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 GPS 虽然在全球广泛应用,但中国在使用过程中却遭遇了诸多弊端。其中,“银河号” 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1993 年,中国货轮 “银河号” 在公海上正常行驶,却被美国以莫须有的情报拦截,并关闭了 GPS 系统。当时,“银河号” 失去了导航,被迫在霍尔木兹海峡口外的公海上抛锚停船,我国船员被困长达 22 天。船员们在高温酷暑下,面临着物资匮乏、疾病困扰等诸多困难,但他们始终坚守,维护着祖国的主权尊严。
“银河号” 事件让中国深刻认识到,依赖美国的 GPS 是不可靠的,必须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此外,美国的 GPS 还存在被干扰的风险。例如,美国的 GPS 每隔 20 年就会出现 “归零” 现象,导致空管雷达信号数据混乱。而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虽然也存在 “归零” 问题,但周期长达 160 年,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的 GPS 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这也让中国意识到卫星导航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在未来的战争中将处于被动地位。
正是在这些事件的推动下,中国坚定了研发北斗导航系统的决心,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研发之路。
发展历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崛起之路
北斗一号:从无到有的里程碑1994 年,中国正式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在 “四无”(一无技术、二无经验、三无人才、四无资源)的艰难局面下,北斗团队凭借顽强的意志攻坚克难。当时国外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国内研制能力有限,但这并没有阻挡北斗一号的研制步伐。经过不懈努力,2000 年,发射 2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 年发射第 3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
北斗一号系统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空白,打破了美、俄在这一领域的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它创造性地发明了双向短报文通信功能,将导航与通信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是卫星导航系统的一大开创性成果。然而,北斗一号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定位过程依赖卫星转发器,容量有限、时间延迟等。
北斗二号:频率抢夺战与技术创新北斗二号系统建设过程充满挑战,尤其是在频率资源争夺方面。当时卫星导航大国已把频率资源瓜分殆尽,我国北斗和欧洲伽利略系统都只能选择次优频率。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 “谁先用谁先得” 规则,中国和欧盟成为这个频率的竞争者。2007 年,中国决定单干,完成了北斗一号区域性卫星定位系统后,迅速抢在欧洲之前发射了北斗第二代卫星。2010 年 1 月,中国发射第三代卫星,正式启用该频率,欧盟预定的三个卫星都发射不齐,注定在这场竞赛中败下阵来,失去频率的所有权。
在技术创新方面,北斗二号增加无源定位体制,创新性采用中高轨混合星座架构,服务覆盖亚太地区。解决了容量小和网络延迟的问题,满足了大量用户高动态的要求,于 2012 年完成了对亚太大部分地区的覆盖并正式提供卫星导航服务。
北斗三号:全球组网与技术突破2017 年 11 月 5 日,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从 2017 年到 2020 年,我国成功完成了 30 颗卫星的发射组网,全面建成了北斗三号系统。
北斗三号系统由 24 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 3 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它继承有源服务和无源服务两种技术体制,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服务,同时可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和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北斗三号系统在高稳定性信号播发通道、有源和无源定位一体化、星载原子钟高精度高稳定热控等众多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所有关键部组件实现 100% 国产化。其精度也大幅提高,定位精度接近甚至优于美国的 GPS 系统。
优势尽显:北斗卫星系统的独特魅力(一)系统完全独立可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的 GPS 不同,GPS 隶属于美国空军,在关键时刻存在被关闭或降低精度的风险。例如,2000 年美国关闭 GPS 的选择可用性后,精度立即数量级提高,这表明其可操控性强,若在军事冲突等关键时刻,对依赖 GPS 的国家将造成巨大影响。而北斗系统完全由我国自主控制,不会受到他国的干扰,在保障国家军事安全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民用领域,也能确保如交通、物流、通信等关键行业的稳定运行,不会因外部因素而陷入混乱,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巨大的产业价值北斗系统的出现带来了庞大的产业需求。如今,几乎所有的手机 app 都会查询定位信息,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 “刚需”。这为导航定位芯片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带动了各种级别的硬件、软件、算法研究等产业的发展。据统计,这是一个以万亿计的超级市场。中国庞大的人口和经济需求,选择北斗产业化,不仅能把政府税收、企业利润和工作机会留给自己人,还能推动我国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博通、高通、德州仪器等企业通过销售 GPS 芯片获利颇丰,而北斗系统的产业化也将为我国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三)定制化中国需求北斗系统可根据中国的特殊需求进行定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例如,北斗系统采用中高轨道结合地球静止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结合的星座方式,这是全球独一份的创新,大幅提高了亚太地区的定位精度。2022 年,由于高轨星的存在,整个亚太和太平洋地区的定位效果明显好于美洲区域(无高轨星服务)。此外,北斗系统还增加了短报文功能,在深山、海洋、沙漠等无人区,用户可以通过北斗发送 “短信”,这一功能在应急救援等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北斗还携带搜救载荷,能为全球提供关键时刻的搜救业务;增加星间通信链路,让北斗运营更加智能,不用全球建跟踪站;让北斗直接三频,与第三代 GPS 直接对标。
(四)带动基础科研北斗系统的建设促进了多个领域的基础科研。卫星导航系统远非一个通用卫星平台、原子钟和信号发射器那么简单,很多细小的功能都需要基础科研去支撑。例如,最核心的原子钟属于物理学范畴,无论是传统的铯、铷原子钟,还是新的氢原子钟,甚至未来的锶、光钟,都需要海量原子物理学突破积累才能完成。在化学、通信、航天等领域,北斗系统也有大量的基础科研需求。它培养了众多人才,这些人才又能推动北斗乃至其他领域的发展,带来大量的产业和高新科技。例如,相对论在北斗应用中必须用到,它的高度和速度都会影响地球上用户接收到的信号频率,必须用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原理进行提前矫正,我们才能使用。甚至对于广义相对论,还得考虑地球是扁的(J2 项)等因素。
(五)扩展包潜力巨大北斗系统作为基础建设,具有巨大的扩展潜力。在精准农业领域,北斗系统为超过 10 万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了便利,通过精准定位技术,实现了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病虫害预警等功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自动驾驶领域,北斗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结合 5G 等通信技术,实现更加安全、高效的自动驾驶。在物联网领域,北斗系统为各种智能设备提供精准的位置和时间信息,推动了 “智慧” 生态的发展。此外,北斗系统还可以服务于携带高精度接收机的低轨航天器,帮它们把轨道精度定到 1 厘米级,为研究地球重力场、地下水、冰架、海洋等提供了可能。同时,北斗系统还可以验证各种航天科技,促进航天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展望:北斗引领新时代(一)与 5G 融合带来社会变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北斗系统与 5G 的融合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北斗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时间信息,5G 提供高速度的通信服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智能化时代的基础设施。
在智能交通领域,凭借北斗与地面增强系统融合而成的导航地图,可提供精确的车道级导航服务,结合 5G 的高带宽和强计算能力,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操作。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工程车辆将不再需要工作人员在旁边监督指导,极大地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在物流领域,北斗导航设备登上物流运输车辆,可对车辆速度和路线实时监控,保障驾驶安全。利用北斗导航 GIS 技术、手机 APP 和 POS 机,消费者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网购物品的实时位置,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北斗与 5G 的融合可实现对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的精准监控和管理。例如,通过高精度电子围栏入栏结算,约束共享单车的停放行为,改善城市市容和行人通行条件。同时,为电动车提供精确定位和信息采集上传服务,方便城市管理。
(二)持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北斗系统将持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旅游方面,北斗的精准定位与旅游平台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五星级服务。游客到达旅游景点时,手机里会显示周围的宾馆、娱乐场所和美食店等实用信息,还能规划旅游路线、提供 3D 电子地图和自动导游讲解。此外,未来的天气预报将更加精准,为游客出行做好防护准备。
在农业领域,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监管平台实现农机远程管理与精准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北斗系统为精准农业提供了便利,实现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病虫害预警等功能,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
在应急救援方面,北斗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在没有地面通信信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短报文向服务中心发送位置信息,并实现一键求救。无论是户外旅游遇险还是校车遇到紧急情况,北斗都能为人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总之,北斗系统在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与 5G 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持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