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来水厂被外资掌控”、“日本收购我国29家自来水厂”,到底是谣言还是确有其事?
墨西哥早已经领教了水资源被外国资本掌控的深刻教训,那么我国水资源是否真的有网上说得那么严重,我们又是否如同墨西哥一样会因此受到外国钳制呢?
“要水源,不要美元”据新华社报道,目前约有3500万墨西哥人生活在极度缺水的环境中,约4300万人面临供水不足,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更有约6%的人口未通饮用水,就连首都墨西哥城也的居民都要用毛驴驮着水箱到远处去取水。
面对全国性的缺水问题,墨西哥人义愤填膺地开展了不少游行示威运动,喊出了“要水源不要美元”“美国资本滚出去”等极具民族主义的口号。
那么,美国究竟是如何掌控墨西哥水资源的,为何会受到墨西哥人如此仇视呢?
首先,从两国的地形和水文特征来看,墨西哥就处于不利地位。
北美洲的很多大河都出自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山脉,大部分上游都在美国境内,而下游则在墨西哥,这就导致墨西哥的水资源很容易被美国掌控。
实际上在1821年的时候,墨西哥还掌控着科罗拉多山脉和发源于此的科罗拉多河,直到美墨战争后,美国抢占了墨西哥北部的水源地,从此两国的国运发生了逆转。
到了19世纪末的时候,两国就因水源产生了大量纠纷,并开始通过协议来达成水资源配比的公平。
但多数时候,处于河流下游的墨西哥都要签订不平等条约,比如1944年就规定墨西哥须每五年向美国输送北布拉沃河(美称“格兰德河”)干流三分之一的水资源。
没办法,谁叫美国的实力强大,水源还在美国境内呢?墨西哥也只好妥协了。
然而,随着美国人口从战后的1.5亿人增加到现如今的3亿多人,其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需求大幅上涨,而美国人本身就是资源浪费很大的国家,这就导致它要瓜分更多的水资源才能让自己过得更舒服。
于是,美国从50年代开始在科罗拉多河上游大量修建了水库用于拦截水资源。
这使得从1998年到2014年间,美国几乎没有让母亲河的一滴水流进墨西哥。
而近些年来,美国也仅仅是放开了一点口子,允许每年将1%的河水注入下游。
可以说,在水资源分配上,墨西哥在历史上欠下了沉重的“债务”。
不仅如此,美国在科罗拉多河上建立起了10个大型引水和农业灌溉工程。
这使得墨西哥境内的科罗拉多河段土地盐碱化日趋严重,含盐量在国境线处从年平均800毫克/升猛增至1500毫克/升,致使墨西哥灌区的农作物枯死。
据估计,科罗拉多河水的含盐量每增长1毫克/升,每年所引起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为10.8万美元。
而除了掌控墨西哥的母亲河以外,美国大量的工业企业和食品企业也纷纷到墨西哥建厂,以增加工作岗位和拉动经济增长为由,向墨西哥政府索要用水特别许可权。
像可口可乐、百事、雀巢、金佰利等都有大量廉价自来水供应,而民众却连水都喝不起,只能喝可乐。
美国则利用墨西哥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和水资源大量生产可口可乐销往世界。
正因如此,2020年9月,墨西哥北部民用水紧缺,导致多地发生了激烈的警民冲突。
墨西哥在自身缺水的情况下,仍然在偿还欠美国的“水债”,但在2020~2025年的债务目前仅达到了既定目标的约40%,估计很可能是还不完了。
我国外资水务公司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没有水资源就无法保证生活用水,更别谈发展农业和工业了。
1963年香港因为缺水陷入危机,如果没有国家帮助打通东江水渠,何谈后来的亚洲四小龙和国际化大都市?
对于国家而言同样如此,墨西哥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南北水资源分配不均,南方地表径流量达到了71%,北方只有29%。
我国的南北差异则更加巨大,南方拥有80%的地表水,而北方仅有20%。
幸亏我国拥有对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的自主权,又具有远见地修建了大量水库,以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还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南北水资源互通与经济共同发展。
因此,在我国的水资源危机似乎只剩下了外资水务垄断这一条潜在威胁。
2000年左右,为了顺应工业化、城市化趋势,迎合世贸组织,加入世界贸易行列,我国开始放开了国内水务公司和自来水的股份,通过中外合资,吸引了大量西方水务公司来华投资。
所以法国、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资本纷纷涌入,通过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与我国的供水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比如世界知名的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曾在2002年用15.2亿拿下了上海自来水浦东公司50%的股权,而当时估值的才7.6亿元,外资居然用了2倍的价格入主中国市场。
后来到了2007年,公司又以21.8亿的天价收购了天津市北水业有限公司49%的股份。
随后是以超过正常股价6倍的17.1亿美元,收购了兰州供水集团45%的股份。
这些无不彰显了外资对我国自来水市场的渴望,更宣示着当时中外合资的普遍。
直到2014年,兰州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被发现存在水苯超标的问题,许多家庭的水龙头里都出现了油污水或者黄色水源。
据调查发现,含油污水主要来自于很久以前的石化开采爆炸事故,致使渣油泄露渗入地下一直未被清理。
直接原因则是,因为监管检查不力或节省成本,水务公司3号、4号自流沟超期服役,沟体的防渗材料已经出现裂痕和缝隙还未更换,导致渣油渗入了自来水管。
这起事件无疑让不少国人感到了外资掌控自来水务的危机,尽管我国的多数自来水厂都是国资控股,但是这样的担忧却始终无法消除。
即便是中外合资企业,国资也占据着50%以上的股份,但这似乎依然不足以让很多人安心。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水务公司的相关业务已经有了更多外资参与。
根据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约1.4万家城市供水企业,其中约有2000家有外资参与,大概管控着7000万人的水资源供应。
如今,互联网上到处充斥着相关的担忧,由此也产生了不少谣言,比如“日本控制我国29家水厂”就属于不实言论,根本找不到官报道和出处。
事实上,日本水务同样存在外包问题,而法国威立雅公司就是其最大的外资承包商。
警惕国资变外资尽管我国的水务公司大多数还是以国资控股为主,并不担心水资源被外资全面把控。
但有些担忧未必就是杞人忧天,因为外资控股的中国水务公司已经出现了。
据《国际金融报》旗下IPO日报再2022年的报道,一家名叫江苏联合水务科技的有限公司,虽然做的是国内的自来水业务,但其实际控股人一家全都是澳大利亚人。
在深入调查后发现,江苏联合水务以前刚刚成立的时候还是一家国资控股公司。
当时是在2004年7月,由江苏宿迁银控出资5%,上海宁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资95%,设立了宿迁水务公司,这两家投资公司都是国企。
2007年4月,公司以2400万元转让给联合水务亚洲公司,变成了外商独资公司。
因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俞伟景、晋琰夫妇以及其子俞世晋。
这一家三口坐拥联合水务亚洲,而联合水务亚洲又持有江苏水务74.21%的股份。
三人目前是澳大利亚国籍,江苏宿迁联合水务也是外资公司。
而且,这家联合水务公司不仅收购了宿迁水务,在国内9个省16个城市都有分公司,在国内共计拥有26个运营公司,如三门峡、咸宁、桐乡和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托克托工业园等地。
而在亚洲其他地方,联合水务仅有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1个供水运营公司。
虽说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一直在国内,而且也没有出现安全隐患和水污染事故,但外商独资的信号还是不免引发不少人的担忧和愤慨:为什么国资企业会变成外商独资?
这个问题或许还要追溯到1997年的政策,即让国有中小企业通过破产、拍卖、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改革形式,实现国有产权的“民营化”。
当初,之所以要将部分国企变成民营企业,无非是因为市场上全是国企的话缺乏竞争,于是就要引入外资和私企,通过“鲇鱼效应”提升市场经济的活力。
总体来看,我国仍然在遵循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
应该说,现有的国内水务市场还是一个健康的状态,并不存在像墨西哥那种严重的状况,国资控股的水务公司依然占据大部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