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到了2022年生活会变得更好些,可是3月份新一轮疫情再次爆发。
吉林处于重灾区,3月1日到22日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22000例,超级传播事件出现了两次,大面积的学生被感染。
其他城市也不容乐观,时不时会有新增病例出现,而且病毒在不断更新换代,人们防不胜防。
每当出现疫情风险,都在给人数本就紧张的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增加莫大的压力。
3月20日6时45分,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原副主任、主任技师、研究员白晓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2岁。
她太年轻了,在省立医院任职主任医师,而且还是博士生导师,不仅是在学术能力上优秀,更是国家培养的技术人才,如果能安稳地在岗位上工作到退休,对国家的贡献和对疫情防控的贡献都是不可估量的。
医护人员在普通岗位上本就很累,对身体会造成很大的健康隐患。
随着疫情的到来,就像是给本就疲惫的医护人员又加上了一层枷锁,完全没有休息日可言,甚至要工作连轴转,24小时不休息。
白晓卉作为一名前线医生和优秀人才,她的能力突出,责任自然也更重,不仅需要进行核酸检测,更需要管理队伍。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发布的文章中描述称:“完成检测的医疗垃圾处理、数据上报、人员调配等工作,前线保障工作及后续工作均由她一人负责,一度高强度连续工作20多小时未能休息……”
看到这里,我真的害怕了。
她是累倒的。
02没穿过防护服的人不太能感同身受那种感觉,医护资源本就紧张,为了省下防护服,医护人员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
如果检测地点距离医院较远,那么往往会早上三四点钟就起床,到五六点钟到达地点后等待第一批群众进行核酸检测。
又冷又饿,又累又渴,忙起来更是没有时间尽头,从凌晨到深夜,那些脸上、手上被勒出深红印子的照片,不是偶尔,是日常。
为什么这么拼啊?
没有工资、没有休息、像一个陀螺忙得四处转,有时甚至还不被群众体谅,被嘲讽,被嫌弃…
只是因为他们背后,守护着一座城市的安稳,保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
3月11日,在长春的“大白”累得瘫坐在地,仍然坚持举起喇叭维持秩序;
3月14日,在温州的核酸检测点,“大白”累得晕倒在地;
3月15日,江苏常州的护士于莉莉晕倒在核酸采样点现场……
而这只是医护人员的冰山一角罢了。
他们想穿着防护服,在密不透风的保护下不吃不喝吗?他们不想按时吃饭在家好好休息吗?他们不想正常工作正常睡觉吗?
在评论区说他们“故意晕倒”的杠精之所以还能发送评论,就是因为这些“逆行者”替你负重前行。
做人善良一点,会幸福很多。
03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
某地突然出现了疫情,上级要求在三天之内把整个小区所有住户的家庭情况做成文档。可是基层工作人员只有五个人,也没有多余的人来帮忙,该怎么办?
社区人员的方法是紧急招募志愿者:所有党员都参与进来,打过疫苗的群众优先,迅速分配好工作,然后加班加点整夜不睡按时完成了任务。
都说中国的疫情防控是所有国家的典范,都说有这样的政府和医生让群众放心,都说每次出现疫情出现时反应都很迅速……
可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耗尽一个人的心力甚至生命完成的。
疫情是万恶之源,为了大多数人的平安健康,总要牺牲一部分人的休息时间
可我也希望,英雄能得到应该有的尊重,付出不该受到践踏。
所有为人民群众付出的医护人员都值得好好对待,除了态度,更应该有制度。
疫情已经不是一个突发事件,防控也进入了常态化阶段,医护人员不是神,他们不可能做到24小时不休息,不吃不喝还能好好活下去。
提高薪资待遇,让更好的物质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健全的换班制度,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以最饱满的精神工作;
关注精神状态,出现“连轴转”的情况时强制休息……
无论如何,希望白晓卉医生的悲剧不再发生。
每当一名医护人员倒在岗位上,都是人民群众乃至国家的损失。
他们是英雄,也是宝贝。
宝贝,就该好好呵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