶尔清醒,说她的诗还没写好,不想走。“昨天昏迷的时候,一个朋友说,明天带普希金的诗来,读给她听。奶奶就眼睛微微睁开,嘴角也动了一下,只有那些诗能给她带来那种强悍的生命力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综合整理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