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L
编辑| 墨染史程
“中国高铁可比德国火车强太多了!”
今年三月,一个由350名德国游客组成的超大型旅行团来到了中国,他们的第一站就是乘坐高铁从上海前往北京。
看着屏幕上惊人的列车速度,不由得发出了惊叹的声音。
“中国速度”已经不是第一次惹得外国人频频侧目了,这种像“过山车”一般的体验是如此的惊心动魄。
作为“高速国家”的后起之秀,中国几乎是已经做到了逆风翻盘。
德国专家曾评价各国高铁,曾经的日本只有“还行”两个字,法国可以说是“优秀”。
而唯独中国,四个字概括了全部,他到底说了什么?
铁路评价在如今,我们看一个国家的富强,除了军事方面以外,就是看它的基础建设了。
好比建一座房子,地基打的好,房子才能立的稳。
而中国在这条路上已经走的极为深远,从“基建狂魔”四个字就能看出我国打基础是多么的牢靠。
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
这句话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答案,那就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对于提升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性。
在历史上,日本的新干线率先拉开了世界高速铁路时代的序幕。
上世纪60年代,当第一列“子弹列车”风驰电掣般划过日本大地时,那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体验无疑震撼了全世界。
因为它的运行速度在当时达到了惊人的210km/s,这在当时几乎是头一例,也算是开启了高铁的新纪元。
自此以后,日本始终秉持创新精神和技术精益求精的原则。
在确保新干线安全可靠的同时,不断提升列车的速度、舒适性和节能环保等各项指标,并逐步扩大线路覆盖面。
新干线的成功实施不仅引领了一场席卷全球的轨道交通革命,而且以其高水平的技术水准、稳定的运行表现和严格的安全管理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正如一位德国专家所言,日本新干线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铁体系里可谓“尚可”,这意味着它的技术和运营管理均保持了一定的世界级竞争力。
不过,尽管如此辉煌成就,日本新干线仍然面临着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
最简单一点便是它昂贵的建设和运维成本限制了其在日本本国乃至全世界更大规模、更快步伐的推广与普及。
还有复杂的线路维护以及随着岁月流逝而逐渐显现的老化问题,都对其发展规模及品牌形象构成了不小的制约。
这对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全球高铁事业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破解的难题。
对比之下,法国高铁则以其高速、安全、舒适等优点而闻名。
它从1976年开始建设,历经十年落成,直接缩短了两个城市之间的行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国铁路不断地扩建,甚至直接联通其他国家,比如意大利西班牙等一些跨国列车,直接让法国的经济也迎来了不小的发展。
在2007年的时候,它的速度就能达到惊人的574.8km/小时。
这款将艺术设计美学与尖端科技完美结合的产品,以其令人瞩目的高运行速度和诸多技术创新成果赢得了包括德国在内的业界权威的高度赞誉。
将其视为法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卓越制造水准的象征。
在这个过程中,阿尔斯通公司的贡献不可小觑,为TGV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是TGV高铁依赖法国的核电设施,几乎是不会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这也是德国专家为何对法国高铁给予“优秀”的评价原因。
接下来就到中国了,朋友们猜一下德国专家对中国高铁是什么样的评价?
中国高铁的评价在中国,高铁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无疑是近年来中国经济腾飞的一大亮点。
活跃在各大新闻的“中国速度”,已经成为中国高铁走向国际的一个闪亮的标签。
中国高铁从一穷二白,再到如今形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这一历程充分展示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支撑。
如今的中国高铁不仅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还实现了时速350公里的世界最快商业运行速度。
有些国家似乎并不愿看到中国的崛起,他们开始对中国高铁系统性地贬低和质疑。
“抄袭!”
日本民众的声音是最激烈的,但也只能喊喊口号。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们还宣称中国高铁造价低廉是因为质量不佳,因此速度越高就越不安全。
面对日本的污蔑,中国政府决定用事实来反驳。
从去年开始,我国对多个西方发达国家实施了单方面免签政策,邀请他们的公民来中国亲自体验。
入境旅客数量一开始并不理想,但很快就出人意料地激增。
这些久居发达国家的德国人对高铁都是陌生的。
当他们坐上中国的高铁后,却给予了极高的赞誉,有个戴虎帽的年轻人看到实时显速,数字之高让他大吃一惊,生怕会像坐过山车一样被甩出去。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中国高铁虽快却平稳异常,非常舒适,令他们倍感惊喜。
一位蓝衣大叔更是直言不讳,"中国高铁可比德国火车强太多了!"
原来欧洲国家身处狭小国土,火车站太过密集,导致行车不能持续高速。
德国人时间的概念极为严苛。
他们仔细观察了时刻表,发现中国高铁确实做到了分秒不差,在屏幕前纷纷竖起大拇指。
一趟高铁之旅,便让这些德国人改观了对中国高铁的偏见,甚至直接成为了中国高铁的“铁杆粉丝”。
而在游览了日本和法国之后,德国专家才恍然发现,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同时对中国高铁的评价已经呼之欲出“飞跃发展!”。
其实,中国高铁从落后到今天的领先地位,并非一蹴而就。
1978年,日本新干线已经开通,而中国那时甚至还在运行蒸汽火车。
直到1998年,我国才实现了广深铁路的电气化。
为了加快进程,中国采取了"引进来"的策略,吸纳了不少外国专家。
当然一个新的风险也随之而来: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
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中国从上到下都认识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这条路一开始注定就是荆棘遍布的,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严厉的技术封锁,导致研发进展异常艰难。
但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终于在2012年研制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1D型准高速动车组。
复兴号动车组的动力驱动系统综合运用了当今世界领先的多项技术,使得复兴号不仅时速可以稳定达到350公里,而且具备了卓越的运行稳定性。
使得外国游客都为之叹服。
2014年,美国著名网站《外交政策》专门发文称赞中国高铁为"高速帝国",直言其规模和技术水平令全球瞩目。
从落后时期的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的艰辛突破,再到最终成为全球引领者,这一路走来绝非坦途。
日本人对于自身的落后,也许暂时无法接受。
但事实终将战胜一切谰言。
中国高铁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屹立在世界之巅。
笔者说中国几十年前的铁路建设相较于其他国家迅速节奏,而在高铁建设方面,更是几乎一日千里。
特别是为残疾人和老年人准备了特殊座椅的做法更是令人称赞,这些举措给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无论是日本的新干线还是法国的TGV,与中国高铁一道构成了世界高铁发展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了全球交通体系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的高铁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将在未来继续引领全球高铁行业的发展潮流。
信息来源:京报网《德国游客盛赞中国高铁:太准时了!》
人民网 《从“追赶”到“领跑” 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高昂的成本,迟早落到子孙后代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