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主党是个不容小觑的非政府军事力量,甚至比黎巴嫩的正规军还要强大,但它可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厉害。
真主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2年以黎战争,最开始就是为了反对以色列,想要建立一个自由的巴勒斯坦。
真主党背后有伊朗的支持,被视为对以色列的最大威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其存在感比伊朗本身还要突出。这就是真主党成立的背景。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展开了对黎巴嫩的战争,目标是消灭在南部活动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
这场战争并非无缘无故,早在1948年以色列成立的当天,周边国家就联合对以色列发动入侵,几乎把新成立的以色列国防军(IDF)打垮,但最终被以色列翻盘。
到了1967年,以色列国防军在“六日战争”中突然袭击阿拉伯联盟,赢得了战争,这虽然对黎巴嫩直接影响不大,但却引发了当地的政治不稳。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黎巴嫩的局势愈发紧张。由于宗教和人口的差异,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黎巴嫩的穆斯林人口增长迅速,开始要求更多的权力。
与此同时,巴解组织在与约旦国王的斗争中失利,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了据点,使局势更加复杂。
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各个派别为了争夺控制权展开斗争。黎巴嫩民族运动(LNM)联盟由左翼和穆斯林团体组成,支持巴勒斯坦人的事业,而基督教保守派则反对武装的巴解组织。
巴解组织向以色列发射导弹来解放被占领的巴勒斯坦人,导致以色列国防军的几次报复行动,最终演变为全面冲突。
1978年,以色列国防军因巴解组织的袭击,发动了为期七天的利塔尼行动,试图将其推回利塔尼河以南,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1979年的伊朗革命则为黎巴嫩的什叶派群体注入了新的政治动力。
真主党的成立与这场内战息息相关。随着巴解组织被驱逐,伊朗革命的思想开始在黎巴嫩传播,激进的神职人员开始聚集在一起。
虽然当时的这些团体没有命名真主党,但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抵抗以色列。到了1982年底至1983年初,真主党逐渐形成。
1983年,真主党对美国驻贝鲁特大使馆发动恐怖袭击,开始显示其武力。以色列国防军和摩萨德起初并没有将这次袭击与真主党联系起来,甚至将其误判为毒气泄漏。
然而,随着真主党的不断壮大,伊朗也开始资助他们,真主党利用伊朗提供的资金为黎巴嫩南部提供社会服务,赢得民心。
1985年,环球航空公司847航班事件,标志着以色列对真主党威胁的觉醒。真主党使用汽车炸弹等手段,使以色列国防军面临威胁。
1992年,真主党获得了首批火箭弹,这使得他们的攻击能力大幅提升。
随着实力的增强,真主党逐渐成为以色列国防军的有力对手。1997年,他们开始使用先进的反坦克导弹,迫使以色列国防军在战术上做出调整。
到了21世纪初,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了庞大的地下隧道,并持续攻击以色列的驻军。
2000年,以色列国防军从黎巴嫩全面撤军,撤军的结果是南黎巴嫩军队迅速崩溃,真主党随之迅速扩张,成为主导力量。
虽然撤军达成了真主党的目标,但他们随即开始越过边界对以色列发动攻击。
2006年,双方再次爆发战争,真主党对以色列北部进行了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则展开了大规模反击。
2024年的第三次以色列-真主党战争,标志着长期冲突的再度升级。冲突开始于2023年10月,当真主党在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向以色列发起攻击。
双方的交火迅速升级,真主党向以色列北部发射火箭,以色列则对黎巴嫩南部展开空袭和炮击。
随着冲突的加剧,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在2024年9月的以色列空袭中被杀,这一事件使得局势进一步紧张。
纳斯鲁拉死后,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展开地面进攻,冲突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和大量平民流离失所。约96000名以色列人和超过100万名黎巴嫩人被迫逃离家园。
真主党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战争的传奇。可说到底,他们不过是黎巴嫩混乱局势中的一块拼图。在这幅图中,真主党觉得自己是“英雄”,但在许多人的眼中,他们却是个“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