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22日,驻守北平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通过广播发表讲话,宣布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守军,接受和平改编,由解放军全面接管城内防务。
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城里的老百姓一个个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整个北京城都沉浸在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
作为蒋介石最为倚重的一代名将,傅作义怎么会放弃抵抗,做出如此明智的举动呢?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他的长女傅冬菊。
正是傅冬菊对父亲不遗余力地劝说和牵线搭桥,才促使傅作义选择了和平解放,让北平这座中外驰名的古城,免受战火毁坏,让北平数百万民众免遭生灵涂炭。
事隔多年,这位在和平解放北平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傅冬菊,在新中国所享受的待遇,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一路成长,接受红色洗礼1924年,一名女婴在山西太原出生,作为一代名将傅作义的长女,一出生就受到全家人的呵护与宠爱,其父傅作义甚至还精心给她取了“傅冬菊”这个名字,希望能像冬天的菊花一样,在风雪中傲然开放,做一个有志气、有骨气的女子。
傅冬菊从小就聪明好学,每次考试都在班级名列前茅,是同学眼中妥妥的学霸。18岁那年,她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成功地考入了当时在中国久负盛名的西南联大,开始了新的学习旅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大、清华、南开等著名学府,为了保存中华民族的教育文化命脉,向南迁往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但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国民党的不作为和日军的步步紧逼,南京等城市也相继陷落,长沙眼看马上岌岌可危。面对紧张的局势,这所临时大学只好又向西迁往云南昆明,改名为西南联大。
这所西南联大不仅汇聚了三大名校的优良学术传统,更秉承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列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阵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最早的根据地。
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傅冬菊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的洗礼,还结识了很多具有爱国情怀的学友,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她和同学们一起,积极参加各种学生斗争,奔赴在抗日前线,为国家的和平解放尽心尽力。
1946年,傅冬菊从西南联大毕业。她主动找到天津报社,说明了自己的志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文字,激励更多有志人士,为国家的和平解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经过层层选拔,傅冬菊凭借着自己杰出的才能,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大公报》的一名记者。
在做记者期间,傅冬菊每天早出晚归,出没于各种场合,以便快速掌握当天新闻的第一手资料。在大量的采访与报道中,傅冬菊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坚定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信心。
1947年,傅冬菊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入党申请。在经过层层严格审查后,傅冬菊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卧底于父亲身旁,被骂作“不忠不义”1948年,为了清楚地了解国民政府的作战计划,和平解放北平,傅冬菊以照顾父亲为名,前往父亲身边工作。傅冬菊作为傅作义的长女,又是一名共产党员,面对这样艰巨的任务,心中也是矛盾万分:一方面是生她养她的父亲,一方面是自己坚定拥护的党,背叛任何一方都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
她既不忍心看到父亲因自己的行为遭遇挫折与烦恼,也不愿意看到更多无辜的老百姓长期生活在战乱之中。几经痛苦抉择,傅冬菊决定以大义为重,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傅冬菊每天下班回来,都会陪着年过半百的父亲吃饭,散步,关心他的饮食起居和身体状况,尽最大可能让父亲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爱,但每次又会趁父亲外出和熟睡期间,偷偷溜进书房,搜集情报。
傅作义一向做事谨慎,重要的军事机密都会锁在保险柜里,保险柜的钥匙也是随身携带。傅冬菊思虑良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可行的办法。
她用好吃的巧克力为诱饵,未成年的弟弟趁傅作义熟睡的时候,偷偷溜进房间,拿到了钥匙,得到了重要的情报机密,并迅速通过地下联络组织传递出去,让我军对傅作义的作战计计划了如指掌,在东北地区的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后来,傅冬菊又采用同样的方式,在父亲身上获得了更多重要的情报,导致傅作义领导的国军在作战中处处失利。虽说胜负乃兵家常事,但作为曾经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来说,一次两次的失败虽然难以避免,但作战中接连失利,就不得不让他怀疑是身边出了“内鬼”,把消息泄露了出去。
傅作义震怒之下,下令在军中全力彻查,但终究没有得到任何结果。直到北平解放后,傅作义才知道身边的“内鬼”,就是一直疼爱了那么多年的长女。
因为对父亲的“背叛”,傅冬菊很长时间都背负着“不忠不义”的骂名,父女之间的关系也一度变得疏远。
劝说父亲和平解放北平,功不可没在与父亲相处的日子里,傅冬菊总是在生活中,不经意地向父亲阐述一些我党的思想,帮助他清楚我党的方针和政策。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父亲的思想逐渐动摇,从而达到和平解放北平的目的。
有一次吃饭时,傅冬菊见父亲心情不错,便试探着告诉他,自己有一位朋友是共产党,希望能通过自己给父亲带句话。
傅作义原本就是一个爱国之人,对多年的战争生涯早就产生了厌倦,更不希望看到老百姓在战争中受到更多的伤害,加上受之前傅冬菊言语的影响,也希望能找到一种正确的方式,早日结束这场战争,让老百姓重新过上安宁的日子。
所以傅作义在听到女儿的话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反感,而是淡淡地问女儿什么话。傅冬菊告诉父亲,东北解放军马上就要入关了,从现在的局势来看,国民党败退已成必然,而且蒋介石本人又喜怒无常,言而无信,将来很难靠得住。
加上在战争时期,父亲又与八路军并肩作战,奋勇杀敌,是一名当之无愧的抗战英雄。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都非常看重他,希望他能与共产党合作,和平解放北平,让老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傅作义听完,很慎重地问了这句话来自哪里,担心这是军统特务的试探,回答不慎,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杀身之祸。傅冬菊见父亲一脸严肃的样子,不敢再深入下去。
傅冬菊在党的指示下,继续观察父亲的表现。当她发现父亲总是独自一人在房间踱来踱去,还不时发出一声声叹息后,感觉父亲在思想上起了很大的变化,马上把这一现象及时汇报给了党组织。党组织很快做出了了批示,让她直截了当对父亲说出真相。
11月17日,傅冬菊再次来到父亲房间,与他进行畅谈。当父亲主动问及之前那位同学说的话时,傅冬菊坦白告诉父亲,这一切都是毛主席的指示。
听完傅冬菊的话后,傅作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对和平解放北平充满了信心,他让女儿牵线,与解放军进行了三次秘密和谈,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决定不动一刀一枪,和平解放北平,并将自己所属的60万军队、200架飞机交给我党指挥,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1948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宣布战犯名单,傅作义看到自己的名字竟列在其中,一时难以接受,对和平谈判又产生了动摇。傅冬菊发现这一情况后,迅速汇报给了党组织。
1949年1月1日,毛主席亲自发来电报,告诉傅作义这只是一种政治流程,党和人民都很欢迎他的投诚,从思想上帮助傅作义消除了心底的顾虑,重新接受了和平谈判。
1949年1月21日,解放军前线司令部与国民党华北总部签署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10日后,国民党部队按照协议上的要求,陆续开出城外,到指定地点集合。
北平城内的老百姓知道和平解放后,纷纷涌上街头,举着旗子,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的到来。解放军进入北平,迅速接管了所有防务。至此,北平这座中外驰名的文化古城,终于在免遭战争破坏的情况下,和平解放。
这个消息不久就传到各地,全国上下为之震动。面对越来越明朗的局势,许多国民党将领感觉大势已去,纷纷效仿。解放军一路挺进,势如破竹,很快控制了整个局势,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不居功自傲,依然默默奉献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被党中央任命为水利部部长,为中国的水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和平解放北平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傅冬菊,却没有凭借父亲的身份和自己的贡献,享受任何特殊待遇,只是重新回到天津报社,以“傅冬”作为笔名,继续默默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
在报社工作的几十年,傅冬菊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亲力亲为,将工作做到极致。1949年8月,傅冬菊参加了第二野战军服务团,一路随军南下,途经南京武汉、长沙、贵州等地,最后抵达昆明,参与了《云南日报》的创建。1951年3月,傅冬菊调入人民日报社,先后从事记者和文艺工作。
1982年,傅冬菊又被上级组织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负责统战工作。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开展一项新的工作,其中的困难与艰辛可想而知。但傅冬菊依然秉持着之前的工作作风,不怕苦,不怕累,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为香港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傅冬菊仅以一个普通干部的职称从人民日报社离休。退休之后,傅冬菊回到了二十多年没装修、设施极其简陋的家,每天过着简朴的生活。即便在垂暮之年,傅冬菊也没有向任何人说起,自己在和平解放中立下的汗马功劳,反而还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支援希望工程,并联系社会各界人士捐款,在江西修了两所希望小学,帮助更多贫困儿童重返校园。
2007年,傅冬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
傅冬菊的一生,可以说是波澜壮阔的一生,又是默默奉献的一生。她和父亲傅作义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令所有国人敬仰。
而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傅作义、傅冬菊这样的爱国人士,我们的祖国才结束了百年来的屈辱历史,从战火纷乱中逐渐崛起,强大,繁荣,傲然挺立在世界东方。
向所有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