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说起自己起家时,总要强调13副铠甲给了很多人错觉,以为13副铠甲是小菜一碟。当时的13副铠甲不但在辽东、草原上是一笔巨款,就算到了满清鼎盛时期,努尔哈赤很多后裔都分不到这种家底。
在明末的蒙古草原上,铠甲可是十分昂贵的武器资源,一副铠甲可以换到足足90头牛羊,这差不多就是一个蒙古中产人家的全部家底。按照卫拉特法典的规定,20户游牧民每年才要集资准备一副铠甲。辽东的女真人中铠甲也不便宜,女真人中数一数二的顶级部落乌拉部(多尔衮老妈出身的部落)也只有7000副铠甲。在努尔哈赤起家阶段的战斗中,13副铠甲是很重要的作战资源。
当时的努尔哈赤经常带着几十人、上百人进行攻城作战。比如努尔哈赤进攻界凡城时,身边的主力就是披甲兵25、士卒50人;追杀尼堪外兰时,他首先也只有40名甲士。在努尔哈赤早年的战斗中,甲士们还经常打酱油,战斗骨干就是他自己、弟弟舒尔哈齐、安费扬古(满洲早年第一猛男)、费英东等几个人,13副铠甲真就是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重要资源。
努尔哈赤用13副铠甲和30道敕书完成了原始积累后,开始频繁对外作战,能一次夺取大量甲胄的战斗并不多,大名鼎鼎的九部联军之战,努尔哈赤就只抢回了“甲三十副”。在努尔哈赤父子消灭了六位数的明军后,也才弄到了4万副铠甲,并靠着这些铠甲入主中原。因为这些战斗经历,满清皇室分家产时,铠甲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满清大部分宗室成员只能分到两三副铠甲,甚至因为这些铠甲的归属问题打官司。清朝同治年间,宗室内部就闹出了这样一起官司,贝勒尼湛(就是被李定国干掉的那个)的后裔玉洁就和亲戚们打了官司,要去给予自己400两地租和两副蓝甲的赔偿,最后这个官司以被告赔偿80两地租和两幅蓝甲胄结案。这个宗室后裔,家里打了官司才有两副铠甲,比起老祖宗可是差远了。在这个案件中,尼堪家族镇国公分支家底也被翻了出来,那就是除了其他家产,该房若干户人家一共才有拥有蓝甲49副。
在道光年间,还有一个宗室的未亡人状告本家大伯,声称整个家族拥有30副蓝甲,大伯仗势欺人不给自己侄子们应该继承的三副甲胄。由此可见,宗室成员一户人家两三副铠甲是常态。我们再看看重量级的宗室成员家里有多少甲胄,努尔哈赤的长子诸英生前才分到200多副铠甲,这些铠甲就在他众多后裔中流传。雍正时期亲王一次分到60副蓝甲、郡王50副蓝甲、贝勒40副蓝甲成了惯例。
别管这些王爷是哪个旗的,他们都很想要蓝甲,因为蓝甲才是八旗人家拿补助的凭仗。按照满清的规矩,分到红色铠甲就是要出征作战,分到白色铠甲要守门守城,只有分到蓝甲一个月才能领到3两银子,一个王爷靠着分到的蓝甲一年就能领2160两银子。在清朝晚期亲王俸禄降低到每年5000两时,这笔收入就很可观了。普通宗室一户人家有三副蓝甲,每年就能分到108两银子,和八旗军的正规军职比起来,这笔收入也很诱人,因此频繁诞生了关于甲胄的官司。
努尔哈赤打天下用甲胄作战,也把甲胄分给手下,并按照有没有铠甲的标准给予补贴。因此到了晚清时期,很多宗室人家看到老祖宗靠13副铠甲打天下时,可能第一反应不是老祖宗NB,而是老祖宗起家就有钱。
李成梁当年玩寇自重之前都没想到蚍蜉撼树真能成功
鸦片战争以后就该研究热武器了,还盯着几付破盔甲,思维方式落后,挨揍没的跑
我不信,除非满人三头六臂!
千年老猪皮制造,之所以后世达不到,是因为千年野猪死了
一甲约等于微型骑士,13约等于男爵
明末,辽东已呈现军阀化,如果给各个副总按月开工资五险一金交着,他们就该拿提成拿提成、该干私活干私活,结果,天灾,公司现金流断了[捂脸哭]
努尔哈赤的盔甲是真的,后代的盔甲是编制内饭票。
看到没有,玩游戏就是得先堆防御,不死才能输出,后羿和王昭君出全肉才厉害
[点赞]
意思就是群殴呗
约等于13辆装甲车
卸甲卸甲[抠鼻]
翻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弄不好清军比明军的着甲率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