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宛如一场漫长而神秘的旅程,其间蕴含着无尽的哲理与深邃的智慧。人活到极致,必然呈现出一种素与淡的境界。动若清风,那是一种灵动自如的状态,恰似清风拂过大地,无拘无束,所到之处带来的是一种自然而清爽的气息。清风不会刻意停留于某一处,也不会强行改变任何事物的轨迹,它只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自在地流动着。

静如秋水,秋水给人的感觉是深沉而宁静的,它平静的水面如同镜子一般,倒映着周围的世界,却又不为外界的喧嚣所扰动。心容世事而不争,这颗心就像一片广阔的海洋,能够容纳世间万物的波澜起伏,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是荣耀还是屈辱,都能坦然接受,却不与他人争名逐利。意纳万物且自明,人的意念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能够接纳万物的信息和变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自身的清醒与洞察。种种浮华过眼,犹如石沉大海,那些虚荣的繁华、短暂的荣耀,在这种极致的心境面前,就像投入大海的石子,瞬间便被大海的宽广所包容,融合于宽和的心境之中。

无论是栖居闹市还是深山,皆可收放自如,觅得身心的清凉。在闹市之中,虽然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纷繁复杂的事务,但拥有这种心境的人能够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左右;而身处深山时,也不会因为环境的清幽而感到孤寂或无所适从,而是能享受那份静谧,与自然和谐共生。

世人眼中的神仙也莫过于此,境感万物,意通山水,仿佛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感受到万物的呼吸和脉动,理解山水之间蕴含的自然之道。就像古代的那些隐士或者智者,他们似乎能够与天地对话,从自然中汲取智慧,这种境界实在是令人向往,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然而,只是平凡的你我,大都离此境甚远,可谓遥不可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被各种各样的琐事所困扰,被世俗的价值观所束缚,很难达到这样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虽然有一些苦行者,不惜抛却红尘种种,志要修成大道,他们远离尘世的喧嚣,放弃了物质的享受,试图通过苦行和修行来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但是,很多事情并非选择放下,便可清明彻悟的。放下只是一个开始,而真正的彻悟需要对人生、对世界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人常说最佳的生活状态,莫过于半梦半醒。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状态,因为命运充满了不确定性,就像一团迷雾,没有谁能够完全拨开这团迷雾看清命运的反复无常。命运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充满了曲折和变化,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它的流向。亦无谁能够行于浊流而保持身心的内外明彻。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如同置身于浊流之中,很难做到身心完全的纯净和清醒。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只能跟随着潮流逐步向前,因为我们做不到极致的清醒,拂不去眼前的蒙尘。一如生长于泥淖中的白莲,即便亭亭净植,亦不能完全做到不染纤尘,终是半浊半明。白莲生长在泥淖之中,虽然它努力保持自身的高洁,但周围的环境还是会对它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虽然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也难以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正因如此,世间才罕有人能够活到极致,达到心若琉璃,境通万物,不被纷繁的世相所乱。心若琉璃意味着内心纯净透明,没有杂质,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外界的事物,同时又不会被外界的表象所迷惑。境通万物则表示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建立起一种深刻的联系,理解它们的本质和规律。然而世事虽纷呈,但也并非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只是非心正意明者不可为罢了。

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事物看起来复杂多变,但实际上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只不过需要我们有一颗正直的心和清晰的头脑去发现和把握。而当你能够将纷繁的世相融会贯通时,眼前的迷雾也自会明朗,即便是深陷浊流,亦可找到安放尘心的渡口。这就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或者在迷宫中找到了出口。当我们能够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相互关系时,我们就能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一个让自己内心平静的地方。之所以说人活到极致,是素,是淡,并非是指当我们走过了人生的荆棘沟壑,历经了世事的沧海桑田后,所拥有的淡泊心境,和简约情怀,而是指一种精神的明彻,灵魂的了悟。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万物之情皆有其通性,当一个人能够透过纷呈的世相,探知到其内在的本源时,那种真正大彻大悟的心境,便是素是淡。这种素与淡不是简单的物质上的简朴或者情感上的淡漠,而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本质的深刻理解,是一种超越了表象的精神境界。

近日看了一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深爱围棋的少年,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感悟,最终达到了天元化境的棋上巅峰。可以天做棋盘,星为子,摆脱棋枰中的狭隘局限,融合万物之气,随心布局,无不能为。在围棋的世界里,棋盘和棋子是有限的,但当一个人的境界达到一定高度时,他就能够突破这种物质上的限制,将整个天地视为棋盘,将星辰视为棋子,这种境界体现了一种对围棋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

其实,琴棋书画,乃至世间种种皆是如此。对于琴,操琴者非琴心境意相融,形神合一,不能奏出感应天地,显象万物的妙曲。乐器中犹有“吹箫引金凤,弹琴唤鬼神”之说,乃是技达神通意明之境,可与万物相合,亦有拨开云雾见青天之妙感。当操琴者达到心境意相融、形神合一的境界时,他所弹奏出的音乐就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音符组合,而是能够与天地万物产生共鸣,传达出一种超越音乐本身的情感和力量。这种境界就像一位画家,当他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时,他的画作就能够展现出山水的神韵、人物的灵魂,仿佛将世间万物的精髓都融入到了画作之中。所谓,世事如棋、如画、如茶、如风、如万物种种,便是此理,当一个人能够将世间万物形化于一物时,世事的玄机自可了然于心。



其实,物境也便是心境,纵横古今,凡能够修成正果,登峰造极者,孰不首修其心,心正则神通,神通则意明,意明则可洞察万物,知其本真。从古代的大师到现代的杰出人物,无论是在艺术领域、哲学领域还是其他领域,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不首先注重内心的修养。内心的正直和纯净能够让他们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创造力,从而在各自的领域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王仕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