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同孩子之间在数学能力上有着天壤之别,这表现在有些孩子的数学能力很一般,而有些孩子却有着远超同龄人的优秀数学能力。
人们不禁好奇,那些远超同龄人的数学能力从何而来,有人说是天生的。但实际上,和数学天赋是天生的有所不同,孩子的数学能力更多的是通过父母在早期的数学启蒙中获得的。
爱玩是学龄前孩子的天性,父母可以利用孩子这一特点,在数学敏感期间引导孩子玩一些简单的数字游戏,这有利于帮助他们构件数学思维、获取优秀的数学能力。
01 父母不可忽视的数学敏感期优秀的数学能力并非天生,而是需要通过后天科学系统的训练和习得才能获得。
但还有一个和孩子数学能力有关的因素我们不能给忽略了,这就是每个学龄前孩子都会经历的“数学敏感期”,这是孩子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关键期。
当孩子在数学能力的发展关键期得到理想的训练,那他在未来就有很大的几率获得超凡的数学能力。反之,孩子一旦错过数学敏感期,他们以后就很有可能视数学如虎狼,一生都对学好数学不自信。
孩子通常到了五六岁之后,就开始对抽象的符号发生兴趣,这表明他们在智力发展方面上升了一个台阶,也意味着他们已经进入了数学的敏感期。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数学敏感期,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数学能力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敏感期如同其他任何一个敏感期一样,需要遵循自身的客观发展规律,其过程是不能通过人为的手段提前,所以,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对孩子进行诸如超前超纲的数学知识的灌输。
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懂得保护学龄前孩子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欲求,同时,还要在生活中或游戏中,逐步引导孩子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龄前孩子感知数学,进而形成数学意识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显而易见,当我们把这一步工作做好,自然就能促进孩子顺利度过数学敏感期了。
02 发展孩子的数学思维处在数学敏感期的学龄前孩子,会慢慢对数字、排列顺序、数量关系、数的运算等数字概念产生兴趣,并对其中数字等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比如,有的孩子会竖起十个小手指,左手点点,右手点点,在学着数数,看起来非常有趣,这恰恰是孩子在对数字产生兴趣的一种表现。
学龄前孩子的思维一般要经历从直观再到抽象这么一个过程。孩子到底处在哪一个思维阶段,是直观思维的阶段?还是抽象思维的阶段?作为父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数学在帮助学龄前孩子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以及空间想象等能力。
我们又该如何抓住学龄前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呢?通常可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第一,借助实物巧妙引导孩子
我们可以借助实物,引导学龄前孩子从“量”的具体体验再到“数”的抽象认知,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比如在生活中常见的算盘、碗筷、瓶瓶罐罐、玩具、书本等,这些都可以拿来对孩子进行数的认知的引导。
第二,准备激发孩子数学思维积极性的材料
我们在和学龄前孩子互动时,要提前准备好能够激发孩子数学思维积极性的材料。
比如,在要求学龄前孩子给图形分类时,可以先给他出示两个形状不同、颜色相同的图形和两个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图形,让他们进行比较,帮助他们明确“相同”的含义,并寻找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这样就能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能从中获得有关分类的感性经验,进而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积极性的发展。
03 帮孩子建立数字概念,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我们当然不是通过数学课本去帮助孩子建立数字概念、发展数学能力的,而是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去引导和鼓励孩子去表述、去探究和数字有关的话题。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有很多,比如,孩子在路边看到车牌号码、在坐高铁时看到座位号、在逛超市时看到商品价格等等,都是他们在生活中接触数字的过程。
父母在这方面如果能对孩子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这对帮助孩子建立起数字概念、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04 避免学龄前孩子在数学启蒙方面陷入认知误区数学具有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两重属性。
对学龄前孩子来说,我们在对他们进行数学启蒙时,不能脱离了具体实践,要从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然后逐渐开始数学的抽象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需要提到的是,有不少父母把数学启蒙简单理解成“算术”,其实这是一种对数学启蒙教育的误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有一个学龄前小女孩,已经能够流利地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这让全家人都为她感到骄傲,都认为这小女孩非常有数学方面的天赋。
然而,在一次测查中,她的测试结果却让大家感到非常惊讶。
当幼教专家问她:“8+2=10”表示什么意思的时候,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就说出自己的答案:“它表示8加上2就是10”。话音刚落,小女孩的脸上已经写上了“胜利”两个字。
可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专家的脸上并没有赞许的目光,很明显这并不是专家想要的答案。
专家请小女孩举出一个能够用这个“8+2=10”的算式来表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小女孩一听就傻眼了。
接下来,无论专家如何提示,小女孩都无法举出一个能够用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具体事例。
最后,她很生气地对专家说:“8加上2不就是等于10吗?”
她的回答令在场的所有人都哭笑不得。
我们从案例中可以看到,这个小女孩已经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加减法了,父母或许会认为孩子在数学方面是小天才,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简单的运算能力,实际上小女孩并不清楚那几个抽象的数字符号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她仅仅是被大人教会了计算,却没有真正认识到数学这门学科在生活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换句话说,小女孩看似能流利地说出计算结果,但她那是一种纯粹的机械式学数学,并不能因此证明她已经掌握了数的知识,更无从谈起数学思维的建立,所以,在头脑中缺乏数的概念的她,最后也就无法回答出专家的提问。
通常来说,学龄前的孩子在数学敏感期阶段,对相关数学知识十分感兴趣,如果在此期间,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数学兴趣的培养,导致孩子的数学兴趣没有被满足,那么孩子就有很大的概率出现“害怕学数学”的症状。
此外,我们还要消除一种常见的认知误区——认为数学就等于算术。其实数学涵盖了包括算术、数的概念、几何形体、空间关系等等。
父母如果能消除这种认知误区,有助于帮助学龄前孩子顺利度过数学敏感期,而不至于误导了孩子。
结语总的来说,要想培养孩子在未来具有超越大多数同龄人的数学能力,父母在教育孩子上要有前瞻性及未雨绸缪的意识,比如抓住孩子的数学敏感期,为孩子量身定做一些简单的数字游戏,有助于帮助孩子在未来构建数学思维,获取优秀的数学能力。
三次敏感期,三??
我家大扳手指头,小的也扳手指头。
胡说八道,孩子一般5岁才会有数概念,哪怕强迫天天做计算是对的,也只是记忆而已,
在玩中学好,但有父母是手机不离手,自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