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卡锡窜台,哈里斯访华?“锁台”是台海战争关键,美军弹药告急

亮晶晶来谈 2023-03-12 22:58:02
麦卡锡窜访台湾,哈里斯访华找补?

从2016年南海对峙以来,中美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急转直下。双方围绕着周边的热点地区展开了深层次的博弈,尤其是在去年,美国众议院前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之后,直接将中美两国的“军队压舱石”摧毁了。而新上台的麦卡锡,在此前就数次暗示,也要效仿佩洛西来一次台湾之行,时间则被定在《台湾关系法》生效的4月10日左右。

不过根据后续披露的消息称,台湾当局已经劝住麦卡锡,将行程改为3月30日在美国的加州见面,届时蔡英文还将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

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3月7日,麦卡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透露,有计划和蔡英文会面,并不意味着未来不去台湾岛,中国不能指使他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也就是说,“窜访”的风险依旧存在,局势远没有到可以松一口气,

对此,香港《南华早报》认为为了缓和紧张局势,麦卡锡窜访台湾的模式可能会效仿1997年众议院议长金里奇的做法,同时派遣更高级别的美国官员前往北京。消息人士也透露,北京方面也建议,在麦卡锡窜访台湾岛之后,可以邀请美国副总统哈里斯来北京访问,以示等级差异表示尊重。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拜登政府这么做的可能性并不高,首当其冲的就是哈里斯本人的意愿问题,在现如今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之下,这种逆美国主流式的行动,必然会引发美国社会的强烈反弹,她可能不太愿意把自己当做麦卡锡的陪衬。而且更重要一点的是,由于此前的“流浪气球”事件,哪怕最终点头了,搞不好也是一场不太愉快的骂战之旅。

中国不是以前的中国,美国别再想当然

坦白来讲,我也认为“双线奔赴”的可能性并不高,不过原因和香港媒体有点出入。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现在不是1997年的中国,美国也不是1997年的美国。1997年的美国刚打赢冷战,军事实力独步全球,在这个差距之下,双向“安抚”的策略会被中方所接受。但现在的局面完全不一样,政治行动是要有国力作为支撑的,得益于庞大的工业体系,中国目前在亚太地区拥有“掀桌子”的能力,而相比之下,美国现在连炮弹的产能都完全不够。

其次,那就是美国的内部环境问题,从去年中美的领导人会谈内容,以及年底通过的“挺台三法案”,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美国的对华政治承诺已经成为了拖时间用的“烟雾弹”。介于两岸实力失衡,美国开始倾向于推翻此前的立场,用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多种方式帮助台湾地区构建“吓阻能力”,比如说最近台湾岛内推行的兵役法案改革,背后就有美国的影子,哪怕哈里斯真的在北京落地了,对局势的改变也没有重大变化。

最后一点,那就是战略层面上的问题。现如今拜登政府把中美关系定义为“竞争关系”,用除去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打压、遏制中国,基本上和“新冷战”无益,在这个情况下,要美国“顾及”中国感情,不如指望一下“母猪上树”。而且现在美国的社会也好,还是政府官员也罢,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有越来越大的概率陷入到“修昔底德陷阱”当中,就连向来沉稳的美国军方,都开始规划对华开战的可能性,很难讲未来的局势发展会朝哪一方向去,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中美交战,必然会引发全球冲突。

“锁台”战术 成台海战争关键

而在具体的战争形态上,无论是美国的民间研究所,还是军方的兵棋推演,都指向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短暂的高烈度冲突。至于说胜负的关键,亚洲时报在近期,转载了一篇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发布的推演报告,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美国或许可能阻挡解放军登陆台湾本岛,但如果“对台封锁”形成,美国就会失败。

在去年8月份,解放军进行了一次针对台岛的联合封锁演习,在当时很多人看来,美国海军打破解放军的封锁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军方正在做或者未来将要做的事情,都不足以拿下这场潜在的冲突。

解放军国防大学在2006年的《战役科学》当中,已经明确确立“联合封锁”的定义,在维持封锁区内获得空中、海上、信息领域的明确优势时,发起一场大规模的长期域内行动。

而且这不仅限于传统的海上拦截,针对台岛内的关键设施攻击,以及战略要道的水雷部署都位于其中之列。

如果美国海军试图突破这个封锁圈,将在一个受到严格限制且“竞争激烈”的区域内机动,但这是没有选择的,因为台湾东部的城市,比如说宜兰、花莲、台东、基隆这几个,要么会被解放军火力重点照顾,要么本身的货物吞吐量就极其有限,所以无论是美国海军还是解放军,争夺焦点都放在台湾的西海岸,但西海岸本身靠近大陆。

而在具体的战役发起阶段,哪怕是美国海军击败了执行封锁任务的解放军舰队,为了维持军事存在,美国依旧需要往台湾运入大量的军事资源,靠货船数次穿越这片“危险海域”,这不止关乎美国本土的产能问题,解放军哪怕是用第三代战斗机投掷铁炸弹,都能对这些目标产生重大威胁。

至于说空中补给就更加离谱了,美国的技术还没有先进到能够制造一架超低雷达信号的大型隐身运输机,解放军围绕台湾岛部署的先进防空导弹阵列,会让他们变得非常脆弱,拿下来1架都是损失巨大。对美国来讲,目前在“封锁区”和解放军硬碰硬,本身就是一个致命错误。

美军在台海战争中没有选择的3个选择

所以美国海军战争研究所认为,现在美国只有三个选择

1,建立起一支能够阻挡解放军,但不破坏封锁区的军队,就是现在做的“濒海作战团”。

2,建立一支能突入封锁区、阻挠台海解放战役的美军。

3,承认美军已经失败。

作者坦言选项三是最诚实的,但这在政治层面上说不过去,第一个选项,虽然资源投入较少,但到时候台海真的开战,美军手上的机动兵力,很可能是一只完全打不过解放军的军队,美国只能寄希望于中国不会发起台湾战役。至于说最关键的第二点,“目标”虽然看起来合理,但所需要的投入,或者说构建这支军队的代价可能会非常巨大,美国是一个奉行全球战略国家,聚焦亚太不代表“全押”。

其实我们看美国人的这篇报告,直接揭露了美军在台海地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经常讲台湾解放战役,美国介入的可能性非常高。但从事实角度上来说,驻日美军和驻韩美军合起来总人数也才不到8万人,同时第一岛链内的军事资产,和解放军相比也非常不够看,包括部署在横须贺的第七舰队两艘航空母舰,加上日本航空自卫队,也不足以拉平两岸之间的海空力量差距。但如果美军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就会面临损失“超模”的风险,进而引发核战争。

而且中国在台海战争的优势,其实并不局限于武器装备层面,更加的是在地缘上的体现,更短的距离意味着更快的反应能力,以及我们经常讲的后勤补给。至于说快刀斩乱麻的“第一击”也并不是那么好接的,而一旦产生重大损失,美国只能从第三岛链外的本土往回运援军,还必须经由关岛作为跳板。

但这里还是地理问题,中国海军目前虽然不具备在西太平洋同美军决战的能力,但是关岛位于第二岛链,是解放军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的重点照顾目标,区域拒止的概念不止在于打造“封锁区,更是要直接斩掉后续的援兵,实现“关门打狗”。

在过去几十年内,由于美国的海空实力强悍,一直给人一种“由海到陆”战略不可阻挡的假象,这也是传统海洋文明国家的一个思维惯性。

以前的大英帝国是这样,二战日本也是这样,但二战胜利的原因我们都知道,美国地缘优势强大,几乎为整个盟军提供了物资。在地理位置上,美国本土南北无强敌,这里又是一个陆权强国的典型属性。而现在这个陆权强国的定位变成了中国,去年中国的制造业指数超出了美国1万亿美元,每年的海军舰艇增量,都相当于一个法国海军。

在这个大前提下,美国想要在中国家门口打一场干涉战役,难度恐怕不亚于在陆战上击败曾经的苏联。

所以我认为无论美国如何发展海军,如何组建新概念部队,对于台海的局势,或者说军事态势影响都不是很大,对于白宫的官老爷们来说,也许老老实实认输才是最优解,

完全落后中国,美军弹药全面告急

而除了地缘上的问题之外,美国本身的武器供应似乎也发生极大倒退。同样是《亚洲时报》在近期刊登的一篇文章,他们直言不讳的表示,美国缺乏真正威慑中国的爆炸性火力。

他们援引《福布斯》网站的报道称,中国在2011年后,攻克了一种能够对标美国CL20炸药的新式装药,这种次时代炸药威力超出传统的RDX 40%。美国目前的军工厂每年只能生产10吨此类炸药,但缺口却高达1000吨,而中国已经大批量生产。

同时在俄乌战争当中已经证明,美国的炮弹产能已经出现危机,纯粹的155mm炮弹,美国兵工厂年产能是18万发,加上欧洲的30万发,也只够乌克兰人打三个月,要知道,现在乌军的火炮当中,依旧掺杂着大量的苏式口径,155毫米甚至不是主流,如果换成美军,情况可能更加严峻。而按照美国军工生产端的说法,美国并不缺乏制造炮弹的原料,但是美国缺乏加工机床,所以在短期内无法扩大产能。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指出,在未来可能的台海战争当中,美国极有可能在一周内耗完所有弹药,而对面的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在该领域的投入是美国的6倍

实际上,我们从这就能看出,制造业的衰退对美国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了,按照现在的产能算,美国一个月能打出来的155毫米存量炮弹,是750吨级的投送量,甚至不如1979年解放军一天打出去炮弹的1/3。

而且更要命的是,现在美军正处于大件装备的换代节骨眼上,B21轰炸机、“哨兵”导弹、“弗吉尼亚”核潜艇,无论哪一个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美国可能很难抽出资金,来重建弹药生产线。同时我们放眼全球,唯一一个有能力大规模提供高精度机床的国家,似乎也只剩下中国了,但中国人不傻,不可能卖美国机床造炮弹轰自己。

所以我认为,现在美国面临的问题,其实是一个老矛盾的集中爆发,几届政府选择视而不见的小细节,变成了战时的大缺陷。从这也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现如今奉行的“凯恩斯主义”快要到临界点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去说”,现在已经行不通了。

0 阅读:41

亮晶晶来谈

简介:微小的幸福就在身边,容易满足就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