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问世的马克沁机枪,为什么被列强嫌弃,李中堂一句话道破天机

兵哥有话说 2020-12-31 23:27:5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被很多军事专家认为是“跨时代的战役”。这场战役中出现了两款影响世界的武器,一个是坦克,另一个就是马克沁重机枪。前者破了后者的金身,而后者在索姆河收割了英法联军3万多条性命。相比较坦克,马克沁重机枪在一战着实风光了一回。

由于是德国人使用了马克沁机枪,因此直到今天,很多人认为,马克沁机枪是一款地道的德国武器。然而真相往往不遂人愿,马克沁和德国没有一毛钱关系。

马克沁机枪的发明者,名叫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他是一个美国人,在1901年曾被维多利亚女王册封为爵士,因此很多人都叫他马克沁爵士。

马克沁爵士并非一个根红苗正的武器发明家,他在发明机枪前,是一个照明灯生产商,在美国马克沁还有自己的照明灯公司。

然而随着爱迪生发明电灯泡,马克沁也成了爱迪生最大的对手。双方大打商业战,最终马克沁败北输了公司,不得不远走英国。在英国期间,马克沁爵士卧薪尝胆,通过后天学习,最终发明了马克沁重机枪。

在马克沁机枪刚问世的那几年,马克沁爵士抱着它的宝贝机枪,周游列国做演讲和展示。为了能让马克沁机枪扬名立万,每次演示,马克沁爵士不仅会邀请军方的人,还会让群众近距离围观,马克沁机枪恐怖的射速和威力,让围观的人为之惊叹。

然而奇怪的是,即便许多人对马克沁机枪赞不绝口,但马克沁爵士只要一谈到购买,各路列强纷纷摇头,以各种借口搪塞过去,以至于马克沁爵士在欧洲走了一圈,一挺机枪都没卖出去。

就在马克沁忧愁时,他的一个朋友推荐他带马克沁机枪,去中国碰碰运气,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末洋务派当权。洋务派在全球购买各种先进武器,一掷千金的样子就好像今天的印度。

马克沁爵士满怀希望,抱着机枪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托关系找到了当时洋务派领袖—李中堂,李中堂也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观看了马克沁团队对马克沁机枪的射击样式,一人宽的大树被马克沁机枪打断。在场的清朝官员无不惊叹,李鸿章也频频点头。马克沁自己也认为这次一定能卖出去几挺。

然而随后李鸿章的一句话,却让马克沁哑口无言。

李鸿章问这机枪一分钟能打多少发子弹?马克沁回答600发,李鸿章听完摇摇头,说了句:“嘴太快了,大清养不起。”这句话既道出了当时清廷的无奈,也道出了所有列强不喜欢马克沁的原因。

在今天,马克沁机枪一分钟600发射速或许不算什么,但在当时,步枪还是栓动的,机枪这种如此耗费子弹的武器,确实会让人有种吃不消的感觉。所以西方列强欣赏马克沁威力的同时,却不愿意为它的高消耗买单。这也是传统战争观念在作祟,直到索姆河战役后,这种观念才被马克沁机枪的火舌终结。

0 阅读:162

评论列表

微尘

微尘

2
2021-01-01 21:21

德国买了不少

兵哥有话说

兵哥有话说

兵哥有话说,说说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