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时间过得真快儿,转眼又到了一年清明时。

“清明”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其被人们所重的程度,不亚于一年之首的“春节”。
或许过年时,你不一定会返乡去与家人们团聚,但是清明节时那是一定要回的。
每年临近清明节时,无数身在远方的游子都会从千里迢迢的异地赶回家乡,只为去给自己的祖先们扫一扫墓,烧柱清香、纸钱,追思祭拜一番。

千百年来,人们在清明时去给祖先们扫墓祭祀的习俗,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从未有过间断。
那我们又是为何如此的重视清明节呢?
清明回乡,最重的活动就是祭祖。虽然一年中要祭祀祖先的日子有很多,但是没有哪一个是要比清明节时还要隆重的。
因为其它的大多都是在自家或祠堂里面对祖先的牌位进行祭拜;只有清明节是要到野外,到先人的墓前去拜祭,摆祭品、烧纸钱,一切行礼如仪。
面对着埋葬着亲人的坟茔和对着祖先牌位进行拜祭,这其中的差别是很大的。

因为站在墓前,特别是曾经抚育过自己长大的父母亲人墓前,那种难过、撕心裂肺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从前的开心、快乐、悲伤,一一浮现在眼前,泪水在不知不觉中模糊了双眼,打湿了脸颊。
恨自己年少时的轻狂,不服管教;悔自己迟来的醒悟,亲人已逝。
而每一年的清明节,就是和他们直面“重逢”的日子。面对着昔日的亲人,我们可以暂时的抛开一切去畅所欲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各种开心或不开心的烦恼苦闷一一倾诉。
伴随着香烛、纸钱被点燃袅袅升起的烟火,似乎有什么被我们给轻轻的放下了,悄然逝去。

这一刻心静了,那些曾经的伤心、难过、怨怼、愤懑也已然通通消失不见。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遇,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任谁都无法能够逃脱。
可面对这样的一次又次的离别,又有谁能够真正的做到完全无动于衷呢?
清明,给予了所有人一个机会。
在清明这个春风和煦,草长莺飞的日子里,人们一遍又一遍地向子孙重复着祭祀的过程,以期待在自己故去之后,子孙后代也可以如自己曾经那样年复一年地祭祀自己。

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遗忘才是。而清明,就是牢记,就是尘封记忆的又一次复苏,更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安抚,得以休憩的节日,又如何能教人不重视呢?
“风吹旷野纸钱飞,百年人世几清明”。清明,一个回望来时路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