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状元,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业,职场的通道一路顺风顺水,保研,硕转博,拿到国家奖学金,做到头部地产公司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他离开了公司,开启了创业之路,去青岛崂山开民宿。
“听到我要辞职创业,我妈挺开心,觉得我马上就要发大财了,但我爸觉得我这二十多年的书白读了”(素材来源:人民网·福建)
注:以上材料与下文的论述可能关联性不大。
在《精英的傲慢》中有句话,“高等院校主导着现代社会分配机会的体系。高校授予的证书决定了能否获得高薪工作和有声望的职位。”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促进阶层流动,而不是说任何职业都是平等的,就限定几个范围,它绝不是平等的。
白岩松说:“在中国10%的高校占据着90%的教育资源”。
这中间有一个循环是这样的(恶性不恶性我们不谈):接受好的教育资源的家庭会持续不断的接受好的教育资源。那些没有好的教育资源的人会变的越来越差。
我们去想前面的案例,得到好资源的人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他们投入到来钱快的行业里,赚快钱与接受优质高等教育不存在必然联系,也就是《精英的傲慢》中讲到的他们所得的是优绩对他们的奖励,而他们身上没有气质,他们没有认为他们要承担什么责任,其实质就是教育资源的浪费。(部分观点)
我的认识是应该缩小研究生规模,限制其高校学生的择业范围,我知道这两点比登天还难。
我们为了维稳,扩大其规模,使其政府对教育的支出持续增大(并没有产生效益),所培养的人远不是科研所需的,这造成了资源浪费,一个优秀的教师带一个人和带一群人还是有区别的。
享受更多权利,却没有履行更多的义务,他们认为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应得的。扩大招生规模有利于更多的人加入到筛选之中,却加大了成本(建议读金榜题名之后),也造成了很坏的后果。
名校去从事低端行业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还是对底层从业者的压榨(他们从未想过赢得对方,而时刻想着弄死对方)
北大某教授讲做直播卖货就得像刘媛媛,说脱口秀就得像李雪琴,卖猪肉就得是某某某,我认为这是北大名校的耻辱,我们再不谈华尔街做金融分析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