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打开洪秀全的宝库后,为何大喊:我命休矣

八方镜 2024-11-05 11:56:06

“烽火连天战未休,金陵城下血横流。”

1864 年,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天京,硝烟弥漫中,众人皆盼着那传闻中的太平天国圣库能解朝廷财政之困。

然而,当库门开启,却是一片空旷,曾国荃绝望大喊:“我命休矣!”

究竟是何原因让这位沙场悍将如此失态?那消失的财宝去了何处?

风云变幻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四弟,生于道光年间,年少聪颖,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七月以府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湘乡县学,次年因公科试一等,考取廪膳生员。

此后一路求学,咸丰二年(1852 年)考取优贡生。

1851年,广西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迅速崛起,各地防线相继溃败,原本自恃巩固的清政府顿感压力山大,甚至颁下重令,派出大学士赛尚阿等人迅速平乱。

然而面对太平军如狂潮般的进攻,赛尚阿无力扭转局势,湘、赣一带接连告急,甚至连繁华的长沙也未能幸免。

这一年,曾国藩因母亲逝世回乡守丧,正好赶上家乡动乱四起,朝廷为平息此乱,破格将曾国藩征召出山。

曾国藩深知清军在地方的防御力已然不足,遂决定自筹力量。

咸丰二年(1852 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曾国藩自湘乡抵长沙,次日即上折奏陈他的计划,提出要在 “省城立一大团,认真操练,就各县曾经训练之乡民,择其壮健而朴实者,招募来省”。

他如孤舟入海,依靠师徒、乡友等人脉,组成了名为“湘勇”的新军。

他借鉴前人经验,如戚继光的练兵之法,亲自制定训练章程,操练士兵,教授刀剑术、排兵布阵,甚至连战船、火炮等武器的操作细节也一一教给士兵们。

湘军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一支地方劲旅,这支曾国藩倾注心血的队伍,不久后便会成为剿灭太平天国的关键力量。

曾国荃眼见兄长曾国藩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心中豪情顿生,他在家乡组织乡勇,为兄长提供后援。

咸丰四年(1854 年),曾国藩带着训练有素的湘勇,正式发起了对太平军的东征。

这场征战的艰险远超预想,太平军的顽强抵抗一度让湘军伤亡惨重。

尤其是战至江西湖口,曾国藩所部陷入太平军的重围,水师损失殆尽,曾国藩更是于惊慌中跳水自杀,被部下救起逃回南昌。

湖口一役,太平军重创湘军水师,扭转了西征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使得太平军在江西的防线得以稳固,暂时解除了湘军对江西太平军的重大威胁。

这样一来,石达开才能在接到天京方面的命令后,较为放心地率领西征军主力回援,不用担心江西局势会因主力离开而迅速崩溃。

当石达开回援天京后,湘军虽然趁机反攻,但由于水师力量大不如前,其反攻的效果和进度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此时吉安府被太平军将领傅忠信占据,清廷的吉安知府黄冕邀请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出山帮忙。

曾国荃在湘中招募壮勇 2000 余人,于 1856 年 9 月奔赴江西前线,其首次进攻目标是吉安,经过长时间的相持和一系列战斗,1858 年 9 月中旬,傅忠信突围,21 日湘军攻陷吉安。

击溃吉安之后,曾国荃率军继续北上,直抵太平天国的西部防线,进逼安庆。

安庆是通往天京的咽喉要地,其地势险要,扼守着天京的西大门。

曾国荃一心要在此地打出湘军的威风,于是采取围城战术,凭借湘军数量上的优势,对安庆展开层层包围。

太平天国的将领陈玉成奉命前来解围,然而湘军战士拼死抵抗,不惜代价死守阵地,双方战火胶着,安庆城墙上硝烟弥漫。

经过无数轮拼杀,安庆的防线逐渐瓦解,城破的时刻终将到来,安庆失守后,守城的太平军战士几乎全部战死,湘军则在血泊中接管了这座城池。

安庆之战的胜利让曾国荃威名远扬,也让清廷对湘军刮目相看,他的战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加加授布政使衔,赐穿黄马褂,并赐号伟勇巴图鲁。

湘军继续向东挺进,沿途摧毁太平天国的重要据点。

随着他一步步接近天京,他仿佛看见了属于他的辉煌未来:清廷的重赏、家族的荣光、以及那唾手可得的功勋。

国库传言的诱惑

随着湘军步步紧逼,天京的传说也逐渐掀开神秘面纱。

在这座城池的中心地带,据说坐落着太平天国财富的汇聚之地——“圣库”。

拜上帝会信徒举家参加起义时,变卖田产,各将所有奉献于公库,所有人的衣食都由公库开支。

每当军队凯旋,缴获的财物均由圣库管理官员负责收纳。

传言圣库中除了银两外,还有成箱成箱的稀世珍宝,金饰、珍珠、玉器琳琅满目。

圣库成为太平天国经济体制的枢纽,凡入其内者,均需缴纳私财,任何人不得私藏分毫,违者处以重罚。

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制定和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进一步明确了 “圣库” 制度。圣库负责收藏金银货币等,并分配、供给军政经费和物资。

在天京,曾将城内居民分隔男女,按年龄、技能分别编入各馆各营,财货收归公有,衣食等由公库供给。

随着太平军克复城市乡镇日多,财货来源丰富,这座财库已充盈无比,甚至传闻“金银堆积如山”,仅白银便堪比清廷国库的数倍。

多年战乱耗尽了清朝本就不甚充足的国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鸦片战争已耗费清廷大量白银。

太平天国起义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清军在镇压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军费支出,进一步掏空了国库。

咸丰帝起初大力支持镇压太平军,拨付大量银两,但随着战争的僵持,国库存银渐渐不支。

为解决军费问题,清廷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从民间搜刮、让地方自行筹措、向列强借款等,但仍面临军饷短缺的困境。

地方筹款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粮饷问题,但也导致地方财政秩序混乱,且无法完全满足军队的需求。

这使得士兵的军饷发放不及时或不足额,士兵情绪低落、厌战情绪高涨。

无数人在心中描绘着湘军破城之日的情景:财富如潮水般流入朝廷,缓解朝野财政困境,犒赏将士,振奋士气。

彼时的曾国荃虽在战场上建立赫赫战功,但也明白清廷对湘军兄弟的猜忌。

湘军在战事中越发壮大,逐渐形成一股独立势力,军中的将领几乎都与曾氏兄弟关系密切,忠心耿耿。

清廷高层中的一些大臣对此颇有微词,担心湘军羽翼渐丰,可能会威胁到朝廷的统治稳定。

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太平军的威胁逐渐减弱,而湘军的存在对朝廷的统治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多年来,曾国荃亲率湘军东征西战,看着无数将士战死沙场,耗尽心血。

破城之日若能掌控圣库,将这批财富献给朝廷,朝廷上下不仅会铭记他的战功,也可让湘军全军将士有一个好的归宿,不至于兔死狗烹。

同时更能挽回国库亏空表明他们的忠心,让皇帝和满洲大臣们打消疑虑,可以说天京的圣库更关乎到整个湘军的命运。

但也因此,天京被围困的两年中,有关圣库的传言愈演愈烈。

太平天国从起义以来所掠夺的金银财宝在圣库中积蓄多年,数额之巨、宝物之珍,被夸张到难以置信的地步。

流传在清军中的小道消息提到,圣库不仅存有上千万两白银,甚至还有太平天国的许多珠宝字画、玉石古玩等。

许多士兵一边在战壕中厮杀,一边在幻想破城后能从圣库中获取的赏赐,即便他们明知财物归属朝廷,但传说中的宝库诱惑力依然强大。

士兵们被这种虚幻的希望鼓舞着,不惜冒死向前进攻,甚至有人在私下议论“先入圣库者得财”。

圣库空空如也

1864年7月19日,湘军冲入天京,尘土飞扬中,带着数年累积的怒火和对传说中圣库的无尽渴望,曾国荃冲在最前面。

多年的苦战终于迎来这一天,他一刻也等不及,径直奔向圣库所在的方向。

朝廷早已等不及了,他们同样把希望都寄托在这座圣库上。

无数湘军将士也在期盼,这座财宝满溢的“聚宝盆”将是他们拼杀多年的奖赏,即便明知“圣库”之财终将上缴朝廷,士兵们仍憧憬着眼见财宝那一刻的震撼。

曾国荃以为,当他推开圣库大门,所见必是金光灿烂的奇景,财宝如潮水般涌出。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出乎意料的寂静。

当他终于站在这座充满传说的圣库之前,曾国荃深吸一口气,推开了厚重的门扉。

光透进黑暗的库房,他的眼神由期待变为惊愕,直到难以置信,库房内没有一箱箱金银,没有珍珠翡翠,更没有无数次在他梦中出现的滚滚财富。

映入眼帘的,只是空空如也的大厅,静默中透出一种荒凉的冷清,圣库内什么也没有,不见一块银子,甚至连一片瓦砾都没有留下。

这一刻,曾国荃僵立在原地,浑身如坠冰窖,他的胸口仿佛被重重一击,随即,一种前所未有的寒意爬上了他的脊背。

自从得知清廷寄望于圣库以来,他便知道这一刻的成败关系到他的生死。

然而,眼前的空旷彻底击碎了他的希望,他身边的随从们也瞪大眼睛,惊愕地望着这片空旷之地,场面在这一瞬凝固,静得只听见士兵们粗重的呼吸声。

最终,曾国荃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一句低沉的叹息:“我命休矣!”他的声音带着无尽的绝望。

一瞬间,曾国荃脑海中浮现出种种恶劣的后果,清廷内部本就对湘军壮大的力量颇有微词,这次若是有人趁机指控他,这一口黑锅他将难以洗清。

想到这里,他冷汗直冒,仿佛站在万丈悬崖之边。

震惊过后,曾国荃很快做出反应,下令彻查整座天京,寻找任何可能藏有财宝的地方。

为了让手下士兵不至于起了私心,他甚至发布严令,凡发现财物者一律上交,不得私藏,违者重罚。

尽管湘军几乎掘地三尺,整个天京城被搜遍,但任何财物的踪迹依然渺无音信。

失落之中,曾国荃甚至怀疑,这些财富是否在城破之前被太平军转移了出去,或者,这些传闻中的宝藏是否根本只是谎言。

从声名赫赫到满怀忧惧

空旷的圣库不仅毁灭了湘军上下对财富的期待,也让曾国荃陷入难以洗脱的嫌疑之中。

消息逐渐传开,朝廷中一些心怀不满的大臣,尤其是对湘军势力早有忌惮的权臣,纷纷借此谣言中伤他,声称他私吞圣库财物,将太平天国的财富运回了老家。

这并非空穴来风,早在数年前攻破安庆时,曾国荃便被曝将英王陈玉成的财物私自运回湖南。

在安庆战役中缴获的部分金银被运送至老家,这一举动在朝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昔日的做法如今成为政敌的攻击口实,他们抓住这点,肆意夸大其词,纷纷指责他在天京搜刮了圣库财宝,甚至借此煽动朝廷对湘军的猜忌,质疑湘军会否效仿明末的“拥兵自重”。

曾国荃感到背脊发凉,他很清楚清廷与满朝文武的想法:湘军多年征战,如今已成一方势力,且由汉人将领掌控,早已引起朝廷的戒备。

对湘军的强盛,朝中部分满洲权贵认为这支由曾氏兄弟统领的军队功高震主。

圣库空虚的传闻无疑给了他们极好的借口,谣言传遍京城,甚至波及湖南老家,传言说湘军将领早已暗中运走圣库宝物,为自立做好准备。

面对铺天盖地的流言,曾国荃自知无法轻易洗清嫌疑,更不敢再行任何自辩之举,深怕越描越黑。

正值此时,曾国藩也在远方为弟弟的困境忧心忡忡。

朝廷内忧外患,满洲贵族对湘军的猜忌逐渐加深,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激起他们的戒心,甚至会有人借此排除异己。

因此,曾国藩决定采取断然措施,向朝廷请命为弟弟请求归乡“养病”,希望通过隐退来化解风波。

在曾国藩的力陈之下,清廷终于允准了他的请求。

曾国荃虽然极不情愿,但也明白此时此刻唯有以退为进,方能全身而退,于是,他带着满腔不甘与愤懑,返回了湖南,暂时远离京城的风雨。

与此同时,为彻底安抚朝廷对湘军的疑虑,曾国藩更主动请求裁撤湘军,向朝廷上奏折。

恳请朝廷将曾国荃战功归于清廷上下的调度英明,而非湘军的功绩,极力将湘军描绘为效忠朝廷的先锋,而非功高震主的异己力量。

曾国荃归乡后的日子,并非安然度日,他的心情如堕冰窖,清楚自己因圣库一事背上了黑锅。

然而,伴随岁月流逝,朝廷的猜忌逐渐消散,曾氏兄弟的忠心也逐渐得以复位。

几年后,朝廷又重新启用了曾国荃,他担任了湖北巡抚、陕西巡抚、山西巡抚等职,继续为朝廷效力,那些曾经的流言虽然未曾彻底平息,但最终没有摧毁他的一生。

在往后的岁月里,曾国荃始终谨慎行事,1889年,他在南京病逝,谥号“忠襄”。

至于那让人垂涎三尺的圣库财宝,到底是去了哪里,是真没有,还是被某位大能偷天换日运走,史学界历来是众说纷纭。

有一种说法认为平天国运动后期,圣库制度名存实亡。洪秀全等人生活奢靡、统治阶层贪污腐败严重,加上战争消耗、补给通道被切断等因素,圣库的财富大量消耗且补充不足。

所以曾国荃攻破天京后发现圣库空空如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后在牢里亲笔写下的供词称 “天京事变” 后 “国库无存银米”。

并且有清军奸细张继庚的情报显示,太平军刚打下南京时圣库里有较多白银,但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减少,这些都能侧面印证圣库空虚的可能性。

但具体圣库中是否完全没有财物,目前仍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即使不算圣库,当时天京还有很多太平天国的高层府邸,其中可能有不少私财。

但也有可能是人们对太平天国的圣库充满好奇,加上各种传闻的渲染,使得圣库被过度神秘化。

实际上,太平天国后期面临诸多内部问题和外部压力,圣库的财富状况可能远不如传说中那样丰厚,但无论怎样,这些往事都随风而去,徒留世人感慨一番罢了。

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妥善处理。

0 阅读:0

八方镜

简介: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