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辈人说,做大夫得看心,心诚了,那开出的方子才管用。
唐代诗人苏拯在《医人》一诗中提到,行医时唯有全神贯注,医术方能尽显其效。过了好多好多年,有个叫曲焕章的医生,真的把这一点做到了最好。
聊起这位先生,光是“云南白药鼻祖”这个称号,远远不能体现他身为大夫的高尚品德。本来他可以靠着那个宝贵的方子,在乱世里混得风生水起、安安稳稳,可谁能想到,他最后的下场竟然是在牢里被害身亡。
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曲焕章为啥不跟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联手,走那条能帮更多人的快车道呢?他到死都坚持要自己动手毁掉那个能防伪的章子,这又是为啥?
只能讲,他这种以悲壮方式离世,恰恰展现了他作为医者那无比专注的仁慈之心。他愿意豁出性命,也要坚守到底,这就是他身为医者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他是个土生土长的江川人,小时候就没了妈,不过幸运的是,他跟着一个嫁到行医世家袁家的姐姐一起过。他脑子灵光,又肯下功夫学,袁家人都很喜欢他,就把祖传的秘方“南极万应丹”传给了他。就这样,他学成了一手治疗伤痛的医术,在当地成了个有名的伤科医生。
拿到“南极万应丹”实属不易,但对曲焕章来说,这只是他医术之路的开端。
靠着自己多年来锻炼出来的理解力和眼光,从他独自开诊所给人看病起,他就一门心思扑在草药的辨别和药方的研究上。为了学到更多治疗伤口的方法,他还特地拜了很多有名的医生为师。
到了1902年那会儿,曲焕章走遍了滇南的大山小河,终于研究出了一种特别管用的疗伤药。他给这药起了个名叫“万应百宝丹”,不过因为药粉是白色的,大家伙儿都爱叫它“白药”。
说白了就是“好东西总会被人知道”,在那个战乱的岁月里,能治病救命的药膏简直就是宝贝,曲焕章靠着他的“白药”成了当地军阀们的红人。这事儿得从他救活了滇南那个大名鼎鼎的匪首吴学显说起,后来他又治好了唐继尧的秘书长白小松,这下子,他的名字在军界里可算是响当当的了。
尽管唐继尧在1927年因政变丢了权力,曲焕章的日子却照过不误。到了1935年,多亏了龙云的帮忙,他还见到了蒋介石,并且送出了500瓶“三升百宝丹”,这一举动让他一下子出了大名。
曲焕章正值事业红火时,但他一直没忘自己治病救人的初衷。后来,他琢磨出了“一种药变成三丹一子”的新配方,这让百宝丹这个产品和它的疗效都更上一层楼,他的医药事业也因此冲上了顶峰。
1937年9月份,滇军的第60军动身前往抗日战场,去参与台儿庄那场大战。出发之前,曲焕章慷慨解囊,给60军的士兵们免费送去了三万瓶“百宝丹”。有了这药的助力,滇军战士们打仗时格外勇猛,一战之后就声名远扬了。同时,这也让人们再次见识到了“白药”的神奇威力。
民间大夫那份浓浓的爱国情真是让人动容,可没想到,有些人被利益蒙了心,就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1938年6月份,国民党的大官,也是最高法院的头儿焦易堂,把曲焕章叫到了重庆。他说想一起开个叫中华制药的厂,但条件是得把曲焕章的百宝丹秘方交出来。曲焕章一听,立马就说不行,结果就被他们给关起来了。
其实,中华制药厂是被“四大家族”操控的。曲焕章之所以坚决不答应,并不是因为他自私,而是因为他不想让那些本该造福百姓的好药,被有权有势的人拿去谋取私利。
在去重庆的路上,他早就有了防备,把配方交给了老婆缪兰英藏着,自己呢,就带了个特制的防伪章子。这个章子,可是他花了好多年心思,专门为了对付那些假药而做的。
夏天最热那会儿,重庆热得让人受不了。58岁的曲焕章在牢里头,态度不软也不硬。跟那些有权有势的军阀周旋了这么多年,他早就把那些人的真面目看透了。心想,就算自己死也不交出那药方,那帮没原则、没良心的家伙也很有可能会动脑筋做假“白药”来捞钱。
心情悲愤到了极点,曲焕章身体越来越差,后来又得了痢疾,命悬一线。就算是这样,国民政府还是不肯放人。一直拖到了1938年8月中旬,曲焕章眼看自己快不行了,干脆自己动手把防伪印章给砸了。没过几天,他就在牢里含冤而死。
这位有名的医生就这么走了,因为那时候的国民政府太不中用,经济不行,社会也乱得很。曲家的人就算再怎么努力,药房的生意还是撑不下去了。最让人难过的是,曲焕章活着的时候就一直怕假药会到处都是,结果真的这样,让真正的百宝丹也受了连累。
幸运的是,新中国一成立,那些苦难的日子就彻底翻篇了。
1955年,缪兰英把药方交给了国家。这个原本叫百宝丹的配方,不仅成了国家机密,还被重新命名为“云南白药”。之后,它开始大规模生产,曲焕章医生希望药物能广泛惠及大众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
曲焕章,不图名利,一心想造好药。他宁肯豁出性命,也要守护药方。在名利场里周旋,只为救更多人的命。“白药”就是他用来救人的宝贝,为了它,他连命都可以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