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乌克兰政坛处于高度不确定,并爆发了对前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现任驻英国大使瓦列里·扎卢日内(Valerii Zaluzhnyi)的种种传闻。
自2024年2月被泽连斯基解除军权后,这位昔日“铁将军”并未就此销声匿迹,反而借驻英大使的身份,积蓄了更高的民意支持。

回顾过去的两年,乌克兰国内危机与国际博弈同步升级。
乌克兰在俄乌冲突的僵局中消耗甚巨,国内支持继续抗战的人与主张休战谈判的人,逐渐形成了壁垒分明的两大阵营。
泽连斯基在最初以高调“抗俄”姿态赢得国际瞩目,但久拖不决的冲突不仅让前线士兵和后方民众疲惫不堪,也让政府管理能力和高层决策的公信力不断受到质疑。
此时,扎卢日内的高支持率成了风向标;他从被部分人认为是“政治流放”到如今声名更甚,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现状的不满。

许多人关心:这位曾领军对抗俄军、如今暂居伦敦的前总司令,是否会在2025年的大选中杀回政坛?
更重要的是,他所谓的“抗争”究竟指向什么?是与俄罗斯继续周旋,还是与泽连斯基政府在政治场域再行较量?种种猜测与传言,在持续发酵的乌克兰政坛引起了广泛关注。

扎卢日内在乌克兰军队中的表现可谓功勋卓著。
2022年初,外界普遍预期俄军会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但乌克兰军队依靠对交通要道的破袭和对补给线的截断,成功延缓了俄军的攻势。
许多分析人士指出,这些策略正是出自扎卢日内的统筹。
前线士兵视他为“铁将军”,不仅因为他擅长指挥,也因为他曾在冲突初期坚守前线,为乌克兰军队赢得宝贵的时间。

然而,自2023年开始的乌军反攻过程并不顺利,扎卢日内在《经济学人》上直言前线陷入“战略僵局”。
这敢言之举直接触动了泽连斯基的神经:有舆论认为,泽连斯基政府将反攻不利的部分责任转移到扎卢日内身上。
紧随而来的,是以“军队需改变”为名解除其总司令职务,把他派往英国任大使。此举在外界看来颇具“明升暗降”的意味,却未能削弱扎卢日内的影响力。
事实上他在前线士气,以及国际舆论场上都依然拥有相当声望。

乌议员曾直言这种调任是“政治退休”的信号,但显而易见,扎卢日内并未就此退场。
相反他利用在英国的外交,积累了更广泛的人脉与资源,民调不仅没有下降,反而高达72%,远超泽连斯基的49%。
三、驻英大使:远离基辅却博得民心为什么说“政治流放”却能获得更高支持?
观察人士指出,英国在欧洲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与经济影响力。
乌克兰当前最需要的是国际援助与外交突破;驻英大使在这种局面下,若能积极奔走于各大智库与国际会议,可为乌克兰谋得更好的外部支持,也能获得国内更高的认可。

在俄罗斯与西方对峙加深、欧洲安全格局动荡的背景下,扎卢日内在英国常有场合发声。
他强调乌克兰不会“坐等结束”,呼吁国际社会保持对乌援助。
在此过程中,他与美国共和党的一些意见领袖也保持沟通,并未排斥俄罗斯可能释放的和解信号。
如果说泽连斯基政府更倾向于对俄罗斯“零妥协”,扎卢日内的话语里则多了几分“务实”,尤其在谈判可能性和民生考量上,展现出另一种思路。
这种谨慎、务实却不示弱的态度,让他在乌国内收获了“大局观更强”的评价。

自2024年底开始,美俄都相继对乌克兰施压,要求其尽快举行大选,以便明确新执政者对后续军事和外交路线的把关。面对内外压力,乌克兰方面曾传出可能推迟选举的消息,理由是“战时状态不宜进行大规模投票”。
但若一味搁置,将导致更多民意不满,并且缺少“合法性”加持的政府,也很难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足够信任。
此时,呼声最高的总统候选人正是扎卢日内。

扎卢日内的公开发言称:“一旦当选,将抗争到底。”
这句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宣言被媒体广泛引用。
然而,“抗争”的内涵到底是继续与俄罗斯硬碰,还是集中国内资源、与各方势力斗智斗勇?
在乌克兰民众看来,这也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有分析家指出,扎卢日内若上台,将面临三个问题:
1.泽连斯基与其盟友是否会顺利交权,是否会利用司法程序或修宪方式阻挡扎卢日内参选?这些变量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2.美国对扎卢日内抱有一定期望,希望能有一位更“可控”的代理人;俄罗斯则可能希望借机促成某种领土妥协。
扎卢日内未来如果在谈判桌上与俄方接触,需要在“拿到外援”和“保障国家主权”之间找到平衡,这条钢丝可并不好走。

3.前线依然焦灼,后方经济濒临困境,如何既能抚慰“主战派”,又能回应“厌战民众”?扎卢日内可谓要在“战”与“和”之间艰难选择。
五、是与俄对峙,还是对内改革?有人将扎卢日内的所谓“抗争”简单解读为继续高强度对抗俄罗斯。
了解这位前总司令过往态度的人士大多认为,他并非一味好战。
相反在其指挥的多次作战中,扎卢日内更重视长远与务实,常常以“最小损耗”来实现乌军的战略目标。
倘若真要把乌克兰从困局中带到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轨道,“如何结束战事”可能才是最优先思考的问题。

当然,“抗争”也可能是在呼吁更多国际援助和资源,让乌克兰能在谈判桌上拥有更强有力的筹码。
或许扎卢日内希望,用一种全新的政治结构来平衡国内不同利益派系——从扎根军事的“硬实力”阶层,到期盼停止冲突的普通百姓,再到渴望在重建中分一杯羹的乌克兰寡头,种种势力都需要一个展现强硬但不激进的领袖。
这或许就是扎卢日内选择在国际上频频亮相的原因。

目前尚不清楚“抗争到底”是否会被政府内部视为对泽连斯基路线的公开叫板,也不清楚泽连斯基会否以“战时状态”延后大选。
舆论普遍猜测,若泽连斯基阵营感到危机来临,不排除会以司法或程序手段卡住扎卢日内的竞选资格。
但是一旦通过法律手段“封杀”对手,则很可能进一步撕裂本就脆弱的乌克兰政体,导致更大的政治动乱。

扎卢日内能否真正在2025年的大选中逆袭成功,目前仍是巨大的未知数。
内有政敌环伺,外有大国角力,还有渴望平稳的乌克兰民众。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