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今夜的鹊桥

作者:黎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

作者:黎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爱情诗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整篇以“别”为文眼,描写了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在最后寄愿青鸟传递相思之情。青鸟在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之后逐渐演变成为凤凰和三足金乌。但据《山海经》记载,青鸟红头黑眼,汉武帝时开始有青鸟在农历七夕从西方飞来的说法。而七夕节始于汉朝,传说在每年的这个夜晚,天上的织女与牛郎会在鹊桥相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所以,据此推测,青鸟应该与七夕搭建鹊桥的喜鹊有关。考虑到古人对鹊没有细致区分,那么红色头嘴、青色羽毛的青鸟,很有可能是现在的红嘴蓝鹊了。在交大校园里,我经常会见到红嘴蓝鹊,身穿靑衣、头戴黑帽、红艳小嘴、脚蹬红靴的鹊儿,雄飞雌从绕林间,一会在枝间跳上跳下,一会展开翅膀从一棵树滑向另一棵树,唱着歌欢快地纵跳前行。那灵动优雅的姿态,那美丽耀眼的蓝羽,如精灵一样从天空轻快掠过。

青鸟(鹊)是一种能够带来幸运的天堂之鸟,是幸福和忠贞爱情的象征。在中国民俗中,鹊的鸣声预示喜事临门,涂上一层文化色彩,鹊便成了“喜鹊”。“鹊噪”其实并不悦耳,人们还是喜闻乐听,并美称之为“鹊报”、“鹊语”、“鹊喜”。为何是鹊来助牛郎织女渡河?因为鹊和雀不同,它的尾巴长长,敏捷善飞,飞行极快,“嗖”地一下,似箭离弦。所以,形容一个人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时,便可以比之为“声名鹊起”。如果这只小鸟飞得不高、飞得不快,凭什么本领可在迢迢银河之间架桥呢?为何鹊愿意为一份千里婚缘助力?因为,鹊有做窝的本领,以《诗经.召南》中的《鹊巢》为证:“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的解释是:“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家庭观念如此牢固的鹊,不像麻雀有点得过且过,屋檐下、草堆中都可栖身,像个流浪汉没有“家”的概念;鹊也不像“鸠”也即布谷鸟,总是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善于营巢的鹊是最顾家的,雌鸟与雄鸟轮流孵卵,鸟爸爸和鸟妈妈既恩爱,又有责任心。护巢性这么强的一只小鸟,自然会同情分隔两地的牛郎织女,愿意不辞劳苦去搭桥。

今夜又是七夕之夜,一片鹊羽搭起了情人之约。如水的月华深处,牛郎荷担归来,如鹊还巢,织女翩翩归来,如鹊栖枝。他们都仿佛找到了此生的归属,不再月明星稀,无枝可依。今夜,那对相偎相依、相携相伴、鹊桥成仙的人儿,满耳应该都是交织的啁啾鸟声吧?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哪怕只一夕之暖,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但所幸,还有来年,银鹊迎桥,灵鸟相助,又得以银汉迢迢暗度。

最好的爱情,是一年一期一会的山盟海誓,是一生一世一人的天长地久,是从相遇到相知,从心动到古稀……最好的爱情,是一生的陪伴。这银河的水,洗去了岁月光华,洗去了青春容颜,不老的传说早就老了。但年复一年,那些喜鹊,还在坚持搭桥,坚持把翘着的尾羽连起来,制造戏剧性的重逢。一声鹊鸣给人带来无限希望,即使这条天河永远烟波浩渺,摇摇半空的鹊桥,还要继续载动这万年沉重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