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战开始,人类使用的军事武器,就从冷兵器过渡到了热兵器时代。枪械开始大规模投入到战场上使用。到了二战就更不得了,其程度之烈、范围之广,远远超过了一战。各种新式武器也被广泛使用,比如导弹。
尽管如此,枪械的上镜率还是明显超过了导弹。在诸多军旅题材和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就很明显能看得出来。一些反映战争题材的电视剧,经常出现这样一幕,一名士兵在中弹以后,甚至中了数弹后,仍然能活动自如、继续战斗,甚至还能反击敌人。那么果真如此吗?
对此,有老兵表示,千万别被电视剧给忽悠了。大多数情况下,士兵中弹以后都是无法正常行动的,所以电视剧里都是骗人的。大家以后别再受影视剧的欺骗了。
真正上过战场的老兵,他们在战场上有很丰富的作战经验,经常和枪械打交道,他们在这件事上,所说的话可信度更高。实际上别说老兵了,就是有点武器装备常识的人,也能看得出来。
子弹的飞行极快,而且是一边飞行,一边旋转的,当士兵被子弹击中以后,会产生强烈的疼痛感,子弹进入身体以后,还会继续旋转,直至动能被消耗完毕,才会彻底停下来。这个过程中,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如果是命中头部、胸腔、腹部等致命部位,基本上就是当场死亡。或者在存活很短的时间之后,马上就死掉了。
如果是命中腿部,那么士兵会丧失行动能力,或者因为大出血而陷入昏迷。这个时候,根本不可能站起来继续反击敌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爬到一个安全的地方,静静等待救援。这种情况下,几乎是没有作战能力的,不可能继续战斗的。
稍微幸运一点的情况,就是手臂被子弹打中了,如果没有出现大出血,勉强还能稍微抵抗几下,但是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手臂上产生的疼痛感,会让你无法坚持长时间战斗。这个时候,还是想办法自救要紧,而不是和敌人拼命。
像手臂这种非致命部位,如果被子弹击中,其实如果及时救治,还是有很大概率存活下来的。但是从此以后,这只手算是彻底废掉了,不能再用力了。
如果被打中的地方是四肢,那么士兵或许还有还能支撑一段时间,等着后方医疗队员的救助,取出子弹,然后上药包扎。在缺乏麻药、缺乏青霉素的情况下,伤口愈合很慢,加上卫生条件不允许,感染的几率很大,所以很多战士中弹受伤后会被截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没能得到及时救援的中弹者还有可能因为流血过多而死去。比方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就有很多志愿军战士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援,生命随着不断溢出的鲜血而渐渐消散。
当然总得说来,根据距离的不同,并不是被子弹击中士兵就会失去生命。在真实的战场上,只要枪械不出故障,在战场上开枪射中目标的话,就会轻则重伤,重则毙命。所以人们要清楚一件事,中枪后的人是没有力气再站起来和敌人搏击的,巨大的疼痛会让其瞬间晕倒过去。如有伤者在10分钟的时间内不及时包扎伤口,取出子弹也会立即身亡。可见子弹的杀伤力有多强悍了。
总结一句话,子弹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很少有士兵能在中弹后还能继续反击或者作战,因人体产生的强烈的疼痛感,会让你无法集中精力。更有甚者在被击中致命部位后当场死亡的。
而且子弹造成的伤口很容易感染,如果不能及时医治,也是有生命危险的。真实的战争是很残酷的,真正的战场,也是充满了危险的。在中弹以后,绝大部分人非死即伤,哪能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坚持战斗呢?
死亡就别提了,在受伤的情况下,也要看受伤的部位,腹部、腿部受伤那么基本上就丧失了战斗力,特别是腹部中弹即便当场没死,也很难抢救过来。而手臂受伤还能救治过来。这是一般规则。
士兵在中弹之后,基本上就是半只脚迈进了鬼门关,就算能够侥幸活下来,也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根本无法做到像电影那样,中弹后也能活蹦乱跳。就以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5.56口径子弹为例,哪怕是被击中非要害部位,那严重的撕裂伤也会使人瞬间失去行动能力,如果被打中躯干和头部,那基本上是九死一生。像电视剧演绎的那样,腹部、腿部中弹的士兵,灵活自如,还能反击敌人,现实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
为了保护士兵的生命,减少战场的伤亡,现代防弹衣应运而生。配备防弹衣的士兵即使中弹,子弹的动能也会被坚韧的凯夫拉材料吸收化解,让士兵不被子弹穿透。根据美军的数据,装备防弹衣的部队,伤亡率会下降50%以上。不过,即使有防弹衣的保护,士兵中弹依然会有极强的痛感,很难继续保持战斗状态。可见,子弹的威力是不容小觑的。
手情人
没感觉,毕竟我可是空手接核弹的人
勇敢牛牛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