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馆藏』赵左《竹院逢僧》轴,又得浮生半日闲

艺苑资讯 2024-10-05 10:25:37

赵左《竹院逢僧》轴,纸本,浅设色,68.2×31.2厘米,大阪市立美术馆(阿部氏旧藏)。赵左(1573-1644年),左一作佐,字文度。活跃于明代后期,万历、崇祯时期华亭人(今上海松江)。

这件作品尺幅较小,都没有年款。可能绘于1615年前后,或稍晚一些,画中描写竹林间的一座茅舍,是鹤林寺僧院的一部分,位于镇江,离南京不远。画幅左上方的题识系陈继儒(1558一1639)所写,他也是出身华亭的文人及画评家,与董其昌私交甚笃;由此题识,我们得知文人经常过访此一竹院,求阅寺中珍藏的石碑,其中存有诸名家的法书典范。陈继儒写道,仇英先前曾以此竹院为题作画;如今,见了赵左此作,乃觉仇英之作“太工矣”。赵左自已的题识则不过二行:“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此画稳重合度,并不压迫观者的感官经验。石块受光的效果虽具自然主义特质(如米泽嘉圃所观察),然则,由于画家处理的方式极为柔和,而且画面的空间也相当中性,因此,并未像1616年的《寒崖积雪》轴那样,使观者强烈而自觉地意识到一种侵略感。地面的线条及树木一一屋前两棵,屋后一棵一一不但描写得极为轻盈和缓,同时也尽其可能或竭其所需,务使画面的中景空间维持开阔。画面左上方有一微弱暗淡的山坡,正好足以将画纸上方的空白地带,转化为具有表现力的留白效果;除此之外,画面上最远的界限乃是竹林。此画的构图简单、清晰而且令人满意:从左下方开始,一路斜上发展至右侧石块的位置,我们可以看见一排墨色较深的造型,沿此对角线排列,如此,抵消了其他物形的水平与垂直线条结构,同时,这些水平、垂直线条也被弯成轻松流利的孤线。茅舍也还是穿过树间才能看到;舍中有一僧人及其座上客一一赵左本人乎?一一二人正在展读几上的书卷。与人物的身形相比,建筑物显得出奇地窄小,其形状受到扭曲变形,目的在于排除观者对空间所生的错觉之感,以免任何突元的视觉干扰。在此,赵左所记录描写的,乃是一种文化性的习俗或仪式,就整体而言,新式的自然主义可能并不适合这一类的画题;元代大家及沈周才是正确的典范。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