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阅读莫急,这8种方法,让孩子像老鼠爱大米一样爱上阅读

敖爸聊教育 2021-07-22 09:57:15

孩子爱不爱阅读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它关系到了孩子整体学习能力的发展。

01 阅读能力是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不同于孩子在阅读上的深度和广度,在短期内或许看不出有什么影响,但实际上我们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就会发现,它才真正决定了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走向。

可以说,阅读能力是构建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已是教育专家们的共识。

理论上来说,每个人的阅读力都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叫做“阅读启蒙和发展阶段”;小学三年级到高中,叫做“通过阅读来学习阶段”;进入大学以后一直到走上社会,叫做“通过阅读来行动阶段”。

限于篇幅,第一和第三这两个阶段我们不做重点探讨,我们要探讨的是第二个阶段中的小学三年级“通过阅读来学习”的阶段,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阅读能力是根基,根基不稳,万丈高楼何以能搭建?就算楼起了中途只怕也要倒下。所以,我们会看到大多数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成绩都差不多,可到了三四年级就开始逐渐拉开差距。

这种“三年级落后”现象,绝对不是题刷少了,也不是校外补习班上少了,追本溯源是孩子的阅读能力没有跟上。

孩子的阅读能力一旦没有跟上,就会变成学科发展的一块“短板”,不仅会严重影响到语文学科的学习,还会波及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换句话说,不足以支撑起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各学科知识体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是我们有多少家长真正读懂了这句话呢?

02 阅读不仅和语文学习有关,还关乎其他一切学科的学习

很多家长可能误以为,阅读只和语文学科相关,可实际上,阅读和其他学科如数学的成绩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越是到中学就越是如此。

有关研究结果告诉我们:9岁前学会独立阅读的孩子,在9岁以后会通过阅读来自主地开展学习。这种主动学习能力恰恰就是阅读拉开孩子学习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孩子能够把阅读当作学习的重要工具,他们无论是学习专注力上,还是整体学习能力上,都会有超越一般同龄人的变化,最为直观的外在表现就是,他们在学习上已经无需任何的外部力量,就能做到自动自发地学习。

反之,孩子就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法实现从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的状态,进而造成家长最为担心的问题:不陪孩子做功课,孩子就无法独立自主完成作业;不让孩子大量刷题,孩子的考试成绩就往下掉。

03 八种方法促使孩子像老鼠爱大米一样爱上阅读

我们知道,让孩子在短期内阅读书籍很容易做到,但要让孩子把阅读变成一种长期的、持续性的习惯,最终在阅读领域“登堂入室”,成为一个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就颇具挑战了。

那么,我们家长又该如何让阅读真正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融进他们的生命中呢?以下这八种方法是我在实践中所运用的教育方法,能够促使孩子像老鼠爱大米一样爱上阅读。

1.要想孩子爱上阅读,家长首先得爱上阅读

原因无他,当家长自己都不爱阅读时,家里就会缺少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长期处在这种缺少阅读氛围的环境中,将找不到一个能够学习的榜样,也就无从谈起阅读习惯的养成了。

2.在孩子阅读培养上要有“占位”意识,宜早不宜迟

在《儿童阅读宜早不宜迟》一书中提到了,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上,家长要有适当的“抢位”意识,让孩子从小就和经典读物、优秀读物亲近。

这样做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被电子产品给“抢去”了,变成了让人无比担忧和烦心的“手机控、游戏迷”。

3.经常与孩子进行阅读分享互动

要想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件好玩的事情,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阅读上的分享互动,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体验到像玩亲子游戏一般的乐趣。

4.用各种成就感来推动孩子持续性阅读的动力

一旦孩子被阅读吸引了,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建立起阅读习惯,让孩子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如果孩子能够从阅读中不断取得成就感,甚至获得一种“心流”体验,长此以往,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了阅读习惯。

5.孩子若学有余力,可以大幅提升阅读层次

在教育界有一个共识,就是不提倡让孩子过于超前阅读。

阅读书目原则上要和阅读能力相匹配,这是符合基本教育原则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

我们可以帮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他当前阅读水平的能力区,然后按照他们的实际阅读能力来选书。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不会因为进入阅读恐慌区而拒绝或害怕阅读,也不至于让孩子因为阅读难度太大而失去阅读的信心。这样的阅读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零难度阅读法”。

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孩子若学有余力,可以大幅提升阅读层次。

这是由于每个孩子的个体发展并不相同,对学有余力的孩子来说,可以不受这个制约,采取阶梯式地提升阅读层次。这是因为,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可以被家长引导的,若引导得当的话,孩子完全可以尝试阅读一些超出他自身年龄阶段平均阅读水平的书籍,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大幅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阅读层次和阅读品位的目的。

这里以我家孩子的一段阅读经历为例,我除了让她阅读老师每学期推荐的书目之外,还根据她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推荐一些层次更高的书籍。

比如,她从一年级下学期起就开始接触原版四大名著(非少儿版)等大部头书籍,随着阅读的深入,现在她对这些大部头书是越读越爱读,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有收获,四大名著等图书已经成为了她的案头书之一。

当然,对大多数孩子来讲,我们不需要对其过高要求,可以采用“零难度阅读法”,既不逼迫孩子阅读超过他能力范围的书,也不强求孩子读他不爱读的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才是我们首要考虑的教育目标。

6.把选书的自由权还给孩子,但可以给孩子一些更好的建议

从尊重孩子选书的自由权出发,可以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参与度。当然,给予孩子选书的自由权,并不意味着就必须要降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和要求。

比如,受到同龄孩子的影响,有的孩子可能会去看一些并不适合阅读的书,这时候家长就要站出来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了,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议,达到拓展孩子的选书视野的目的。

7.结合名家大师的优质音频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兴趣确实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的古诗词内容是阅读的难点,很多孩子读不下去的原因之一就是和书中有大量的古诗词内容有关,可我女儿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完全凭着自己的兴趣,不仅反复通读了无数遍,还出于一种兴趣,在没有任何外力的驱使下,主动把书中大量的古诗词、判词和经典段落等都给背下来了,并且还能进行一番深入的解读。

我们还可以结合名家大师相关的优质音频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在听音频的过程中,一旦对此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提出要找这些书籍来阅读。

当然,我们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真正的目的不在于一定要让孩子读完多少本书,而是采用细水长流的兴趣引导法,在不知不觉中为孩子构建起自我阅读的好习惯,这样孩子无论走到哪里,在心中都有那片阅读的“星辰大海”。

8.亲子合作DIY图书,让孩子体验“出书”的成就感

家长在这个“亲子合作DIY图书”的环节中只扮演配角,孩子才是真正的主角。

就比如我家孩子就为我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很多文章,我是她的第一个读者,然后在分段上提提建议,改一改错别字等等,最后把文字输入到电脑里,进行排版编辑,再加上几张插图,一册颇为精美的“图书”最后就大功告成了,然后分享给老师、同学和亲朋好友,这让孩子体验到了“出书”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变成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孩子主动写出更多的好文章来。

结语:父母陪伴孩子阅读永远比只教阅读方法更有用

孩子在漫漫阅读路上,孤单一人走路是走不了多远的,尤其是在遇到诸如阅读障碍这样的“夜路”时更是如此,他们需要有一个同行者,而最理想的同行者其实就是我们父母,父母陪伴孩子阅读永远比只教阅读方法更有用!

我们可以让阅读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阅读成为一件更好玩的事,促使让孩子在阅读这条路上走得更长久,养成一天不看书就难受的“阅读强迫症”,就像老鼠爱大米一样,相信在几年之后,孩子在学习能力上就将远远超过那些不爱阅读的同龄人。

0 阅读:99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