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工业大学 通识教育中心 郑萌、陈蕾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多年来坚持把艺术公共课与思政课程紧密地有机结合,探索“大德育”“大思政”,着力推进“新六艺”美育教学探索与实践。美育教师们结合相关专业特长,将舞蹈、合唱、交响管乐、戏剧表演、语言艺术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课程融入红色文化教学,将百年党史融入艺术课堂教学“主渠道”,把党史讲好、讲活,用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师生们在审美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党史学习教育。艺术审美与党史学习教育双线并进,创新了“大思政课”的教学模式。
以舞串史,以史叙事,青春舞步踏着红色旋律前行
笔者曾精心准备了一堂特殊的舞蹈欣赏课,以时代为背景,以舞蹈为坐标,以舞串史,以史叙事,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美育思政课在校园里唤起学生们的广泛共鸣。
课堂结构“双线并进”。一条是党的历史发展线,由“星火燎原、中流砥柱、东方旭日、砥砺前行”四个环节构成, 将《东方红舞蹈史诗》《风雨红棉》《八女投江》《到那时》等经典舞蹈作品串联其中,让学生立体感受中国共产党从新生期、奋斗期、探索期迈向成熟期的艰辛历程;一条是艺术审美线,引导学生品鉴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芭蕾舞等的动作美、画面美、结构美、意蕴美,“聆听”舞蹈语言讲述的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作品赏析方式丰富多样,每个环节穿插有相应历史题材的舞蹈作品,如民族舞剧《风雨红棉》取材于真实故事“刑场的婚礼”,催人泪下的展示了那个时代独有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当代舞《马兰花魂》则取材于邓稼先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奔赴荒漠、扎根基地默默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而当代舞剧《到那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缩影,舞蹈《英雄赞歌》的现场演绎把课堂推向高潮,英雄悲壮而豪迈之美充盈着整个课堂,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广东工业大学的原创大型情景史诗剧《青春印丰碑》,再现了60年代初期,广工学子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投身援港重大水利工程东深工程的宏大场景。师生们在经典作品和原创作品中,共同回眸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峥嵘岁月,回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于年来筚路蓝缕、不畏牺牲、艰难探索、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用舞蹈向党致敬,向祖国致敬!
以歌串史,以史对话,青春音符唱响时代最强音
以乐串史,以史鸣笛,青春乐音奏出时代新交响
“学习党史、奏响新征程”交响乐主题党课伴随着国歌的奏响,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公共艺术教研部主任、乐团指挥廖鸣辉
以剧串史,以史为镜,青春声影塑造未来新一代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曹凤霞教授、韩亚楠老师带领语言艺术团献上一场意义非凡的艺术党课。“迢迢东江水,长吟慈母手中线;万人创奇迹,共谱香江繁荣曲”,语言艺术团以艺术情景剧再现上世纪我校200多名师生参与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的场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艺化地术着力表现了广工人“无惧挑战,勇担重任”的东深供水精神,见证祖国与香港同胞间的骨肉亲情。
戏剧《一顶红军帽》为戏剧团郭娜老师编导的原创作品,该剧以历史上的红军长征为背景,讲述小战士胡英子在指导员的帮助下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故事。作品以小见大、托物言志,通过一顶红军帽的承继,形象地刻画了红军精神的代代传承,以戏剧为载体结合音乐、形体、多媒体、灯光等多种艺术手法,为当代青年学子学习党史、担负使命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时代范本。
将党史学习融入艺术课堂教学的“新配方”,让党史学习教育变得更生动、更鲜活。舞蹈团的“以史串舞、以舞叙事”艺术党课多次受到学习强国、南方日报等媒体报道,获得莅临广东工业大学调研指导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巡回指导组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作为省委教育工委党史学习教育简报专篇报道。 合唱团的《音乐微党课》通过线下演唱与讲授,线上推广等手段,受益学生、老师、群众近万人次;原创戏剧《一顶红军帽》获得“广东省高校艺术作品征集展演活动”一等奖。
艺术是时代的表现,“红色”作品是有温度的历史。歌声、舞步里有期望,党史里有初心!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坚持把党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开创了“大思政课”教学的新局面。
整理发布:何媒矩阵
责任编辑:何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