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一份声明送两家车企冲上各大平台的热搜榜前三,并在热搜榜高位“坚挺”大半天。
当日上午,长城汽车突然在其官方渠道发布盖章声明,公开表示该公司已于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举报比亚迪旗下两款热销车型秦PLUSDM-i和宋PLUS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长城汽车还强调,该公司正密切关注该案的立案及处理进展。
当天中午,比亚迪也发布官方声明回应称,长城汽车此前的送检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错别字:权利)。该公司还在声明中呼吁,“多做有益于行业,有益于中国品牌的事情”。
两份声明一出,舆论开始炸锅。
一部分人站队比亚迪。有人表示,长城汽车格局小了,因为打不过比亚迪就采用举报的招数;也有人认为,同行之间不应相互举报,否则只会两败俱伤,顺道伤害行业。
还有一部分站队长城汽车。有人认为,长城汽车应该是受不了比亚迪“水军”侵扰才亲自下场;也有人表示,反感比亚迪在讨论产品缺陷的时候还“绑架”民族感情。
由于长城汽车和比亚迪这轮“斗法”涉及面略广,上述站队者也仅就单一维度进行点评。想要更全面地了解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这件事儿,以下五大看点值得关注。
看点一:为何需要高压油箱?
通常情况下,汽车的油箱在正常使用以及加油时会产生大量的油气。汽车会将油气导入充满活性炭的碳罐中,将其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被活性炭充分吸收,然后将安全的气体排放到外界,以减少环境污染。
虽然活性炭无法无限吸附污染物,但燃油车可以通过发动机持续工作将附在活性炭中的VOC吸入发动机(活性炭脱附)进行充分燃烧,以避免因碳罐过载导致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的情况。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在纯电续航已能满足日常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上,发动机经常不被启动,无法提供足够的脱附能力。所以,全球几乎所有车企在造插混车型时都会给油箱增加高压隔离装置,以将油气尽可能地封闭在油箱中,从而极大地降低对发动机脱附能力的需求。
虽然在刚开始实施不久的国六排放法规的实现上,并没有明文规定采取何种技术路线。但据某动力研发工程师介绍,常压油箱方案在实际测试中达到排放标准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比亚迪之外的车企均采用高压油箱方案。
当然,选用高压油箱,意味着需要花费更高昂的成本。据业内人士透露,高压油箱与常压油箱的成本差价达到了500~1000元。
看点二:常压油箱如何通过检测?
比亚迪曾在2021年3月申请了一个名为“油气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的专利,称通过“提供一种油气管理系统,以对燃油箱内的燃油蒸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而该专利申请的目的就是解决高压油箱导致的成本增加。
2021年3月,也就是相关专利申请的当月,也是采用常压油箱的比亚迪秦PLUSDM-i上市的月份。相关专利究竟是否在申请之前已在这款车辆上进行搭载,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答案。
有长城举报比亚迪的相关文章评论区中,多名网友表示,自己的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型有时会在纯电模式行驶时突然启动发动机,甚至有时无法强制纯电模式。而这样的软件措施或许就是为了让发动机吸附碳罐内的油气。
但也有人担心比亚迪采用了软件造假方式通过排放测试。因为很多车企都发现比亚迪插混车型采用常压油箱的情况,甚至有车企经营人员询问技术部门为何不采取相同方案来降低售价吸引消费者。
然而,即便是买来多台相关车型车进行拆解研究,其他车企也无法搞清楚比亚迪究竟是如何实现排放达标的。更让不少人疑惑的是,比亚迪有这样高水平的降本技术,却从2023年初开始逐步将一些车型上的常压油箱改为高压油箱。
看点三:举报坐实会有何影响?
秦PLUSDM-i和宋PLUSDM-i是比亚迪2022年最畅销的两款车型。
在比亚迪销量最为夸张的2022年,秦PLUSDM-i和宋PLUSDM-i的销量分别为近20万辆和近40万辆,合计贡献了比亚迪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上市至今,上述两款车型更是吸引了近百万用户。
如果长城汽车的举报坐实,比亚迪一方面将不得不召回上述车辆进行油箱更换,并针对性进行结构调整,相关成本将极高。与此同时,比亚迪还将面临国家高昂的罚款、相关涉事高管的处理和消费者的信任危机。
具体损失,我们以大众汽车“排放门”进行参考。大众汽车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该公司为“排放门”事件累积支付的罚款和赔偿达到了3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72.2亿元)。其中,包括向购车者支付的赔偿费和为改善柴油车排放而进行的投资。
当然,大众汽车“排放门”涉及全球范围内超过1000万辆汽车,达到了比亚迪此次涉及车辆的10倍以上。所以,即便比亚迪遭遇困境,也完全达不到大众汽车的损失量级。
如果举报失败,长城汽车也可能遭遇严重的名誉打击,将坐实恶意举报。对于新能源市场本就遇阻的长城汽车来说,这样的打击或许将大伤元气。
看点四:5月25日有何特殊意义?
在5月25日公开举报内容,长城汽车这手操作确实打了比亚迪一个措手不及。
与长城汽车声明的逻辑严谨、措辞准确和公章背书相比,比亚迪的回应声明怎么看都显得稚嫩。当天晚些时候,就有人在网上放出了给比亚迪该回应声明纠正错别字、语法错误的图片。
此外,比亚迪声明的表达逻辑也有明显问题。先是“反对不正当竞争”,接着流水账式梳理长城汽车违规操作,然后高举“民族主义”大旗。逻辑不够严谨,且在声明中使用大量感叹号,也足以看出比亚迪回应之着急。
措手不及,主要是因为比亚迪在当天下午要举办宋ProDM-i冠军版上市发布会。彼时,他们的精力主要还在办好发布会上,突发的严重负面信息直接打乱了工作节奏。
长城汽车选择这一天上午发布声明,如果说和宋ProDM-i冠军版的上市没有丝毫关系,恐怕很难说服外界。在这样的时间点,举报行业的绝对龙头和话题企业,起到的舆论效果显然能够成倍扩大。
更高的传播效果,一方面有利于更多人关注到长城汽车和长城汽车旗下插电混动车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长城汽车借助舆论给对方施压。
看点五:长城汽车公开举报内容的目的?
虽然长城汽车在声明中直指比亚迪两款热销车型排放造假,但其中的大部分篇幅则是在举报本身,比如举报至今已过去一个多月,举报应“予以立案”的原因,并“密切关注该案的立案及处理进展”。
基于此,有人认为,长城汽车选择在这样的时间点,不惜自己主动跳出来以公开盖章声明的方式发布这样一则严肃声明,更多是针对部分机构对该立案的事件不予立案的不作为进行声讨。
从4月11日举报到5月25日公开声明,整整一个半月时间。这期间,长城汽车并未跳出来攻击比亚迪,最多是在一些发布会上不指名道姓地暗讽对手。此前,即便是要“黑”某竞争对手,车企的一般做法是通过水军制造舆论,或推出某KOL或KOC博眼球。
但如果是说举报这件事儿,显然无法借助外界力量给予足够的声援。毕竟,这种事情一般只有相关方知道,外界难以得知。
从声明中“密切关注该案的立案及处理进展”的态度来看,即便是这次举报最终走向不了了之,长城汽车未来也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有人认为,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这件事的影响远不止两家企业这么简单,而是最终会扩大至对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调查,对检测流程加强监管的措施等方面。
结语:
对于汽车产业来说,长城汽车这次对比亚迪的举报无疑是地震级事件。将举报放在台面上来讲,意味着二者之间已撕破脸面,且斗争结果是必有一伤。从中不难看出,车企之间的竞争究竟有多么激烈。
但任何竞争都应该在规则内“戴着镣铐跳舞”。不论最终的结果如何,我们都希望这次事件能为汽车市场环境净化做出贡献。只有健康的市场环境,真正优秀的企业才能最终真正跑出来,才能真正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走向世界。
如今,长城汽车和比亚迪均已出牌完毕,期待有关部门尽快给大家一个答案。
文丨张宇喆、赵焱
编辑丨王歆
出品丨有驾报道
监管私下关系弄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