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谈判没底气,伊朗想拉中俄给自己做担保?克宫的回应很现实

石江月 2025-04-21 14:30:49

最近,中东的局势再度升温。第二艘美国航母驶入海湾,释放出强烈的威慑信号,伊朗方面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伊朗做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外交动作:向中俄发出呼吁,希望两国为其在核问题上的立场提供担保。

【伊朗呼吁中俄做美伊核谈判的“担保人”】

据俄通社报道,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委员会成员扎赫拉万德公开表示,希望中国和俄罗斯能在伊朗与美国关于“伊朗不制造核武器”问题的谈判中出面担保。他强调,中俄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成员国以及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资格也有能力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平衡器”作用。

表面上看,伊朗的动机很简单:找两个大国为自己背书,增加与美国博弈时的筹码。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伊朗此举更像是外交困境下的一种策略性喊话,其背后暴露的是对自身缺乏与美国直接谈判能力的深刻不安。

过去几年,伊朗与西方国家在核协议上的拉锯战已经让德黑兰筋疲力尽。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JCPOA)后,伊朗再次陷入了美国的多方面围堵之中,同时还被美国扣上了“恢复核活动造成国际局势不稳”的政治包袱。

如今,特朗普卷土重来,一方面通过媒体公开称伊朗“已经非常接近拥有核武器”,另一方面又在明面上“递出橄榄枝”,称愿意谈判。这种“打压+示好”的手法,本质上是逼伊朗低头——而伊朗显然很清楚,这种谈判是带着“手铐”的对话。

在这种背景下,伊朗提出“让中俄担保”的建议,某种程度上是希望借助中俄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缓解来自美国的压力,并为未来可能恢复的核谈判争取更有利的起点。

【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对伊朗做出回应】

对于伊朗的“喊话”,俄罗斯很快就表态了。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说得很明确:“是否提供担保,取决于美伊双方谈判的结果”。这句话听上去是对伊朗的提议做出了委婉拒绝。

事实上,克宫的回应是意料之中的:

首先,核武器不是儿戏。谁出面担保,谁就要对后续可能出现的意外局势负责。当前伊美之间连基本互信都没有建立起来,中俄此时贸然站队,不仅可能被美国视为“选边站”,还可能在局势恶化时被推到前台“背锅”。

其次,从历史经验看,核协议本身就是多边协商的成果,并不是某个国家出面担保就能维持的。2015年的伊核协议,是由中、美、俄、英、法、德六国与伊朗共同签署。协议中每一方都在规则与义务上有明确角色,并非哪个国家是单一担保方。

最后,俄罗斯自己当前也面临多重外交压力。在乌克兰问题上被西方围堵的情况下,俄罗斯在中东问题上的动作必须更谨慎。一旦在伊朗核问题上出头,势必会引起美欧更大的反弹,这并不符合当前俄方的战略利益。

从中国的角度看,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依然是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支持重启伊核协议谈判,并反对单边制裁与极限施压。

中方近年在中东斡旋方面确实表现活跃,尤其是成功促成伊沙关系恢复,为地区外交增添了新活力。但“担保”与“支持和平”是两个不同层级的行动。担保意味着为他国行为承担责任,这显然不是当前中国外交所追求的方向。

【特朗普对伊朗的极限施还在继续】

中国可以为谈判搭台、营造环境,甚至发挥协调斡旋作用,但不会轻易充当“核问题担保方”。不仅因为这涉及国家信誉和国际责任,更因为中方一直反对用军事威胁解决问题,而是倡导多边主义与合作对话。

可以说,扎赫拉万德抛出的“中俄担保论”更多是一种象征性喊话,其目的在于借中俄之名,向美国传递一个信号:伊朗并非孤军奋战。

但美国真会因为中俄可能的表态而退让吗?从特朗普以往的行为看,他对多边协议毫无敬畏之心,对传统盟友的意见都常常置若罔闻,又怎会因中俄的表态而改变对伊朗的强硬路线?

伊朗想在美伊博弈中增加筹码无可厚非,但大国外交讲究的是现实与利益平衡,不是情绪与呼吁。中俄在中东都有自己的战略考量,不会轻易卷入任何可能导致风险外溢的冲突局势。

对于中国而言,坚持原则、稳住节奏,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是当前的外交主线;至于“担保”,肯定慎之又慎。

伊朗的提议最终是否会被采纳,还需观察后续谈判的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哪个国家会在局势未明之前,轻易为他人押上自己的筹码。

0 阅读:5
石江月

石江月

深度防务分析,看西方如何评论中国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