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犹记得。
昔年,郭富城在宣传电影《白银帝国》的时候,不但惹出了关于“艺术家”概念的纷争,还似乎讲了,计划成立电影制作公司,还动了“收徒”之念。
大意是说,想将自己在电影、舞台和音乐上的经验,传承下去。
这件事,已经颇有岁月。
而若五大巨头“收徒”,能不能重振“港产片”?
谁人可堪“师徒”?
这个话题蛮有趣。
大家都在说,香港影坛演员断层了。
绝大多数影迷,甚至都叫不出来几个香港年轻一代演员的名字,中生代还能被记得的,大概也就只有谢霆锋和吴彦祖。
这当然是香港影坛的悲哀。
而当那些老演员,还在大银幕上,强行上演你侬我侬,乃及结婚生子的戏码时,这种悲哀就显得更为深重。
简直让人没法直视。
但转过来再看。
年轻一代的香港演员,如何撑场?
就如大热的《九龙城寨之围城》,尽管“城寨四子”戏份不少,也打得辛苦,但电影在商业票房上的爆发力显见不足。
他们当然仍需历练。
然若老一辈大咖“收徒”,该如何“捉对”?
五大巨头就在那里。
刘德华、梁朝伟、郭富城、甄子丹和古天乐,各踞一方,王不见王。
新人呢?
以笔者所见,大略可以列出谢霆锋、吴彦祖、刘俊谦、伍允龙和林峯这几个名字,至于其他演员,似乎就不怎么熟悉了。
当然,也可能是笔者眼拙,见谅。
而如果要“捉对”。
或可以如此安排,郭富城带刘俊谦、刘德华带谢霆锋、梁朝伟带吴彦祖、甄子丹带伍允龙,以及古天乐带林峯。
缘由各异。
第一组,郭富城带刘俊谦。
刘俊谦履历尚浅。
目下所能探索者,除了舞台剧《前度》和《天边外》,就是电视剧《玛嘉烈与大卫系列前度》、《未来还未来》和《教束》,以及电影《幻爱》、《梅艳芳》和《九龙城寨之围城》。
撇开舞台剧和电视剧不谈。
电影《梅艳芳》和《九龙城寨之围城》皆非他主场,也没有太多发挥空间,反而是《幻爱》可资拆解。
其表演流畅、入戏颇深,兼“眼神”有戏。
天赋和基本面皆可堪良好。
当下香港影坛,若论表演,或唯郭富城仍在巅峰状态,无论是气场的渊沉,还是爆发的张力和变化之能,都可资年轻一代演员借鉴。
故可成行。
第二组,刘德华带谢霆锋。
谢霆锋甫一出道,就走的偶像路线。
从家世来讲,刘德华也与其父相交甚早、甚笃。
再者,谢霆锋早就和刘德华合作过《新少林寺》,最近来说,二人又有一部双雄模式的电影《怒火漫延》待映。
所以无论从渊源、交集,还是路线来讲,应该都很合适。
英皇这边可以再加把劲。
余下三组。
吴彦祖出道其实已经很多年,也与郭富城、刘德华都有过合作,但始终似乎没法撑起大制作,表演和戏路大致已经固定,但可以在人气和影坛地位上,再做谋划。
那么,与梁朝伟搭档肯定是一个上佳选择。
伍允龙不必说,走打星路线,肯定是和甄子丹对阵最合适。
最后是林峯。
他本身就是天下一的艺人,正好跟着古天乐。
而本身来讲,古天乐也似乎一直带着他“东征西讨”,前后合作了《P风暴》、《倚天屠龙记之九阳神功》和《九龙城寨之围城》,此外也还有一部《寻秦记》未上映。
各自顺理成章。
这当然只是笔者的一时奇想。
但未必没有合理性。
总之,无论是一对一“收徒”、“带徒”,还是五大巨头交叉与前述新人合作,在声势和新人的成长方面,都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效应。
至于能不能重振“港产片”?
缺乏“新面孔”,只是当下香港电影的问题之一,以老带新之策,当然或能稍微纾解之,然若当真要问“港产片”前路,牵涉的东西就太多。
诸如,编剧能不能突破旧有框架?
看当下的港产片,绝大多数都还在警匪和个人恩怨的路子里打转,偏偏逻辑上通常又不能闭环,导致很容易被吐槽。
又如,导演的整体水准能不能拔高一截?
不说达到昔年徐克、王家卫、杜琪峰、刘伟强、陈可辛和陈木胜等人的水准,起码来讲,不能掉下去太多。
还有宣发能力。
现在香港的电影公司,有点“走不出”香港的感觉。
这些东西不能得到解决,就没法谈重振。
世象的有趣。
在于它不仅仅堪为“谈资”。
更可堪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