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的出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那么,这些改造措施究竟给居民带来了哪些变化?居民对此满意度如何?本文将通过一项居民满意度调查,深入探讨老旧小区改造的民生效应。
一、老旧小区改造的背景与现状
老旧小区改造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旨在解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差等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五年全国已改造16.7万个老旧小区,惠及2900多万户、8000多万居民。2023年,计划再开工改造5万个以上老旧小区,力争让2000万居民获益。改造内容涵盖水电气热信等各类老化管线的更换、加装电梯、增设停车位和电动汽车充电桩、提升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等。
二、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
为了深入了解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满意度,我们设计了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涵盖了建筑本体改造、小区管道网络、道路、照明设施、适老化设计、公共服务设施、环卫设施、快递服务、停车空间、小区绿化等多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改造的整体满意度较高,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突出:
建筑本体改造:居民对建筑立面、楼内修缮、屋面防水等改造的满意度普遍较高。例如,上海市徐汇区金牛花苑小区通过“三旧”变“三新”改造工程,实现了老旧住房换新颜、老旧小区穿新衣,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加装电梯:加装电梯是老旧小区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调查显示,居民对加装电梯的满意度普遍较高,认为这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出行便利性。金牛花苑小区通过多方协作,实现了40个门洞全部加梯,成为上海市首个加梯全覆盖并实施强电线入地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改造过程中,各地还注重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如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生活市集、社区食堂、卫生服务站等。这些设施的增设,为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也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三、关键点分析
居民参与度:居民参与度是老旧小区改造成功的关键。调查显示,居民对参与改造方案决策、出资参与后期维修等方面的积极性较高。这得益于各地政府通过建立健全“区级+街镇+社区”三级组织架构,搭建议事平台,引导居民共同商定改造方案,保障了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改造质量:改造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调查显示,居民对改造质量的满意度整体较高,但也存在部分居民对改造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材料选择等方面提出意见。这要求各地在改造过程中,要压实参建各方工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改造质量经得起时间检验。
四、专家与群众观点
专家观点:某社会学专家指出,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社会治理工程。通过改造,可以优化小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治理。他建议,各地在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改造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群众观点:一位金牛花苑小区的居民表示,改造前小区环境脏乱差,道路破损严重,居民出行不便。改造后,小区环境焕然一新,道路平整宽敞,还增设了电梯和停车位等设施,极大提升了他们的居住体验。他认为,政府应该继续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让更多居民受益。
五、横向对比与争议话题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在改造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争议话题,如资金筹集、改造内容确定、居民意见协调等。针对这些问题,各地政府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建立房屋养老金和保险制度等,以破解资金难题;通过居民协商确定改造内容、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等方式,协调居民意见。
六、未来展望
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深入推进,未来将有更多居民受益。同时,也要看到,改造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资金持续投入、改造标准统一、居民参与度提升等。基于现有信息,笔者认为,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改造工作;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和评估机制建设,确保改造质量和效果。此外,还要注重提升居民参与度,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改造工作全过程,共同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七、结语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居民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本次居民满意度调查,我们看到了改造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居民对改造工作的积极评价。未来,我们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改造方案和工作机制,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居民在改造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