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九十年代,世界格局风云变幻。
红色帝国轰然倒塌,冷战的硝烟尚未散尽,新的力量正在崛起。

我们现在正处在挺有挑战性的时代呢。
彼时,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是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
而航母,作为现代海军力量的象征,自然是中国海军梦寐以求的利器。
然而,要建造一艘航母,谈何容易?

技术瓶颈、资金缺口、国际压力,如同三座大山,横亘在中国海军发展的道路上。
就在这时,一艘来自前苏联的未完工航母——“瓦良格号”,意外地成为了连接中国航母梦想与现实的桥梁。
这艘大船原本属于苏联,后来转到了乌克兰名下,但因为乌克兰自己建不了,现在正打算卖掉。
它的出现,不仅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更改变了一位中国商人的命运轨迹,也间接影响了中国海军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位商人,便是徐增平。

——【·一位爱国商人的崛起·】——»
徐增平,山东青岛人。
17岁那年,他心揣着对祖国的热爱,毅然选择了参军,从此开始了超过十年的军旅生活。
这段日子让他意志坚强,也让他对祖国有了更深的感情。
退伍后,徐增平来到香港,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商业生涯。

他眼光独到,胆子也大,在香港的旅游娱乐圈里迅速崭露头角,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创律集团,成了行业里的佼佼者。
然而,徐增平的成功并非仅仅源于对商业利益的追逐。
他心里一直装着祖国,对国家的发展和安宁特别上心。
听到乌克兰打算卖掉“瓦良格号”的消息,他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点子。

他看准了,这可是个极好的机会,能帮国家出力。
——【·购置与运输“瓦良格号”的挑战·】——»
1997年,乌克兰正式对外宣布出售“瓦良格号”。
为了避免引起国际争端,乌克兰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只对个人出售,不接受国家购买。

这无疑增加了交易的难度,也让许多潜在买家望而却步。
但对于徐增平来说,这却是一个可以掩人耳目的机会。
他以创律集团旗下娱乐公司的名义,对外宣称购买“瓦良格号”是为了将其改造成海上娱乐设施。

这个说法成功缓解了乌克兰的担忧。
然而,谈判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徐增平需要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财力购买“瓦良格号”,同时还要应对来自乌克兰政府的试探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他多次往返于香港和乌克兰之间,与乌克兰官员进行谈判,最终以18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艘未完工的航母。

他又投入了200万美元,买下了“瓦良格号”的设计图,以确保航母改造能顺利推进。
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在“瓦良格号”的回国途中,来自西方国家的阻力接踵而至。
土耳其以“瓦良格号”体积庞大,担心会妨碍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航行安全,所以暂扣了它。

土耳其的这一举动,背后显然是受到了某些国家的授意,其目的就是阻止中国获得这艘航母。
徐增平陷入了困境。
他不仅要支付高昂的停泊费,还要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
他到处奔波,忙着跟土耳其政府谈条件,还找了中国外交部帮忙。

经过漫长的谈判和斡旋,土耳其最终同意放行“瓦良格号”,但条件是徐增平必须缴纳10亿美元的保证金。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为了国家的利益,徐增平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个条件。
2001年11月,“瓦良格号”在被土耳其扣留一年多后,终于重新起航。

2002年3月3日,这艘历经波折的巨舰,终于抵达中国大连港。
——【·个人努力与国家力量的结合·】——»
“瓦良格号”成功抵达大连港,徐增平的任务就此圆满完成。
这艘锈迹斑斑的巨舰,承载着中国几代人的航母梦想,也见证了徐增平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他立刻宣布公司倒闭,把“瓦良格号”无偿捐给了国家。
这可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仔细考虑才做的决定。
购买航母的巨额花费,加上土耳其的漫天要价,早已掏空了他的家底。
公司破产可能对他来说既是种解脱,也是一种好事。

瓦良格号的加入,给我国航母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
国家迅速组织专家团队,对“瓦良格号”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修复。
虽然航母的整体结构完好,动力系统也基本保留,但由于长期搁置和部分设备的拆除,其修复和改造工作依然充满了挑战。
中国工程师们不畏艰难,加班加点搞技术突破。

他们不仅要修复原有的设备,还要根据中国的实际需求进行改进和升级。
在改造过程中,中国充分吸收了“瓦良格号”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并结合自身的科研成果,逐步掌握了航母建造的核心技术。
2012年9月25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瓦良格号”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后,正式更名为“辽宁舰”,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辽宁舰”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拥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实现了中国航母“零”的突破,也圆了几代中国人的航母梦。
这事儿不仅代表了中国海军成长的一大步,也是我国国力增强的一个明显体现。
——【·国家战略的推进·】——»

使用辽宁舰只是个开始,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这为中国海军积累了宝贵的航母操作经验,同时为未来航母的自主研制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中国还在加紧推进航母的建设工作。
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山东舰”正式交付海军。

“山东舰”问世,中国航母制造技艺迎来新飞跃。
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
“福建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和电磁弹射起飞技术,代表着中国航母技术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中国航母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这成就源于国家的大力推动,更离不开科研和工程团队的不懈努力。
我国发展航母,不光是为了保卫自家领土安全,还为了维护周边和平,给世界和平添份力。
——【·结语】——»

徐增平的传奇故事,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一个缩影。
他以个人的力量,推动了国家战略的实现,展现了中国企业家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兴衰是紧密相连的。
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别忘了心系祖国,为国家的繁荣添砖加瓦。

徐增平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思考:换种说法就是,他的故事教会了我们一些道理。
爱国心是我们民族的好传统,也是推动国家进步和民族振兴的重要精神动力。
国家战略的实现,需要个人努力和国家力量的结合。
改革开放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国家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信息来源·】——»
“瓦良格”号如何来到中国.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