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药,这事儿在地球村里并不新鲜。从古代的宗教仪式到现代的娱乐消遣,人类总能找到各种理由让自己“飘”起来。
但有些“上头”的方式,却让人匪夷所思,比如舔蟾蜍。这听起来像是都市怪谈里的情节,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美国,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信息来源:山西晚报 2022-11-16 21:41 【美国人热衷舔蟾蜍!什么操作?】
那么美国人为啥会有这种奇葩的爱好呢?这还要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说起。
当时美国年轻人对主流文化充满叛逆,追求自由和刺激,也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他们尝试各种方法来体验“非日常”的感觉,毒品自然是首选,但总有人另辟蹊径,比如舔蟾蜍。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这种行为更像是一种亚文化圈子里的秘密仪式,只有少数人知道。
最初的尝试者或许只是出于好奇或寻求刺激,但他们很快发现,索诺拉蟾蜍(科罗拉多河蟾蜍)的毒液能够带来类似于吸毒的快感和幻觉。于是,“舔蟾蜍”便在嬉皮士群体中流传开来。
这种看似疯狂的行为并非毫无根据。索诺拉蟾蜍的毒腺位于眼睛下方,分泌的毒液中含有两种致幻物质: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5-MeO-DMT)和蟾毒色胺。
其中,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是一种强效致幻剂,吸入后能够迅速起效,并持续较长时间,带来强烈的幻觉体验。
而蟾毒色胺虽然致幻效果不如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但也足以让人“上头”。这些物质作用于大脑,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传递,从而产生幻觉、欣快感等类似于吸毒的效果。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对舔蟾蜍上瘾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舔蟾蜍”不再是嬉皮士的小圈子游戏,逐渐演变成一种产业。有人专门养殖索诺拉蟾蜍,并提取毒液制成致幻剂出售,甚至还有组织“聚众舔蟾蜍”的活动。
这种“蟾蜍毒品”的出现,一方面迎合了部分吸毒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美国毒品管控的漏洞。
尽管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和蟾毒色胺都是管制药品,但养殖和持有活体蟾蜍并不违法,这给“舔蟾蜍”产业提供了生存空间。
“舔蟾蜍”现象的兴起并非偶然,它与美国严重的毒品泛滥问题密切相关。从费城肯辛顿大街的“丧尸”景象,到其他城市类似的场景,都表明毒品问题已经深深地侵蚀了美国社会。
无独有偶,在地球的另一端,澳大利亚的狗子们也染上了类似的“瘾”,只不过它们的“毒品”来源同样是蟾蜍,却并非主动追求,而是生态灾难的意外后果。
信息来源:2018-02-01 21:37·珠海禁毒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恐怖的毒品,连狗都上瘾】
上世纪30年代,为了控制甘蔗田里的害虫,澳大利亚引进了海蟾蜍。
然而,这种外来物种的到来,却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最终让澳大利亚的狗子们也尝到了“毒品”的滋味。
海蟾蜍,又名巨型海蟾蜍,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蟾蜍之一,身长可达25厘米。它们适应能力极强,繁殖速度惊人,而且几乎没有天敌。
更糟糕的是,海蟾蜍的毒腺分泌的毒液中同样含有蟾毒色胺等致幻物质。这些毒液原本是为了防御捕食者,却意外地让澳大利亚的狗子们“上头”。
狗,这种好奇心旺盛的生物,喜欢用舔的方式来探索世界。当它们遇到海蟾蜍时,自然会伸出舌头去舔一舔。
这一舔,便打开了通往幻觉世界的大门。海蟾蜍的毒液让狗子们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感,有些狗子甚至因此上瘾,不断地寻找海蟾蜍来舔。
然而,这种“快感”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险。海蟾蜍的毒液除了致幻成分外,还含有其他有毒物质,过量摄入会导致狗子中毒甚至死亡。
为了拯救这些“吸毒”的狗子,澳大利亚的兽医们想尽了办法。他们设立了专门的“戒毒所”,帮助狗子们戒除舔蟾蜍的瘾。
他们还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用涂抹了芥末的海蟾蜍玩具来刺激狗子,让它们对海蟾蜍产生厌恶感。
然而,即使经过治疗,仍有一些狗子会“复吸”,这再次证明了毒品的强大诱惑力,即使是动物也难以抵挡。
美国人舔蟾蜍,澳大利亚的狗舔海蟾蜍,这两种看似孤立的事件,背后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社会问题:毒品泛滥。毒品,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如同一个幽灵,游荡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吞噬着无数人的生命和希望。
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着一种“反文化”思潮,一部分人对主流文化和社会规范持抵触态度,追求标新立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舔蟾蜍”这种边缘行为的蔓延。
在《辛普森一家》里,荷马·辛普森把一整个宠物店的蟾蜍都舔了
此外,美国社会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各种亚文化和边缘文化很容易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这使得“舔蟾蜍”这种原本小众的行为迅速扩散开来。一些社交媒体平台甚至出现了专门的“舔蟾蜍”社群,分享经验和技巧,进一步推动了这种行为的流行。
更令人担忧的是,“舔蟾蜍”行为的背后,还隐藏着一种对科学和理性的漠视。一些人盲目相信蟾蜍毒液的“神奇功效”,将其视为一种“天然药物”或“精神疗法”,而忽视了其潜在的危害。
这种对科学的误解和对理性的放弃,使得“舔蟾蜍”行为更加危险。
而且美国“舔蟾蜍”现象的兴起,也 与该国严重的毒品问题密不可分。长期以来,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阶层固化,底层民众缺乏上升通道,生活压力巨大。
一部分人为了逃避现实,寻求精神慰藉,便选择了毒品这条不归路。而“舔蟾蜍”这种“低成本”的获取毒品的方式,更是迎合了部分吸毒者的需求。
此外,美国社会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度不足,也导致一部分人患上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从而更容易染上毒瘾。
无论是美国人舔蟾蜍,还是澳大利亚的狗舔海蟾蜍,都反映了毒品泛滥的严峻现实。毒品,这个魔鬼的诱惑,让人沉沦其中,无法自拔。
它不仅摧残个人的身心健康,也破坏家庭和社会和谐。
面对毒品的挑战,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预防和打击力度。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精神健康、社会失序等,从根本上铲除毒品滋生的土壤。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让更多的人远离毒品,守护生命与希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毒品的魔爪,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