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集团爆发大罢工,9大工厂停产,网友吐槽:身在福中不知福

剑仙问道觅长生 2024-12-05 18:07:18

文 | 天南星

编辑 | 东方芙昕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前言

曾经称霸全球的大众汽车,如今却陷入了重重困境。德国多地工厂爆发的大规模罢工,犹如一场强烈地震,震撼了整个汽车行业。

超过七万名工人集体走上街头,他们高举着标语,口中喊着响亮的口号,以罢工这种激烈的方式,表达对大众公司降本增效措施的极度不满。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危机?是企业战略的严重失误,还是另有隐情?大众集团的未来之路又将何去何从?

罢工的导火索

德国作为大众汽车的发源地,如今却沦为劳资冲突的“风暴中心”。在大众的九大工厂中,七万工人进行了两小时的罢工,导致多个车款的生产线瞬间停摆。汉诺威工厂广场前,工人们聚集在一起,在乐队的伴奏下,抗议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这一切乱象的根源,在于大众集团推行的“降本增效”措施与工人利益产生了严重冲突。大众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关闭至少三家德国本土工厂,这一决策无疑给众多工人带来了失业的巨大威胁。

与此同时,裁员的阴影也笼罩着整个大众的员工群体,尽管具体的裁员规模尚未明确,但仅仅是这种不确定性,就足以让工人们人心惶惶。

而引发此次罢工的最直接导火索,则是大众打算将12万名德国本土员工的薪资削减10%。在生活成本不断攀升、经济压力日益增大的当下,降薪对于工人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的沉重打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会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诉求。他们不仅坚决反对降薪,还进一步要求现有工资上涨7%。这对于本就面临诸多难题的大众集团而言,无疑是又增加了一层困难。

不过,工人们的诉求并非毫无道理。多年来,他们为大众集团的繁荣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公司陷入困境,却要让他们来承受损失,这自然让工人们难以接受。

随着谈判的破裂,罢工的爆发,这场劳资冲突迅速升级,未来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整个大众集团乃至德国汽车行业都被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欧洲汽车产业的寒冬

大众汽车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欧洲汽车产业整体困境的一个典型缩影。当前,欧洲汽车界正遭受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寒冬”。经济的疲软、通货膨胀的高企、电动化转型带来的成本激增以及政府补贴的减少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压力,沉重地压在欧洲车企的身上。

裁员风暴仿若汹涌海啸,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扫整个欧洲汽车行业。大众、奥迪、福特、Stellantis等赫赫有名的汽车巨头,以及博世、舍弗勒等在零部件领域称霸一方的巨头企业,无一幸免,纷纷祭出裁员计划这一“利器”。

数以万计的工人瞬间被失业的阴霾所笼罩,他们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惶恐与不安之中。对于个人而言,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家庭的经济支柱摇摇欲坠,贷款、子女教育等各种生活开销成为了难以承受之重。

而从宏观层面来看,欧洲经济也因汽车产业这一核心支柱的动荡而遭受重创,经济下行的压力如泰山压顶,令人愁眉不展,整个欧洲都在为汽车产业的困境而揪心。

大众汽车曾经在销量战场上纵横驰骋,稳坐销量王者的宝座,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却深陷销售泥沼,遭遇持续下滑的尴尬困局。

2024年前三季度,大众全球销量如同失去动力的列车,同比下降2.8%,而到了第三季度,下滑速度更是陡然加剧,犹如自由落体一般,达到了惊人的7.1%。

在中国这片全球汽车市场的战略要地,大众汽车同样未能守住阵地,销量同比锐减10.2%。欧洲本土市场需求如死水一潭,波澜不惊,而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也未能成为其销量的救命稻草,反而萎靡不振。

内外交困之下,大众集团的业绩增长之路荆棘丛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其在汽车行业的未来走向也因此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

更为糟糕的是,利润的骤降更是让大众集团的处境雪上加霜。2024年前三季度,大众集团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0.5%,第三季度净利润更是暴跌63.7%。

为了维持生存,大众集团不得不采取削减生产线、减员、降工资等措施来降低成本,但这些做法虽然能暂时缓解问题,却可能会伤害员工利益,进而引发双方更深层次的矛盾。

自疫情爆发以来,欧洲汽车市场一直未能恢复到以往的繁荣状态,与高峰期相比,汽车销售量下降了近200万辆。这对大众集团在欧洲的销量造成了显著影响,至少使其失去了50万辆的潜在销售机会,进一步加剧了大众集团的困境。

在全球汽车市场变革的浪潮中,大众汽车的行动显得不够迅速,在竞争中逐渐落后,竞争力有所减弱,面临着严峻的经营挑战。

欧盟的应对与挑战

面对汽车行业的重重危机,欧盟制定了一项宏大的计划:从2035年开始,全面禁止销售燃油车,全力迈向零排放交通的新时代。这条“零碳之路”承载着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也寄托着欧洲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殷切希望。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欧盟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难以跨越的障碍。

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的疲软,是欧盟“零碳之路”面临的首要难题。电动汽车价格高昂,充电设施严重不足,再加上经济形势不太景气以及政府补贴的减少,这些因素都使得消费者对购买电动汽车缺乏热情。

即使在德国这样的汽车制造强国,电动汽车的销量也远未达到预期水平。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研究报告明确指出,欧盟在推动汽车行业零碳转型方面,多数目标都未能按计划实现。

为了支持本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提高了进口关税。这一贸易保护主义举措,表面上看是为了保护欧洲车企,使其免受来自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压力,但实际上却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可谓是一把双刃剑。

贸易壁垒的负面效应很快就显现出来。提高关税导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售价大幅上涨,这无疑损害了欧洲消费者的利益。与此同时,欧洲车企也因此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竞争对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们改进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动力。

更为严重的是,贸易壁垒一旦引发贸易战,将会使全球经济陷入更加动荡不安的局面。

中国网友的视角

大众汽车德国工厂的罢工事件,在中国网友眼中引发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不少网友认为,大众的员工简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在国内,某些黑心企业裁员往往会采用各种变相手段,比如降低薪水、调整岗位等,以此逼迫员工主动离职,从而避免支付赔偿金。相比之下,大众集团的裁员和降薪措施,虽然对员工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相对来说已经算是比较温和的了。

员工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像德国工人那样动不动就罢工的方式在中国并不现实。如果员工敢于公开反对公司的决策,甚至组织罢工,很可能会面临被解雇的风险。

“你不想干,有的是人干”这句话在中国企业中广为流传,深刻地反映了国内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残酷现实。

合作共赢才是未来之路

大众汽车德国工厂的罢工事件,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劳资冲突,更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全球汽车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以及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下工人的不同命运。

如今汽车行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新技术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主角。汽车老牌厂商若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加快转型步伐,积极主动地拥抱新技术。

对于欧洲汽车业来说,摒弃贸易壁垒,积极与全球技术领先地区携手合作,才是符合长远发展利益的正确选择。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电动汽车生产国,拥有先进的电动汽车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欧洲汽车企业若能与中国加强合作,将能够更快地迈向电动车领域,有效增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对于大众集团而言,平衡好降本增效与员工权益保障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只有认真倾听工人的诉求,充分尊重工人的权益,才能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凝聚人心,共同渡过难关。

在这个时代,携手共进、互利共赢才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携手合作,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汽车行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0 阅读:27

剑仙问道觅长生

简介:剑仙问道觅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