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缺了谁?14年后,答案依然刺眼

大老鼠聊热点 2025-01-24 21:19:42

十四年了,舞台上少了那个熟悉的身影,电视机前也少了些许期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想当年,赵本山可是春晚的顶梁柱,他一上台,那叫一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他和小伙伴们带来的作品,那一个比一个精彩,哪个不是家喻户晓?《卖拐》《不差钱》……这些名字一说出来,是不是就忍不住想笑?想当年,春晚的收视率,那也是杠杠的,一家老小守在电视机前,就等着看赵本山的小品呢!现在呢?你看看现在的春晚,小品质量怎么样?演员水平怎么样?观众反应怎么样?电视机前的你,是不是都跑去刷手机了?

看看赵本山早期在春晚的经历,那才叫一个不容易!好不容易上了春晚,结果节目没播,急得他带着酒去北京求人,最终才有了那场轰动全国的《相亲》。后来,和范伟、高秀敏组成的“东北铁三角”,那也是红极一时,多少经典作品,都是他们一起创造的。再后来,他和宋丹丹的合作,更是给春晚带来了无数的欢笑。可好景不长,搭档们一个一个地离开了,他也扛不住压力,最终选择退出。

这之后,春晚的小品,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以前那些经典作品,随便一个梗,都能让人笑一年。可现在呢?一年到头的梗,都堆积在春晚上了,而且质量还参差不齐,台词更是重复来重复去,毫无新意。更让人难受的是,有些小品演员,演技差得一塌糊涂,硬生生把一个好故事,演成了尴尬剧。比如那个……哎,咱们还是不提名字了吧,免得大家心里不舒服。

反过来看看沈腾和马丽,他俩的小品,为啥这么受欢迎? 原因很简单,他们的作品接地气,有笑点,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怎么把一个故事讲好,怎么让观众笑得开心。其实,很多人都没注意到,沈腾和马丽的成功,和赵本山也有很大关系。当年赵本山亲自指导小品《扶不扶》,那些经典的桥段,很多都是赵本山提出来的。

为什么赵本山的小品这么受欢迎? 因为他知道观众想要什么。他的小品主题是快乐,不会苦大仇深地教育人,过年嘛,图个乐呵就得了。他的台词,简单易懂,幽默风趣,听着就让人舒服。他还会根据观众的反应,及时调整表演,力求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些,都是现在很多小品演员欠缺的。

说到底,观众怀念的,不是赵本山一个人,而是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春晚。那些经典作品,那些难忘的瞬间,都成了我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如今,春晚的舞台上,少了赵本山的影子,却多了许多空虚和遗憾。赵本山,他不仅仅是一个演员,更是一个符号,一个时代的记忆。他究竟会不会再登上春晚的舞台?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永远是春晚的灵魂。而那些空缺,恐怕也难以弥补了。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