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这谁敢信?
安徽池州市黄喷大桥下的江面,被密密麻麻的鱼群挤得发黑,活脱脱一幅水墨画卷!
偶尔蹦出水面的大鱼,长度都得有一米开外,看得岸边群众直呼过瘾。
"我在这住了一辈子,60多年头一回见这阵仗!"一位老人感慨道。
而这神奇的一幕,不过是2023年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长江生态修复成果中的冰山一角。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长江究竟发生了什么惊天变化!
要说这长江的变化,那可真是一把辛酸泪。
作为养育了几千年华夏儿女的母亲河,她曾经是何等的富饶啊!
但人类的贪婪却让这条生机勃勃的大河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翻开历史的账本,上世纪50年代初期,长江每年的渔获量能达到惊人的43万吨。
放到现在这个数字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一晃到了21世纪初,捕捞量直接跌破了底,只剩可怜的10万吨。
这数字往下一算,就更让人心疼了。
28万渔民平分这点收获,一年到头忙活下来,平均每人才捞个三百来斤。
啥概念?连出船的油钱都不够打!
最揪心的还要数那些珍稀鱼类的遭遇。
就拿曾经的"江鲜之王"刀鱼来说吧。
当年产量高达4142吨,现在呢?就剩百八十吨。
这哪是数量下降,简直就是断崖式暴跌啊!
在专家们一次次的警告声中,国家终于在2020年1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这不《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横空出世了。
这回可不是玩玩而已,而是打算来个真刀真枪的大手术!
这个"大手术"一开展,效果简直惊呆了所有人!
最先带来好消息的是江豚,这个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萌物。
说起江豚的遭遇,那真是一把心酸泪。
2006年的时候长江里还能数到1800头江豚在欢快地游动。
可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硬生生跌到了1012头,把研究人员愁得睡不着觉。
但是!禁渔令实施后的变化,简直让人想为长江母亲河打呼叫!
2022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江豚数量蹦到了1249头。
每年4.3%的增长率,这不就是最好的回报吗?
而且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在长江干流、潘阳湖、通亭湖都安了家。
干流里有595只潘阳湖住着492只,通亭湖也有162只小可爱。
真是听着数字都觉得暖心!
但江豚的故事还不是最让人兴奋的。
要说变化最大的,得看看赤水河的"变身记"。
2017年开始全面禁渔后,这条河里的鱼种数量,直接从100多种蹿到了169种。
珍稀物种更是从32种增加到了37种,这增长速度简直比坐火箭还快!
但说到真正的重量级选手,还得是监利江段的"四大家鱼"。
它们的卵苗数量,从原来的5亿尾一口气蹿到了21.9亿尾。
这个数字直接打破了三峡蓄水以来的所有记录!
看到这些数据谁还敢说禁渔政策不管用?
这不是打脸这简直是在啪啪打脸!
看到这么多鱼儿回来了,有些人可能要担心了。
这鱼是不是太多了?会不会把长江给挤爆了?
别急让我给大家上一堂生态课。
就拿距离长江仅7公里的鲁湖来说。
这个占地4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米的湖泊,平时能养活3500万公斤的鱼。
结果到了2021年,直接翻倍飙到了7000多万公斤!
看着这数字是挺吓人的,但这恰恰说明生态系统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要知道大自然界的恢复也是有规律的。
就像搭积木一样,得从底层一块块往上垒。
草鱼、鲫鱼这些"素食主义者",繁殖能力强恢复得快。
它们就像生态系统的地基,必须先把这一层给垫实喽。
等这些"小弟们"数量上来了,那些"江湖大佬"才能跟上节奏。
像江豚这种"顶流"选手,一胎要怀11个月,跟人类差不多。
这生娃速度能不慢吗?
所以啊十年禁渔真不是瞎喊的。
说起这个"必修课",最紧张的恐怕就是长江边的渔民们了。
毕竟11.3万艘渔船说停就停,28万渔民的生计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一次转型的好机会?
在江上打渔那点收入,连油钱都赚不回来。
与其在江上晒太阳,还不如趁这个机会转行呢!
政府也是操碎了心,各种扶持政策轮番上阵。
免费的职业培训,那是一个接一个地开。
什么水域监测员、淡水养殖,工作岗位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虽说改行对这些渔民来说,跟"旱鸭子"下水一样难。
特别是那些45岁以上的老渔民,重新学习新技能确实不容易。
但为了长江的明天,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现在的长江已经开始展现出她的新颜。
水更清了鱼更多了,江豚的身影也越来越常见了。
这不就是我们期待的那条生机勃勃的母亲河吗?
让我们一起期待,十年后的长江一定会比现在更加美丽!
到那时我们不仅收获了一条充满生机的大河,更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生态财富给子孙后代。
这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事!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