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过一个实验:​烟雾缭绕的房间实验

心理自救研究 2024-11-20 20:37:07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约翰·达利(John Darley)和比博·拉坦内(Bibb Latané)进行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实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烟雾缭绕的房间实验”。这项实验不仅揭示了人类行为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黑暗面,还引发了对个人责任、群体动力和旁观者效应的深入探讨。

实验背景

1964年,美国纽约的基蒂·吉诺维斯(Kitty Genovis)被刺杀案震惊了整个社会。据报道,38名目击者看到了这一幕,但没有人及时报警,导致吉诺维斯最终不幸遇害。这起事件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人们开始探讨为何在危急时刻,人们会选择袖手旁观。达利和拉坦内因此展开了他们的研究,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实验设计

实验的参与者是一群大学生,他们被邀请参加一次所谓的“认知测试”。参与者们被告知,他们将通过电话与其他几位参与者讨论一些问题。每个人都会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通过一个麦克风和耳机与其他人沟通。在实验开始前,参与者被随机分成三组:单独组、两人组和六人组。

实验的关键环节出现在讨论进行到一半时,房间里突然开始冒烟。参与者被告知这是一种实验设备故障,并被告知如果感到不适可以立即报告。然而,这并不是设备故障,而是实验设计的一部分。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令人震惊。

在单独组中,95%的参与者在30秒内报告了烟雾,并迅速离开了房间。而在两人组中,这一比例降至65%,而在六人组中,更是降至20%。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多人组中,许多人即使看到其他参与者不行动,也选择了沉默和不作为。

为何如此?

为什么在多人组中,参与者的行为会如此大相径庭?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实验者,也令众多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深思。达利和拉坦内在后续的研究中提出了几个关键解释。

1.责任分散在多人组中,参与者可能认为其他人会采取行动,因此自己的责任被分散了。简单来说,每个人都在心里想着:“是不是有人已经报告了?我不需要多此一举。”这种心理机制被称为“责任分散”。

2.社会影响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社会影响。当一个人看到别人没有采取行动,他可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甚至正确的。因此,即使自己感到不安,也会选择跟随群体的行为,避免显得“不合群”或“多事”。

3.环境解释参与者还可能对环境进行不同的解释。如果没有人表现出惊恐或采取行动,他们可能会认为这种烟雾是无害的,或者只是实验的一部分。这种认知偏差进一步抑制了他们的行动。

深层次的影响

“烟雾缭绕的房间实验”不仅揭示了群体性沉默的机制,还对社会行为学和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醒我们,在紧急情况下,群体的沉默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每个人都有责任和能力采取行动,而不是盲目地依赖他人。

互动问题

读到这里,你是否感到心有戚戚?你有没有在类似的情境中选择沉默?你认为自己在未来的紧急情况下会如何行动?请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不仅对心理学有了更深的了解,还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面对类似的困境。每个人的一点点行动,都有可能改变整个局面。

参考文献

Darley, J. M., & Latané, B. (1968). Bystander intervention in emergencies: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4), 377-383.

Latané, B., & Darley, J. M. (1969). Bystander “apathy”. American Scientist, 57(2), 188-208.

Latané, B., & Darley, J. M. (1970). The unresponsive bystander: Why doesn’t he help?.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0 阅读:0

心理自救研究

简介:心理学是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