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消息,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5 年年会期间,一场以 “促进经济复苏:科技企业的机会与挑战” 为主题的讨论会于日前举行。来自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创业公司以及学术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科技企业如何通过创新与合作实现经济复苏,并推动全球科技发展。
vivo 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在发言中提到,vivo 近期成立了机器人 Lab,这一举措并非追逐风口,而是基于公司长期的技术积累与能力匹配。胡柏山表示:“我们做很多事情是不看风口的,而是看过去的方向和我们的能力是否匹配。” 他进一步解释,vivo 在影像技术和 AI 技术方面积累深厚,而这些技术与未来机器人的发展高度契合。例如,AI 技术代表机器人的思考与决策能力,影像技术则赋予机器人对外界的感知能力。
联发科技董事陈冠州则从芯片产业的角度出发,强调技术创新的核心地位。他认为,尽管时代在变,但半导体产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基础平台,其追求创新的本质并未改变。陈冠州指出:“联发科技一直注重联网技术、运算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是我们不断精进的方向。” 他还提到,未来 AI 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从而极大地改善人类生活。
星海图联合创始人许华哲分享了其创业公司的愿景:“未来要有一百亿台机器人服务一百亿人类。” 他强调,未来十年内,机器人有望在养老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成本将大幅降低。
在讨论科技普惠与全球化的过程中,与会嘉宾分享了各自的观点与经验。
胡柏山以 vivo 的全球化战略为例,强调了本地化的重要性。他指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用户需求存在差异,因此科技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当地市场,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胡柏山提到:“我们要由本地人洞察本地人的需求,让本地人把这些需求搞清楚以后再跟我们后台的技术做握手。”
许华哲则分享了星海图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合作经验。他提到,星海图与斯坦福大学等国际机构合作,共同研发核心算法,并通过与全球各地的企业合作,推动机器人技术的落地应用。他还举例说,在南美,一些创业者希望通过机器人技术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种跨区域的合作为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业务总经理徐栋强调了开源技术在全球化中的作用。他表示,阿里云通过开源其天问万象模型,促进了全球开发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徐栋指出:“开源开放代表的是技术的态度和领先性,所以我们看到今天有大量人才愿意加入通义系列的研发团队。”
在讨论科技企业的社会责任时,胡柏山表示,vivo 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用户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提到,vivo 在手机领域已经通过 AI 技术帮助视障和听障人群更好地融入社会,未来在机器人领域也将继续秉持这一理念。胡柏山说:“我们一直认为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技术,最终都要服务于人。”
最后,与会嘉宾对未来科技发展进行了展望,并呼吁大家保持乐观,积极参与到人工智能浪潮中。许华哲表示:“期待未来每个人都有机器人帮助他做所有他不想做的事情。”陈冠州则强调,科技企业需要在机遇与挑战之间找到平衡,共同推动技术的进步。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