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一个太英雄太悲情的名字

雅旋聊影剧综 2023-09-05 13:20:01

本文作者:川美眉

冲着诺兰的名气,去看了《奥本海默》,说实话我被震撼到了。这部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传记片,虽然不那么“诺兰式”,但还是有那么多诺兰风格。着重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情感认同的叙事方式让人想起《敦刻尔克》;密集的对白与台词,时不时有些厌烦,但细思极恐,甚至脊背如芒在刺。

我看到一篇影评说“看完我想淋雨回家”,我的眼泪快要流出来了,为这位二十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他成功制造出了原子弹,终结了日本人在二战的疯狂厮杀。但是两枚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相继的爆炸,带来的是二十万平民的伤亡,奥本海默(基里安·墨菲饰)很忧伤,他看着蘑菇云的腾空升飞,他想起了《薄伽梵谭》中的一句话:“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他很纠结,他领导了曼哈顿计划,为美国政府研发原子弹,是要去对付希特勒纳粹的,可当原子弹爆炸成功,希特勒已经投降。杜鲁门政府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岛,投放了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法西斯投降了。奥本对杜鲁门说“我两手沾满了鲜血”,总统很不高兴,对他的国务卿说,我再也不想见到这个爱哭鬼。

真是讽刺,科学家永远不懂政客的心理,政客也不屑科学家的内心世界。

通过观摩诺兰这部《奥本海默》,我的心情很沉重,我既对“原子弹之父”充满了崇尚、膜拜的心理,觉得他是那个时代的大英雄;又对他后来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和心疼。电影的后半段,绝对是对这位天才科学家的冒犯和诬陷,尽管有100多位科学家为他申辩,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们就是想找个借口,让他不能接触原子核物理,说他亲共,有间谍嫌疑,剥夺了他的安全许可,一场再明显不过的羞辱。

关于奥本海默,我也是观摩完电影才有了初步了解,我查了一些资料,原来大导演诺兰是在2005年出版的《美国普罗米修斯: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胜与悲》传记中得到的灵感。这部721页的普利策传记奖获奖作品,不仅以极致细节重现了奥本海默的非凡一生,尤其详细记录了从曼哈顿计划到安全听证会,他所经历的波诡云谲的美国政治科学之争,也开启了为之平反的漫漫长路。

1904年4月22日,小奥出生在美国的一个犹太移民家庭,父亲朱利叶斯,为人精明能干。他不懂英文,没有分文投资。但是,只在服装公司干了几年后,便被公认为全纽约最懂布料的内行之一,由此起家。到30岁时朱利叶斯完全靠自学,已经熟练掌握英语,可见小奥的父亲智商在线。

奥本12岁时无比钟情搜罗矿石,和当地的地质学家通信,而他的父亲非常支持儿子的爱好,创造机会让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天性发展。

奥本的母亲是一位画家,她是一位温柔、精致、苗条,高挑、长着好看的蓝眼睛的姑娘,她举止端庄优雅,优秀坚毅,她的艺术家的气质和蓝眼睛的颜值也遗传给了奥本海默。

奥本的兴趣发展受到了父亲的鼓励,性格随母亲坚忍而倔强,骄傲而坚定。

1922年19岁的奥本出落得俊朗又聪慧,他拿到了哈佛的奖励,他选择了伽利略的早期著作,他爱读书,他没要钱。他博览全书,还尝试写小说和诗。他还没确立自己的第一志向,先选择了化学,后来又转向物理,他去到英国剑桥大学,准备专攻物理。

可剑桥是欧洲实验物理学中心,偏偏他的动手能力不行,导师不满意他,他自己也很迷茫。他甚至在一只青苹果里注射了氰化钾,差点毒死导师。电影里有这个镜头,他一觉睡醒意识到这是罪恶的行为,他奔到实验室,抢下了那只注射过剧毒药物的青苹果,不然两条人命。

1936年奥本海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职物理学教授,他在量子力学、核物理等理论方面都有相当多的研究与贡献。二战爆发后,他被选中参加“曼哈顿计划”并担任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主任,负责核武器设计和研发。

1945年7月16日,美国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这是奥本海默领导下的实验室的伟大成就。电影里我们看到,奥本在试爆前的重压下忙碌着,爆炸成功后的喜悦中参杂着纠结。他被世界公认为“原子弹之父”,布鲁门总统亲自接见了他。他却从一个科学家良知想到,这个核武器对人类的杀伤力是前所未有的,他极力推动限制核武器的竞赛,并反对再研制氢弹的计划。

随着“曼哈顿计划”的部分被揭秘,奥本海默一度被称为美国乃至世界级英雄科学家。很多人将奥本海默与爱因斯坦相提并论,那段时间,绝对是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

四年后的1949年8月29日,苏联成功试爆原子弹,美国政府怀疑是奥本作了间谍,因为他年轻时亲近美共,他的前情人琼,和弟弟弗兰克夫妇以及现任妻子凯蒂都加入了美共。于是在1953年底有了那封信,他们启动将奥本赶出核物理圈子的行动。

电影里呈现的彩色和黑白的场景,为故事的两条主线的交错并行。彩色线是奥本海默视角,讲述了他成长求学、情感波澜和进入曼哈顿计划的经历;黑白线是大反派刘易斯·斯特劳斯(小罗伯特·唐尼饰)视角,讲述了斯特劳斯与奥本海默的相遇、亲近、合作、背离以及猜忌与迫害。

1954年4月,令奥本海默惊慌和害怕的政治风暴来了,在四周时间里,他经历了反复审问和精神折磨。包括那位和他并肩作战研发原子弹的科学家爱德华·泰勒(本·萨弗迪饰)也对他做了不友好的陈述,这对奥本的打击是深重的。他告诉妻子凯蒂“不要把床单收回去”。他明白了自己的命运,也理解了爱因斯坦(汤姆·康蒂饰)曾经给他的忠告。他默默的接受命运的审判,在迫害与冤屈中郁郁寡欢。

他的两段情史也被人拿来诟病,一是和前情人琼·塔特洛克(弗罗伦斯·珀饰),他俩在一起三年,他曾经两次求婚都被对方拒绝了;他后来遇上了婚内的凯蒂(艾米莉·布朗特饰),后者很快怀了他的孩子,他等凯蒂离婚他们就组成了家庭,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合作关系。

凯蒂很任性不那么贤惠,但是对他始终不离不弃。甚至他去见已经分手的老情人还留宿了一夜,凯蒂也只是咬牙切齿地骂了他,而没有抛弃他,还为他受到政客们的打压愤愤不平。电影有几个片段讲述了他和这两位女人的关系,他对琼还有爱意,对她的自杀痛不欲生;对妻子,他很包容,他重情重义,他是传说中的好男人。只是,做为天才科学家,他太天真,他对于家庭生活的一地鸡毛几乎束手无策了。

1963年,他被约翰·F·肯尼迪总统授予恩里克·费米奖,以示民主党政府对他的某种弥补,这一奖项在肯尼迪突然遇刺身亡后由继任的林登·约翰逊总统为他颁出。接过奖章,他对约翰逊说:“总统先生,我想,您在今天颁出这个奖项可能是需要一些仁慈与勇气的。”他的晚年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和美属维尔京群岛圣约翰岛的吉布尼海滩之间度过,由于常年吸烟,他患上了喉癌,声音从含混不清变成难以理解,在缄默中进入昏迷,最终在家过世。年仅63岁。

唉,一代天才科学家,对国家做出了那么巨大贡献的人,就这样在人生走向了巅峰之后极速下坠,落到了地狱里。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他爱着一个不爱他的女人-美国政府”,真是一针见血!

与其说奥本海默开启了人类的核时代,不如说他开启了反核运动的先河。这个麦卡锡主义下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终其一生背负着核时代科学家道德责任的重担,以及随之而来政治迫害的枷锁。

奥本海默有一段名言“我最欣赏的人就是那种在许多事情上都拥有极端出众的能力但仍然面带泪痕的人”。这何尝不是奥本一生的自我践行,这个科学家太天真 ,太英雄,也太悲情了。

感谢诺兰,编剧并拍出了这部鸿篇巨制,纪念上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原子弹之父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和悲情的结局,让我们沉思……

#上头条看懂奥本海默#

0 阅读:0
雅旋聊影剧综

雅旋聊影剧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